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文成公主
吐蕃是唐朝在西方的強敵,吐蕃的根據地就是今天的西藏。吐蕃能夠漢化,和一位聰敏可愛的公主有關。現在,我們就要講文成公主的一段故事。
吐蕃為何稱之為吐蕃?說起來很好笑,其地本為漢代西羌之地,乃南涼禿髮利鹿孤的後代。以後,用禿髮為國號,吐蕃即為禿髮語譯錯誤而來。從北周到隋朝,都與中國沒有往來。
當地的國王,稱之為贊普,沒有文字,用刻木結繩記事。刑罰十分嚴峻,犯個小罪就要挖眼睛、削鼻子,或者拿皮鞭抽打,把人關在深達數丈的地牢之中,過個兩三年才可見天日。因為沒有法律明文規定,但隨當時喜怒哀樂量刑。
吐蕃宴客時,趕出一大青康藏高原特產的犛牛,讓客人自己射殺之後再端上飯桌。每三年大結盟會一次,盟上殺犬馬牛驢作為祭祀,並且發咒:「爾等必須同心戮力,共保我家,天神地祇,共知爾志,有負此盟,使爾身體屠裂,同此牲一般。」
西藏、西康一帶天氣太冷,不能種植稻米,以小麥為主糧,並有犛牛、豬、馬等牲畜。還有一種天鼠,和貓一般大小,長有厚厚的毛,皮可用來做衣裘。盛產金銀銅錫。
吐蕃人隨放牧生活到處居住,是典型的畜牧生活。都城中的房子都是平頭屋,貴族人家住大氈帳。住處至為污穢,而且一輩子從來不洗澡,用手直接抓東西吃,其髒可知。
在這兒,沒有人倫觀念,母親要向兒子下拜,做父親的對兒子講話要低聲下氣。出入都是年輕的走在前頭,老者跟在後面,與中原敬老尊賢的觀念大不相同。下拜時規定兩手地,做狗吠之聲。總而言之,一切落後,沒有開化。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開始遣使向唐朝朝貢。松贊干布是吐蕃少有的英明君主,二十歲即位,性情驍武。他聽說突厥與吐谷渾都娶了唐朝的公主,心中很羨慕。也派了使者到達長安,奉表求婚,並且攜帶了大批珠寶表示誠意。
可是太宗拒絕了這門婚事。使者回來,稟報松贊干布:「我剛到大國之時,皇上待我十分優厚。可是後來吐谷渾王入朝,不知說了些甚麼,唐朝對我的態度有所轉變,連婚事也不准了。」
松贊干布大怒,立刻揮兵討伐吐谷渾,吐谷渾打不過,只有遠避青海。松贊干布又帶領了二十多萬眾,到達松州附近,遣使入貢金帛,並且揚言,此來是接公主回去的,更對部下宣佈:「如果大國不嫁公主給我,我就攻進去!」
唐太宗不高興這種類似搶婚的行動,派五萬步騎趁夜偷襲吐蕃營地,殺了一千多人。松贊干布領教了唐太宗的厲害,遣使謝罪,並且重新提出請婚的要求。唐朝既然大勝,更為雙方日後和平相處,應允了他的求婚,讓文成公主嫁給他。
據說,文成公主曾提出三個條件:一、須鑄一釋迦牟尼的佛像,入藏供奉;二、藏王婚後要宣揚文化;三、普惠文教,使民得潤澤。文成公主真不是一個俗人,要的不是那綾羅珠寶等聘禮,松贊干布一口答應了。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贊干布親自前來迎娶。他看到大國的衣冠文物、服飾禮儀,每一樣都讓他又羨慕又慚愧。等到文成公主到達吐蕃,松贊干布對親友們說:「我的祖父、父親,從來沒有通婚上國的先例。今我得大國公主,實在太幸運了,我要為公主建築一城,用以誇示後代。」
於是,他仿照唐朝的建築格式,為公主建築了一座城邑,而且造了一座棟宇讓公主住在裏面,實在是不好意思帶文成公主進入簡陋的帳篷獻醜。
文成公主很厭惡吐蕃的赭面風俗(赭面就是把臉上塗得紅紅的),松贊干布下令全國不許赭面。他自己的服裝,改用紈綺製成,一天一天的浸染華風。尤其文成公主知書達禮,端莊文雅。松贊干布對她又敬又愛,也希望吐蕃人民如公主一般有教養。於是大量派遣酋豪子弟,請求進入中國的國學,學習詩文,並且聘請中國文人為他辦理許多文書工作。他對於中國的養蠶、造紙、釀酒、製墨等技術,無不具有濃厚的興趣,也請求唐朝政府前來指導。
總之,松贊干布對中國文物,迷萬分,而且對唐太宗心悅誠服。當唐太宗攻下遼東,松贊干布特別遣使祝賀,還獻上一隻金鵝,這隻金鵝用純黃金製成,高達七尺,中間可以盛三斗酒。奉表中自稱為「忝為子婿」,這個女婿對唐朝這個老丈人可真是十分禮貌周到。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朝的使者王玄策前往西域,被中天竺所劫掠。松贊干布馬上發精兵討伐天竺,把王玄策救回,遣使獻捷。
當太宗去世時,松贊干布十分傷心,獻上金銀珠寶十五種置於太宗靈前。更致書給長孫無忌道:「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心者,當勒兵以赴國除討!」真是夠義氣。
因為文成公主的愛情,激使松贊干布奮發向上,積極漢化。更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使得松贊干布心悅誠服。可惜,文成公主到達西藏之後第九年,松贊干布就去世了,否則文成公主還能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