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可不可以不寫功課
我這樣說,一定有人不以為然。反駁我:
「你說『不乖』才好,但殺人、搶劫、打架也是不乖啊。難道這樣也可以嗎?」
殺人、搶劫、打架當然是不對的事。但把「不乖」等同於「不對」,這樣的說法是有問題的。我認為,所謂的「不乖」,指的應該是一種反對「不加思考就聽話、順從」的態度。一個乖的人,待在腐敗、犯罪、落伍的群體中,反而最容易被同化,做出貪污、違法、無效率的壞事。因此,重點不是「聽不聽話」,而是事情有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與價值判斷。如果經過自己的思考與價值判斷之後,是「好」的、「對」的事,當然要義無反顧去做。反之,就要有勇氣戒除、拒絕。
我再說另一個故事。
我們家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曾經不寫功課,聯絡簿一拿回家裡,常常滿篇都被老師寫滿了紅字。為了這個,兒子常常和媽媽有意見衝突。後來兩個人鬧得雞飛狗跳,媽媽只好請我這個爸爸出面處理。
很多家長處理這種事的基本邏輯就是以「完成功課」為前提,在這個前提之下,展開威脅利誘──不用說,這樣的威脅利誘當然是以「乖」為前提的。
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在我看來,我的小孩好不容易對他的世界開始發出問題,開始有了不乖的「叛逆」思考,這樣的機會我當然不可輕易錯過。
我把決定換個角度,順著小孩的思路,從「不乖」為前提來思考問題。
如果要不乖的話,我們開始討論:怎麼樣才可以不寫功課呢?
小孩一開始聽到我的議題當然是一臉狐疑的表情,不過很快他就感受到,我是認真的。沒多久,我們就想出了不少辦法(雖然兒子覺得不太可行),這些辦法包括了:
一、我把印章交給他,讓他自己在聯絡簿上蓋章。
(小孩問:「可是功課沒寫,老師如果打電話來問我會怎麼說?」我說:「我當然實話實說,說章是你自己蓋的。我可不能幫你說謊。」這個提議立刻就胎死腹中了。)
二、或者,我打電話請老師允許他不要寫功課。
(小孩問:「全班只有我一個人不寫功課,同學會怎麼看?」我說:「別的同學要怎麼看你,我實在無能為力。再不然,我打電話給所有的家長,請他們叮嚀他們的小孩,去學校不可以嘲笑你。」當然,這個提議也出局了。)
三、最後,我們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根據「沒有盲腸就沒有盲腸炎」的外科法則,如果不上學也就沒有功課了。(我表示可以向教育局提出在家自主學習的申請,這樣他不用去學校上學,也就沒有功課,更沒有蓋章或者是同學看法的問題了。)
小朋友聽了,似乎覺得這個方案有可行之處,不過為了慎重起見,他希望我讓他考慮三天。
我欣然同意。
在這三天的時間之內,他到處打電話諮詢親友團的意見。親友們大部分當然都不贊成只為了不寫功課不去學校上學。由於他這麼到處打電話,同一時間,我也接到不少關切的電話(包括我親愛的老媽),承受不少壓力,但我決定保持沉默。
就這樣過了三天。
三天後,在晚餐桌上,他鄭重向我們宣佈,經過慎重考慮的結果,他決定──
還是要去學校上學!
「為什麼是這樣的決定呢?」媽媽問。
「我想,學校有很多的同學,不但如此,學校還可以培養我們德、智、體、群各方面……」這──可──有──趣──了,聽起來完全像是校長在升旗台上精神講話的口氣。
「所以?」
「所以,我想我還是去上學好了。」
「那不想寫功課怎麼辦?」我問。
「其實功課沒有那麼麻煩啦。」
「搞了半天,」我抱怨:「什麼都沒有不一樣嘛。」
「雖然外表看起來差不多,」他指著腦袋瓜說,「可是這裡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我看不出來啊。」
「你當然看不出來,」他說:「可是真的不一樣。因為,我想過了。」
這個故事我在《我的天才夢》裡面說過了,不過,故事還有後續發展。此例一開,大兒子嘗到甜頭,進一步想全面檢討其他那些「沒有經過他同意」的課外活動。於是我們只好把他的時間表拿出來,從學英文、游泳、鋼琴,一樣一樣重新確認。
「我對鋼琴課沒興趣了。」他說。
「為什麼?」我問。
「因為太無聊了。」
「無聊?」
「嗯。」他覺得鋼琴是女生彈的。
事實上,這件事他已經向媽媽抱怨過好幾次,媽媽雖然威脅利誘,成效顯然不彰。我想了一下,立刻拿起電話,打給住在樓上的老師,告訴她大兒子暫時不上鋼琴課了。
鋼琴老師是那種充滿愛心與耐心的老師。她一聽到大兒子想放棄鋼琴,立刻憂心忡忡地勸我要多鼓勵孩子、要孩子再堅持下去云云,可是我不為所動。在我的堅持之下,老師無可奈何,最後只好勉強同意我的決定。
放下電話之後,大兒子的表情有點愣住了──沒想到這個夢寐的希望這麼容易就達到了。看得出來他很高興,但還故意裝出一臉「哀矜勿喜」的表情。
這時門鈴忽然響了,大兒子跑去開門,原來是在樓上上鋼琴課的小兒子課程結束回來了。
我很清楚地聽見他用高八度的聲音,亢奮地對弟弟叫嚷著:「欸,我不用彈鋼琴了,欸,欸,欸……我從此不用彈鋼琴了。」
我走到門口對小兒子說:「哥哥說他不想學鋼琴,我已經答應他了,」這事得一視同仁才行,「你呢?你還想學嗎?」
「想啊。」弟弟正津津有味地吃著老師獎勵他的棒棒糖,「棒棒糖好好吃,而且老師還有好幾種不同的口味我都沒吃過。」
「你確定要繼續上下去?」
他點點頭。
從此我們家開始變成「一國兩制」──弟弟繼續學鋼琴,哥哥則快樂地享受他爭取來的自由。每當弟弟練琴時,哥哥總會有意無意地就跑到鋼琴旁炫耀。
「好舒服噢,我又K完了一本《哈利波特》。」再不然就是:「你知道嗎?電視上正在轉播NBA球賽,到現在Michael Jordan已經一個人獨得五十二分了。」……
弟弟不屑地看了哥哥一眼,繼續練習他的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