內容試閱
三十六歲那年,我突然想寫一個長篇小說,並把它拍攝成電視劇,這是一個極其複雜又漫長的過程,從一開始公司並不同意,到慢慢看著我真的願意坐在辦公室從白天寫到深夜,整個辦公區只有我劈里啪啦敲擊鍵盤的聲音,公司的態度似乎也慢慢轉變了。
在寫《我在未來等你》時,寫了兩個多月後才發現一個邏輯漏洞,如果要改的話,要從頭推翻很多東西,全盤再改又需要一個月。而那時所有人都在等我,我需要寫完小說,出版,同時改編成劇本,再建組拍攝,再剪輯製作,再報批審核。一件需要做兩年的事,就這麼在我這兒卡住了。
我問自己:萬一我寫不出來呢?就算我寫出來,萬一改編的劇本不過關呢?萬一電視劇拍不成呢?萬一無法播出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這件事情就完蛋了。
我就停在那兒發呆,一直問自己,是繼續敲鍵盤呢?還是直接認慫算了?直接接受公司安排的一個項目,不必原地挖井。
想著想著,就覺得自己好慘,才華配不上野心,成長跟不上發展。
如果直接選擇放棄,這輩子可能就再也不會鼓起勇氣來做一件這樣的事。
我三十六歲了,心氣勢必隨著年紀漸長而減弱,年輕時失敗總比老了失敗更容易爬起來。
所以,盡快盡早失敗才是正經事。
這樣想著,我的手又劈里啪啦地敲起鍵盤來。
我不能自己放棄,但我可以接受被人覺得不行而淘汰。
我心裡默默念著這句話,眼淚就莫名其妙地流了一臉。
明明沒有觀眾,為啥我一個人也能把戲演得那麼起勁呢?
啊,可能是演給自己看的,感動了自己,才能重燃鬥志繼續走下去。
從二○一七年九月敲擊第一個字開始,到二○一九年九月電視劇上線播出。
兩年的時間,我終於把自己想做的那件事,一點一點地完成了。
兩年間,公司也沒咋催促,就讓我自己一個人吭哧吭哧地弄著。全部結束後的某一天,同事跟我說:「頭兒今天說你真是能扛,一個人『噠噠噠』敲鍵盤敲了兩年,就把一件複雜的事情一個一個字給敲完了。」
這大概是我聽到的最令我喜悅的評價。
於是,我又在我三十九歲的時候得出了一個結論——我還真是一個死扛到底的人。
以前對自己的評價和了解更多的是碎片化的拼接。
熱情也好,衝動也罷,但經過一長段時間的嘗試後,我對自己得出了更具體的結論——在我的工作上,只要我願意花時間,不著急,我就一定能做出一些事情。
當我明白這一點之後,對於工作我似乎沒有那麼害怕了。以前我總是被安排去做某一個工種,要配合其他人,心裡沒底。現在心裡有數了,也能很明確地告訴同事們,我們要做什麼,要怎麼做,大家一起努力就好。
所以現在的我,正帶著同事一起寫兩個電影劇本。算一算時間,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已經花了快兩年的時間,不過我不再著急了,我知道每一天這麼工作下去,自然而然會有一個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