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晤:那些古人書信中最美麗的想念與遇見,帶領我們跨越千年,重拾未曾遺忘的感動

  • 作者:宋怡慧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10/05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7927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6782-8-5
  • 系列:致知
  • 規格:平裝/256頁/14.8x21cm/普通級/部分全彩印刷
  • 分類:文學研究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真心守候,破解遠距等於分手的迷思
史書中找不到秦嘉與徐淑的傳記,兩人卻因為遠距離戀愛,留下以愛為名,詩文贈答的書信,不只是姓名被後人記住,相愛的印記伴隨文字傳唱,影響我們對於遠距離愛情的想像與思考。
秦嘉與徐淑靠著回想過往生活的甜蜜與誓言,淡化分離的憂傷;甚至努力計劃未來的願景,給對方承諾,用心贈禮,用物留情,加深彼此對愛的信念。他們透過書信讓彼此相信:每一條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費,每一次說過的誓言,都不會空等,他們用書信告訴我們,文字可以為遠距醞釀更美好的未來。




愛情是一場青春的賭注



韓劇《鬼怪》當紅時期,孔劉的帥氣、少女愛大叔的組合,突然變成年輕學子憧憬的愛情,有位學生曾問我:「老師,如果是妳,會不會愛上比妳大很多歲的大叔?」
我沒有回答學生男大女小「老少戀」的問題,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在世俗的眼光中,不管男大女小,或是女大男小,只要年齡超過一輪十二歲,總會招致批評,這種戀情像是踩在「道德界線」的禁忌。
我們都知道,偶像劇是假的,沒有人能像孔劉又帥氣又有特異功能,暖心又純情……回溯歷史長河,有個人既是魅力大叔,還能讓年紀小的才藝美少女因他的才氣而一生相隨,那就是陳寅恪筆下〈柳如是別傳〉中的錢謙益。年輕貌美的河東君柳如是,身為秦淮八豔之首,有過幾段愛得轟轟烈烈卻無疾而終的感情。最後,她情傾「詩壇盟主」錢謙益,錢謙益算是個溫暖雅痞大叔,但他的年紀大了柳如是三十六歲,都能當她的爸爸了。
有人說:錢謙益被年輕的柳如是給迷惑了;有人說:年輕女孩如果不是為錢、為名,絕對不會和錢謙益走在一起的。這段被看衰的老少戀,後來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當文藝大叔遇見美少女
錢謙益(一五八二—一六六四)字受之,號牧齋,江蘇常熟人。明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進士,作為東林黨首領、詩壇領袖,深具影響力。
柳如是(一六一八年—一六六四年),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字如是,時人稱她「河東君」、「蘼蕪君」,浙江嘉興人。柳如是的由來是因為她讀到辛棄疾的〈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只愛極了,還自號「如是」。
柳如是出身不好,年紀很小就被父母賣給人口販子,流落吳江地區成為青樓女子。但是,天生美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氣過人的她,不只容貌為「秦淮八豔」之首,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畫作「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她還常身穿男裝,在松江和文人雅士縱談時勢、酣觴賦詩,關心國家大事,養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儒人情懷。
柳如是內外兼美,讓許多文人才子傾慕於她,紛紛向她求娶。柳如是曾信過愛情、說過非卿不嫁的誓言。但是當誓言變謊言,被幾段感情灼傷後,她對愛情有更高的防衛底線,甚至公開宣稱:自己非才學如錢牧齋者不嫁。錢牧齋聽到柳如是的恭維,也高調地回應說:「天下有如此愛才之女子,我也非作詩如柳如是者不娶。」
時人以為這是句玩笑話,沒想到柳如是當真了,還勇敢出擊。

以詩信求愛
崇禎十三年(一六四○)十一月,柳如是女扮男裝,乘一葉扁舟,前往常熟。接著,把小船停在桃花澗下,坐上一座青布便轎,直奔城東錢謙益家宅——半野堂。柳如是派人把自己寫好的詩信送到錢府。錢謙益看後恍然大悟,急忙叫來門人劉富詢問:「昨日來客是男是女?」
劉富回答:「是一方巾儒服的男士。」
錢謙益心裡猜到可能是柳如是,立即乘轎趕到河埠頭,遇上以詩信表白情意、大膽求愛的柳如是。
柳如是的七律寫了什麼,讓錢謙益感受到字裡行間的濃郁情分呢?
〈庚辰仲冬,訪牧齋於半野堂,奉贈長句〉:
聲名真似漢扶風,妙理玄規更不同。一室茶香開淡黯,千行墨妙破溟濛。竺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流物論雄。今日沾沾誠御李,東山蔥嶺莫辭從。
意思是:你在文壇的聲名像漢朝的馬融,但在洞達禪理上更勝馬融一籌。你的生活高雅,滿室茶香;詩文精美,勝過迷濛小雨的勝景。你通嘵內典又具有佛家宿因;你的風韻才情像是謝安堪為東南人物之首;你的造詣經歷可比擬為荀爽謁見李膺,而我願意如捧瓶持拂、供奉菩薩的侍女,與詩人相伴一生。
錢謙益看著眼前的美人柳如是,彷若自己心儀已久的知音,她不只風采過人,七律的詩句,讓錢謙益覺得字字珠璣,熨帖心扉。相見恨晚的兩人,以文會友,揭開相愛的序幕。
錢謙益立馬提筆酬唱一首詩信〈柳如是過訪半野堂,枉詩見贈。語特莊雅,輒次來韻奉答〉回應妹子:
文君放誕想流風,臉際眉間訝許同。枉自夢刀思燕婉,還將摶士問鴻蒙。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從。
這首詩信主要讚美:柳如是的外表與才氣俱佳,是名不虛傳的美人,為愛私奔的作風猶如漢代卓文君、唐代的薛濤,借用章台柳的典故告訴柳如是,自己對她坎坷身世的理解,更憐愛她出淤泥而不染,請她毋須自棄。末句說出「履箱擎了便相從」,回應柳如是表明「你情我也願」的心跡。

用一生回報愛情
從兩首書信的往返,窺見錢、柳一見如故,相互傾慕的信約。大叔甚至為呼應柳如是之名,曾在初見時,急令家人另築「我聞室」。「如是我聞」本指諸沙門共同聆聽釋迦牟尼佛開示之意,錢謙益為了河東君贈室定情。柳如是飄泊不定的心,在遇見錢謙益後,有了停泊的港口。年近花甲、社會名望高的錢謙益,雖然大了柳如是三十六歲,但是懂她、疼她、愛她,兩人決定在松江舟中成婚,舉辦一場世紀婚禮。
明末社會的風俗民情和道德標準,准許士大夫涉足青樓楚館、風流納妾,但要以大禮婚娶青樓女子,可是會被視為傷風敗俗、悖禮亂倫的行徑。
錢謙益愛柳心切,展現了為愛而娶的氣魄,不顧世俗眼光的偏見和禮法的侷限,堅持用正妻大禮聘娶柳如是。這件離經叛道的事,果真引起軒然大波,被一群儒士爭相撻伐。
錢謙益迎娶柳如是的過程曲折辛苦,讓高高在上的他備受內外的屈辱和煎熬。不過,這位大叔挺住了,守諾地娶她為妻。這不只讓柳如是心動,也讓她感動,錢謙益成了柳如是一生崇拜的英雄。
婚後,大叔帶著柳如是兩人以詩酒作伴、行旅各地,徜徉於湖光山水,遍覽經文詩書,夫妻唱和,頗為自得。柳如是感其深情,知道錢謙益不露痕跡地協助她、拉拔她,甚至,運用自己寬廣的人脈,幫助柳如是進行身分的漂白與地位的翻轉。這段愛情在柳如是的生命中著了根,柳如是知道錢謙益對她有求必應,自己也要傾盡一生的情分陪伴他,榮辱與共。

化小愛為大愛
公元一六四四年(甲申年),錢氏夫婦悠閒風雅的隱居生活,被烽煙炮火硬生生地打斷了,兩人捲入一個巨大的政治風暴,也讓彼此原本穩定的情感產生了巨變。
崇禎帝自縊不久後,清軍占領北京,南京成了弘光小朝廷,錢謙益眾望所歸擔任南明的禮部尚書。弘光二年(一六四五年)五月,清軍打到南京,弘光帝朱由崧逃出南京,二、三十萬南明守軍潰不成軍,紛紛叛逃,此事史稱「乙酉之變」。柳如是見狀,力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保全碩儒清高的名節,錢謙益沉思無語,故作姿態,以手試水溫後說:「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大怒,「奮身欲沉池水中」,錢謙益硬是救起來想殉國的柳如是。最後,錢謙益不顧柳如是的力勸,為了功名利祿,靦顏迎降,一世英明毀於一旦。柳如是傷心欲絕,一向有名望、才學、勢力,儘管遭遇仕途不順,卻還能自愛自持的他,為什麼會為了利益傷害仁義?
年輕時的柳如是對錢謙益的愛是義無反顧,成婚後對他的愛轉為理智相敬,在錢謙益降清之後,她多次疾言厲色、以死相逼。甚至,在錢謙益離家為官時,多次以家書要求投清的他能及時回頭,早日辭官返家。這樣的召喚,讓錢謙益回頭了,也為自己的儒人身分留下來日能被平反的機會,柳如是的愛情觀,已從小情小愛變成一種愛家愛國的博愛。
公元一六四七年,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家中妻妾、親近仕紳,無人聞問。柳如是急得四處奔走,用盡各種方法才救出錢謙益。接著,積極鼓勵錢謙益與抵抗清軍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密切聯繫,全力資助他們,與抗清義軍連成一線。原本,錢謙益降清應為後世所詬病,但柳如是努力彌補錢謙益降清的行為,做些義行贖罪,沖淡人們對錢謙益的反感。因此,陳寅恪高度評價柳如是有「民族獨立之精神」,為其作傳,甚至「感泣不能自已」。
在錢謙益人生的重要時期,柳如是展現的不只是自己重情重義的堅毅女子形象,更是一個明辨是非、忠心護家、忠貞愛國的知識分子形象。柳如是不再是個需要被男人呵護的小女人,而是個成熟的大人。
年輕時,備受命運折磨的柳如是,作夢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成為一個幸福的女人。遇見錢謙益,她找到愛情中的平衡,享受明亮又圓潤的愛,不用對別人察言觀色地討好,只要專心做自己就好。在錢謙益落難、無人聞問時,她也不離不棄。讓我們相信,這世界真的會有一個人,不管你好或壞,都會堅守留在身邊的承諾。
這段發生在明朝的大叔與少女的戀情演繹的不是激情,而是吵不散、分不開、捨不得的真情,更是歷盡滄桑還能雲淡風輕、攜手一生的信約。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