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兩個天才的世紀之爭
埋首在佛羅倫斯圖書館的日子裡,偶然讀到的一起事件讓我深感興趣。這是發生在一五二七年五月,佛羅倫斯市政府支付一項外包工程的酬勞,除了款項金額外還附有一段簡短的文字:
「四個弗羅林(佛羅倫斯當時的貨幣),十四名年輕工人,清理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於主後一千五百○四年所繪的《安吉里之役》(The Battle of Anghiari)。」
根據文獻紀錄,這件作品原來是畫在佛羅倫斯維奇奧宮(Palazzo Vecchio,又稱為市政廳、舊宮)內,長五十四公尺,寬二十三公尺,高十八公尺的五百人大廳(Salone dei Cinquecento),是目前所知全世界最大的房間之一。於一四九四年時,由狂熱激進的傳教士薩佛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所主掌的宗教政府所督造完成,按照薩佛納羅拉嚴格的簡樸原則,五百人大廳完工時十分陽春簡潔,沒有任何的裝潢,也不見多餘的文飾,空白且純粹,所有的人工造作,都是傲慢與虛妄。
十年後,佛羅倫斯共和國改朝換代,新政府領導人索德里尼(Pier Soderini)決定在素淨的廣大牆面繪上共和國引以為豪的歷史。當局出面邀請兩位時下公認最受愛戴、卻也視彼此為敵手的藝術天才,五十二歲的李奧納多.達文西與二十九歲的博納羅蒂.米開朗基羅。依照佛羅倫斯悠久的文化傳統,公開進行競圖,同場作畫。兩人的確也分別以自己的藝術理念,透過佛羅倫斯十四、十五世紀的軍事勝利《安吉里之役》與《卡西納之役》,來彰顯共和國為獨立與為自由奮鬥不懈的精神。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才明白,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的世紀之爭,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一次顛峰對決。兩人迥然不同的創作理念在這次的競圖中表露無遺,不僅在當時藝術界投下一顆震撼彈,也引領了接下來五百年的藝術哲學。
然而,當我深入探索想瞭解更多時,卻突然發現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安吉里之役》與《卡西納之役》竟然都是臨摹與副本!這也激起了我心中無限迴圈的疑問,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互相討厭是事實嗎?如果不是真的,為什麼後世的藝術史家對兩人之間的複雜心結言之鑿鑿?
「在神話與傳說的背後,一定隱藏著簡單的事實。」或許有某種原因,讓兩人不和的傳言成為世紀新聞。如果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不和是真的,那將兩位文藝復興天才放在同一個房間裡競技一定相當有趣。但又是為了什麼,後人將大師所留下的作品全部抹去呢?
今天在維奇奧宮的五百人大廳,我們只能看見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一五五五到七二年所完成的壁畫,而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探索這段史實的旅程,是我所經歷過最難忘的冒險之一。它不僅僅只是一場藝術史的探索,更是個人心靈成長的天路歷程。為了能更接近歷史現場,讓我們一同拜訪這個風華絕代的百花之都佛羅倫斯,追尋這段被時光遺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