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是劇場「修訂版」

  •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6/10/19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332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8-216-419-2
  • 系列:代理香港叢書
  • 規格:平裝/44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佛學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這世間八法十分重要,我們應該熟記在心,那麼就可以不時檢查我們是否落入其中任何一個陷阱,或甚至是全部。檢查是否落入任何一個這類的陷阱,是我修習的核心基礎。它們很容易記:毀與譽,得與失,苦與樂,稱與譏。
因此我們檢視自己是否落入任何這類的陷阱。我掉進全部這些陷阱,尤其是第一個:希望受到讚美。我總是喜歡被讚美,那是我最大的弱點。我相信這發生在我們許多人身上,微小、膚淺、無用、可笑的讚美之詞,就能讓我們變得非常軟弱。批評亦然,幾句荒謬、毫無意義的批評,能帶來永久的傷害。
我想你們都知道我在說甚麼——我們多麼喜歡贏,多麼不喜歡輸;我們多愛受人關注,多不樂意被人忽視……這一切都是陷阱。如果我們落入其中一個陷阱,我們就變得軟弱。
我總是掉進這八種陷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讚美,我不願意被人批評,我想得到弟子,我希望被重視,我不想被冷落。那麼我會怎麼做?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開我不想要的,最後我就去滿足別人的自我。
理想狀況下,假如我是一個真正的老師,我應該告訴你一些你需要聽的東西;那有可能很傷人。假如我當真嚴肅看待我作為心靈友伴的角色,那會斲傷你的自我,真正原因就在於靈性道路與自我希求乃是背道而馳。很遺憾我得這麼說,但這是唯一之道。
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靈性修持者,如果我們希望變得強壯,我們應該是需要鍛練的。阿底峽尊者教我們一種很棒的訓練方式,稱為「婁迥」。「婁迥」是個藏文字,意指「修心」。這個修練方式基本上就是記得問問自己:我們正落入哪些陷阱?
讓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我們懷有何種動機?那是一切事物的真正起因。我們是認真想要證悟,抑或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放鬆、療癒,又或許因為我們已在生活裏經歷嚴峻的問題與障礙,我們只是想從中復元?提醒你,那或許真能達到某種效果。倘若我們以這種動機來修習佛法,我們或許真能得到某些世間利益,但我們將無法徹底運用佛法的可能性。由是之故,我們修習的甚至將不會是真正的佛法,而是某些捏造的複製品。
因此我們的動機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擁有第二類動機——為了達到全知或證悟而修持靈性道路,那麼我們必須有一條完整的道路。
是甚麼造就一條完整的道路?一條完整的道路需要具備見、修、行。請注意,這點非常重要。我注意到西方有許多方法毫無見地,似乎有太多的方法:各種禪修、新世紀音樂、復生、復死……提醒你,將這些作為方法是可以的,我一點都不是在批評方法,但你必須要有見地。如果你沒有見地,你哪兒也去不了。方法或許能夠治療某些創傷,或是像必理痛(Panadol)一樣可以暫時止痛;但見地非常重要,見地決定了禪修與行為。
那麼,我們如何獲得見地?透過研讀,透過審查我們所研讀的內容;這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道之所以特殊的地方。他給予我們質疑的自由。就你的邏輯與常識所及,你可以問問題,你可以辯駁,你可以分析。因此你應當研讀並且歸結出見地;基於那個見地,你獲得對此修道的信心,然後你可以選擇許多方法。
此刻,我們可以說擁有出離心是我們的見地。我們所謂的出離是甚麼意思?當我們觀賞電影時,那是名副其實的出離。為甚麼?因為當我們看電影時,即使各種形色的事情都發生在銀幕上,我們知道那不過是一場電影,那全都是假的。其中也許有動人的愛情或懸疑的情節,我們甚至會感動落淚,然而我們內心知道,那只是一場電影。
比方說,電影放映當中,當我們感覺想要去洗手間時,我們會有勇氣起身前去。沒甚麼大不了,我們並未真的陷在其中。這是為甚麼我們稱此為「出離」——我們對這件事有正確的見地。既然我們了解到它徒勞無益的一面,就會有真正的出離。但相反的,在我們所謂的生命的大電影裏,卻很少人擁有這種勇氣。
當然,出離並不意味,由於了解這是一場電影,我們就必須走出戲院,並且鄭重發誓再也不看電影。僅僅了解到這是一場電影,就已經徹底改變我們對這場電影的態度。我們無需停止看電影,我們仍然可以觀賞,然而出於這份了解,我們就不會陷進去,它變得沒那麼重要。這有點像是短暫的證悟。
這是我們所需要的,然而了解這是一場電影卻實不容易。我們總是被困住,到最後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真的。然而當我們坐在這裏,沉浸於這場電影,或笑或哭,完全迷失在其中時,就是由於我們的善業,由於我們的福德,我們身旁的這個人拍拍我們的肩膀說:「別擔心,這只是場電影。」這個人就是我們的老師。
能有這種機會,坐在某個真正具有智慧與慈悲而能點醒我們的人身旁,也很不容易。我們需要有很多福德,比方說,就在這個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場電影時,我們後方的人可能正在咳嗽,以致我們失去聽到這句話的機會。這種事情總是發生,那純粹就是缺乏福德。經由一再地憶持見地,經由檢視我們正落入八種陷阱中的哪些,經由各式各樣的觀修,我們獲得福德。
因此現在我會說,了解生活徒勞無功的那面就是見地。擁有這個見地並不表示我們得成為比丘和比丘尼,或是前往加德滿都,並且住在一個洞穴裏。不,了解才是更為重要的。了解到這是徒勞無功並不意味你該辭去工作;你應該依舊繼續你的工作。如果你有機會成為百萬富翁,為甚麼不呢?你應該只管去做——但始終知道真實的身分,始終記得處境的實相。
然後,情況就會變得十分有意思。觀賞一部電影,明知那是一場電影,卻仍經驗所有情緒,這很有意思。為甚麼有意思?因為操之於我們。任何我們控制不了的時刻,任何操之於別人的時刻,都是沒有意思的。這次的確操之於我們,我們知道那是假的。
此刻,在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沒有控制權,我們沒有樂趣,我們認為正在發生的每件事都如此真實。只要想想我們所擁有的親密關係,擁有親密關係應該是生命裏出現的好事,然而它果真美好嗎?關係展開的那一刻,不安全感開始了,期望開始了,恐懼開始了,而且沒有止盡,總是一再重複。我們曾交往過多少個女朋友?我們換過多少個男朋友?情形似乎總是一樣。沒有真命天子、真命天女,沒有天時地利。為甚麼?問題不在於沒有遇上天時地利,不真是那樣。但我們總是懷有某種期盼,我們帶希望與恐懼,而它們卻導致失望。即使我們恰好得到我們期盼的,那份期待卻不會停止,它反倒是倍增了。現在期待被增強,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所以我們就期盼更多,我們甚至產生更多的期待。
因此,我們能做的是發展明智的期待。這是「婁迥」的一部分,是修心的一部分。比方說,當我們睡醒時,檢視一下:「我們好嗎?我們快樂嗎?我們一切順利嗎?」我們一切順利,我們很快樂,我們非常好。接我們塑造一個明智的期待:「這不會持續,這種情況過去從來不曾持續,這會改變。」事實上,我們的快樂會因此而持續得比較久。此外,當我們經歷困難時,當我們遭遇這所有的問題、所有令人頭痛的事情時,我們想:「這不會持續。過去我已遭遇過許多次問題,但都度過了,它們不曾持續,這次也會一樣。」每個人都認為,眼前的問題、此刻我們正在經歷的問題,是最大的問題,不是嗎?而且我們以為這些問題將會是我們最大、最持久的問題,但這不是事實。跟我們目前遇到的問題相比,五年前的問題微不足道;而不出五年,今天的問題將會顯得無足輕重。
我認為充分認知我們自己的存在是件好事。當我們看電影,當我們走過這世間每天的生活,能充分認知是很好的。我們可以開展出就在此刻正坐在這裏的認知。
我們討論了見地,那麼禪修呢?禪修的藏文是「貢」,它其實意指習慣於某件事。因此,對見地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現在我們得去習慣這種了解。我確定你們一定聽過許多遍這個譬喻。如果我們開始認識某樣東西,譬如酒,那麼我們的修持就是盡可能多上酒吧。接下來你或許想要嘗試不同的酒,試調製某種雞尾酒甚麼的。然後漸漸地,我們開始嗜酒。沒有人生來就是酒鬼,你必須學習,你得去修練它。然後,你變得離不開酒。這幾乎像是有關酒的證悟,因此你沒有它就活不下去。這就是我們得做的。
禪修是習慣於某件事。現在,止(奢摩他)的修持是許許多多大師勸勉我們要做的。我同意,因為止是打基礎。止的修持純粹是讓我們的心能夠運作並富有彈性。現在我們的心像一塊木頭,堅硬死板。止讓我們的心富有彈性,以便我們可以隨心所欲。
現在,假設你正在生氣。如果我要你停止生氣,你辦不到。或者,如果我要你當下立刻發火,你也沒辦法。為甚麼?因為我們對心沒有控制力。必須發生某些事情,得有特定的因緣,而且唯有如此,才能點燃我們的怒火。我們無法控制它,止帶給我們那分控制力、那分彈性。
我們在討論的主題是修心與八種陷阱——世間八法,那麼我們如何觀修它呢?我們可以稱此為「動中修行」。我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修持,但有時也相當困難。為甚麼?一個累犯又來了——我們的期待。如果我們省視它,就連我們走路的方式都是基於期待。我們採取特定的走路方式,以便可以獲得讚美,以便不會受到批評;以便得到某種東西,以便不會失去某種東西;以便可以受到重視,以便不會被忽略。每一件事,我們走路的方式、我們的髮型、我們今早穿的上衣……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期待,而不是真誠無造作。缺乏真誠無造作,我們就再度變得非常軟弱,我們可能成為自己跟別人期待的犧牲品。

地點:澳洲.金剛持寺 時間:一九九六年七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