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世間八法
佛經總是起始於阿難說:「如是我聞……」這點相當重要,它告訴我們許多事情。阿難記錄下佛陀一切的話語,卻未曾宣稱這些教授來自他自己;他清楚地說明他只是覆述他從釋迦牟尼佛那兒聽聞到的話語。
時至今日,人人都想當原創者,特別是上師們。我讀過一些現代上師們的書,他們宣稱他們的教導是自己的研究結果,是自己的發現。現代社會的人,不知怎地,似乎受到新的、原創事物的吸引。但在此,我們並非眼於某人的發明,我們是在檢視純淨真實的法——佛陀的話語。
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受苦於無休止的不安全感,靈性事物已成為一種交易,因此像我自己這種靈性導師總覺得需要招攬更多生意。因為有這不安全感、因為了解人們的弱點,販售靈性事物是很容易的。你們有些可能是生意人,因此我相信你們知道銷售是怎麼一回事。先告訴人們他們應該擁有某件他們所沒有的東西,然後再告訴他們購買的地方就在我這裏,我有你需要的東西。
佛陀說:「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這是絕佳的忠告。進入靈性道路時,謹慎留神很重要。
趨近靈性道路的基本方式有兩種。理想上,我們修持靈性道路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達到證悟;就是如此,這就是句點。然而,出於我們的習性,還有一個不同的方式,在東西方皆然。
在東方世界,佛教已然成為一種像是宗教的東西。人們為了長壽、興旺、改善生計、個人利益、驅除某些邪靈等等而修習佛法。因此人們並非意欲證悟,而是致力於妝點此生。
西方社會也好不了多少。在西方,法也並未真正用於證悟。人們修習佛法主要是為了撫慰自己、療癒自己,為了放鬆……為了所謂的自我成長。
佛陀不是為了這類的世間利益而教導佛法。也許我們以為我們是富於靈性的人,所以我們並不是在尋求物質利益;然而我們仍在追尋某種心靈上的收益,我們希望擁有快樂的人生。這兩者同樣被視為世間利益。如果我們懷有那種動機,佛教就是一條我們應該避開的道路。佛教之路從自我的觀點來看,基本上是個壞消息。我們愈是修習、研讀佛法,它對自我愈顯得震撼,它與利己主義越發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應該仔細思考甚麼才是我們要的。還不太晚,我們仍舊可以退出。
我們來談談這些世間利益——我個人有很多這方面的問題。阿底峽是印度最偉大的佛教學者之一,他用很棒的方式描述。他說:「有八件事情讓人軟弱」,意指世間八法或我們所落入的八種陷阱:
˙希望受到讚美
˙不希望受到批評
˙希望得到
˙不希望失去
˙希望快樂
˙不希望痛苦
˙希望聲名遠播
˙不希望默默無名或受到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