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

請問侯文詠: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了解自已】

  • 作者:侯文詠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5/07/07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4318-9
  • 系列:侯文詠作品
  • 規格:平裝/24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散文/心靈勵志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聆聽你內心的召喚

從某個角度來說,電影為我打開了視野、豐富了思考、強化了我的敘事能力,如果不是這樣的經驗,我顯然不可能擁有成為一個作家的基礎和條件。
但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那個選擇對我所代表的意義。
J.K.羅琳在二○○八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致辭中曾經說過:

他們(羅琳的父母)希望我唸一個實用的學位;我希望讀英語文學。後來妥協的結果──回過頭來看這個妥協,其實誰也不滿意──是,學外語1(Modern language)。父母的汽車離開還沒有轉過街角,我就把德語主修換成了古典文學2(Classics)。我忘了是否曾經告訴過我的父母我唸了古典文學,他們可能一直到了參加我畢業典禮的那一天才第一次知道這件事。在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科目裡,我想,在憧憬擁有一間豪華浴室時,他們很難找到一個比希臘神話更沒用的科目了。
我記得曾經有人聽到這場演講的錄影之後對我說:原來J.K.羅琳在大學時代主修古典文學,還研讀過希臘神話學,難怪後來她會寫出《哈利波特》這樣的小說。
對於J.K.羅琳的這段話,經歷過類似歷程的我,感觸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問大家:「因為J.K.羅琳知道她將來會寫《哈利波特》,所以選擇了古典文學,這樣的推論合不合理?」大家一定說不合理。
同樣的,如果問大家:「因為我知道將來會變成一個作家,所以大三、大四時一年看了三、四百部電影。這樣的推論合不合理?」大家一定也說不合理。
可是,反過來,大家卻常問我:「當一個興趣出現時,你怎麼知道它有沒有前(錢)途?」或者,「我是不是應該先看到前(錢)途,再下定決心投入時間與資源呢?」老實說,我也覺得這樣的問題一點也不合理。
關於興趣有沒有前(錢)途,根據我的經驗,事實是:你根本不可能知道。
當我瘋狂地一年看三、四百部電影時,我根本沒想過,有一天,我會變成一個作家,更不知道這樣的興趣會帶來什麼樣的前(錢)途。不只我不知道,J.K.羅琳不知道,所有後來把興趣發展成事業的人,在那個當下,都不可能看見前(錢)途到底在哪裡的。
對許多人來說,因為看不到,所以恐懼、猶豫。因為恐懼、猶豫,所以關於前(錢)途這些現實的聲音會變得巨大、嘈雜,也因為這樣,你越來越不容易聽見發自內心那個隱晦而模糊的召喚。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每年看了三百多部電影,我根本不會興起了想當導演的念頭。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念頭被家人阻止,我也不會退而求其次,開始在校刊發表作品、更不會參加文學獎,以及因緣際會遇見後來許多人、許多事,讓我變成了一個作家。
「停止看電影」或「繼續看電影」?當年那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很久之後重新回顧時,我驚心動魄地發現它不只是選擇──更精確地說,它所代表的,其實是在那個選擇之後兩條截然不同的遭遇與命運。
在當時,身在其中的人是不可能看見這些的。在那個當下,能帶領你走到目的地的,只有內心那個隱晦而模糊的召喚。
這是你唯一的憑藉與依靠,你得聆聽他、相信他,緊緊跟隨。
再也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關鍵了。

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聽我這樣說之後,有一個讀者忍不住舉手,站起來問:
「萬一投入時間與資源之後,沒有得到前途或錢途,豈不是虧很大嗎?」

就以一場棒球賽中的高飛球當作例子好了。當高飛球被擊出時,一個防守的外野手,如何去接住這個球呢?
傳統的電腦式思維是這樣的:
先衡量所有相關的變數(球與球棒之間的作用反作用力、地吸引力、風向、摩擦係數……),精確地計算出高飛球落地的位置和時間。接下來,我們只要設法讓手套在球落地前與球在同樣的時間、空間重疊,就可以接住球了。
從傳統電腦運算的角度來看,這或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如果把這樣的運算方式放到人腦上,事情可能就沒有這麼順利了。為什麼呢?因為當球被擊出那一剎那,一個外野手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分析出這麼多的資訊。就算他有這些資訊,以人腦的運算速度,要在高飛球落地之前,計算出準確的落點,並且及時地移動到那個位置,接到球,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同樣的,要求一個孩子,在對自己內在缺乏了解、對外缺乏認識的前提下,就為自己訂下一個明確的「志願」(落點),並且全力衝刺,這就和在球被擊中的那一剎那,要求外野手算出高飛球的落點,並在精確的時間移動到落點接住球是一樣的不合邏輯。
是吧?
儘管不合理,但一代又一代,我們似乎都用著同樣的思維邏輯要求小孩子寫像是〈我的志願〉這樣的作文,很少有人懷疑。

既然如此,外野手是怎麼接到球呢?事實上,只要仔細觀察一個有經驗的外野手接高飛球的過程,其實不難理解這個完全不同的思維。
當高飛球被擊出後,一個有經驗的外野手立刻會依照他感受到的訊息──擊球聲音的大小,球起飛的方向、弧度、速度,當下形成一種「判斷」,並且往他所判斷的方向奔跑。在移動的過程中,他盯著越飛越高的球,隨著球的方向、力道,邊奔跑邊調整方向、速度。隨著球越過最高點開始往下掉落時,這個外野手不斷縮短和球之間的距離。他繼續移動,越來越靠近落點,最後,終於在球落地之前抵達了那個位置,接到了球。
因為外野手無法計算出球的落點,因此一開始他所能追隨的只有他的內心的直覺和判斷。這和追隨「內在召喚」的思維是很接近的。
儘管看不見前途或錢途,但一個追隨內在召喚的人,卻能依據內在模糊的直覺和判斷,努力地去實踐(奔跑)。在實踐的過程中,靠著與外在環境的磨合,一步一步地調整方向,不斷地縮短內在召喚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靠近落點),落實那個興趣,直到它變成一個可行,甚至是有前途、錢途的工作(接到了球)。

所以,「如果看不到前(錢)途,我為什麼要投入?」或者「萬一投入時間與資源之後,到最後失敗了,豈不是虧很大嗎?」,這類的焦慮當然完全可以理解。
但如果我們理解了呼應「內在召喚」需要的思維更接近外野手接球的話,我們或許就不難明白,這樣的焦慮,對於這件事一點幫助也沒有。
因為,一個有經驗的外野手面對高飛球被擊出的那一剎那,當他往前奔跑時,他的心裡想到的絕對不會是:
「如果現在算不出球的落點,我為什麼要奔跑?」更不是,「如果我跑了半天,結果沒有接到球,那我不是很虧嗎?」
面對同樣的情境,大部分在自己的人生中忍不住會有的擔心、焦慮,為什麼在一個有經驗的外野手身上不會出現呢?
答案其實一點也不困難。
因為外野手用了一個合理的模式來思考這樣的情境。更重要的,他們相信那個從內心發出的直覺,也相信他們自己一定能夠接到球。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