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消失的麗莎
二○一六年初柏林流傳了一則消息,有一名十三歲的德籍俄裔女孩在上學途中失蹤了。她的父母報警尋人。隔天麗莎出現,並提到被「長相為南歐人的男子綁架強暴」。警方不久便否認這個說法。醫生沒有發現任何生理上性侵的線索。警方追查女孩的手機資料,發現她當天其實在一個朋友家過夜。後來麗莎也承認她因為在校成績太差不敢回家。(後來調查單位發現麗莎在失蹤案發生很久以前,的確跟人發生過性關係。對方是她認識的一名德籍土耳其裔男性,雖然是在女方同意的狀況下才發生的,但由於麗莎當時才十三歲,該名男性後來還是被判刑。)
失蹤案當天根本沒有綁架,也沒有性侵案發生。儘管如此,這則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了出去,尤其在社群媒體和俄國新聞上都報導了。這則錯誤新聞在網路上延燒好幾天。多座城市都有示威遊行,不止德裔俄羅斯移民和俄國移民參與,還有一堆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的成員和右翼分子。
這個案件後來還成了國際輿論的焦點。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wrow)甚至介入麗莎案並指責德國警方蓄意掩蓋事實。這促使陰謀論者及仇外分子更藉機在網路大肆煽動宣傳。梅克爾於二○一七年初跟俄國總統普丁會面時一再強調,她絕對會全力對抗這類的假資訊。
時任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二○一七年某次演說中提到這個案例,並稱之為「社群媒體煽動言論和國家言論操弄的共同結果」:「不安定化的政治宣傳不斷地偷偷地滴下毒藥,用社會上看似中立的資訊包裝得好好的。假造的麗莎案會和難民──一名俄國女孩和性侵──扯上關係,並非空穴來風。」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對德國政府提出:他希望,「移民問題不會導致真相被政治正確的企圖蓋過。」馮德萊恩表示,莫斯科當局還呼籲柏林不可讓這個案子消失在檯面下。還不只這樣:「『移民問題』、『企圖』、『真相』、『政治正確』、『蓋過』、『消失在檯面下』──光是這些用語就透露了操弄的意味了。」
隨著這些錯誤訊息和多少刻意散播的麗莎失蹤案,挑起了德國內部反難民和反政府的浪潮,所以馮德萊恩稱之為「不安定化的政治宣傳」。操弄的手法以某個真實事件為基礎──麗莎的確消失了一個晚上──加上一些錯誤訊息,然後到處散布。麗莎案被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列為典型的假新聞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