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正在洩漏你的秘密:3個步驟,解開肢體語言的密碼

Ohne Worte

  • 作者:托爾斯登.哈芬納
  • 譯者:姬健梅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6/08/05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3313-2-6
  • 系列:溝通句典
  • 規格:平裝/27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人際關係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如何測試一個人相不相信你?
請先朝著他跨出一小步!

德國熱賣16萬本!Amazon書店讀者★★★★無所遁形推薦!
明鏡週刊非文學暢銷排行榜第2名!蟬聯TOP 10超過一年!

●不要在臉書大頭照上放貓咪?
●對方想不想聽你說話,看他腳尖有沒有朝向你?
●想要跟誰都能聊得來,手先別插口袋?
●世上最親密的距離是……50公分?
●想要受歡迎,就別在拍照時喝飲料?
●不要讓老闆用「撲克腳」發現你不耐煩?

要如何得到我想要的那份工作?要如何贏得我心儀的對象?要如何知道對方是不是對我有好感?要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在說謊?……關鍵就在學會解讀「肢體語言」!

因為人們在溝通時,只有7%的訊息會經由說話表達,其餘93%都是靠肢體動作等非口語的方式在傳遞。我們的身體無法保持沉默,無論雙手、雙腳、肩膀,甚至眼皮的眨動、額上的皺紋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透露我們內心的秘密。

德國No.1讀心大師哈芬納在本書中便以20年專業經驗,教你透過「感知基準、辨識變化、確認意義」三個簡單步驟,輕鬆看透人心,讓你有效掌握別人對你真正的想法,並知道如何給人更好的印象,從此在職場和情場上無往不利!

關於作者
托爾斯登.哈芬納 Thorsten Havener

德國最著名的讀心大師。出生於德國薩爾布呂肯,大學畢業後赴美攻讀碩士學位,在有「口譯人才搖籃」美譽的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取得英語─法語的口譯碩士。

這段求學經歴也帶給他深遠的影響,他發現當自己減少去注意別人說了些什麼,而多去注意說話的「方式」時,就能預知對方接下來要說的話,以及會談到哪個主題。此後,他便不斷磨練自己透過解讀非語言訊息,瞭解他人思考和感情的能力。

由於實在太多人迫切希望他能夠分享「讀心」的秘訣,他終於推出第一本書《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果然一推出便大受歡迎,不但被翻譯成十五種語言,更在德國、日本創下超過八十萬冊的驚人銷量!而其後出版的《不要想藍色大象》、《你的身體,正在洩漏你的秘密》等書也一樣本本都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書,《南德日報》甚至稱他是「形成中的世界奇觀」。

他以「思考及其他邊緣運動項目」為主題在全德國進行巡迴演講,並舉辦讀心訓練課程,此外也經常在電視和廣播中演出,獲得極為熱烈的回響。

目前他和家人住在慕尼黑近郊。

托爾斯登‧哈芬納德文官網:www.thorsten-havener.com


內容試閱
肢體語言的簡短文法──寫給養成中的肢體語言口譯員


談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奧地利心理學家瓦茲拉威克(Paul Watzlawick)研究得比誰都透徹。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說過一句常被引用的話:「我們不可能不溝通。」不管我們做什麼,我們總是不斷在告知身邊的人一些訊息──就算我們什麼也不說,還是傳達出了一些訊息。當你走進一個地方,裡面都是你認識的人,而你沒有跟他們打招呼,沒有跟他們攀談或是對他們微笑。在這種情況下,你所表達的訊息就是你沒有說話。

而就算你沒有微笑,也沒有看著任何人,你仍然帶著某種表情,擺出某種姿態,這種表情和姿態是我們溝通中的固定成分,強調出對我們重要的事,使抽象的事物變得更清楚。你不妨試著描述一下去火車站要怎麼走,而不要用到手臂和雙手。你會發現這很難做到,你必須刻意去要求自己不用手勢才行。

在溝通上,尤其是在肢體語言上,最令人吃驚的是我們很少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一切幾乎都是不自覺地進行。而由於這種行為大多不由自主地發生,我們也就很難加以控制。基於這個理由,相對於口說的陳述,我們會覺得肢體語言更為真實。一個人也許能做到不在言語上被逮到說謊,在肢體語言上要做到這一點就比較困難了。

當我們要刻意去做平常一向本能去做的表情和手勢,就格外會察覺我們使用表情和手勢是多麼地不自覺。在這種時候,肢體語言甚至會變得相當好笑,至少是對旁觀者來說。某個人參加了一個肢體語言研討會,之後他有可能忽然不想再把雙臂交叉在胸前,因為他在研討會裡聽到這是個表示拒絕、與人保持距離的姿態(稍後你就會知道並沒有這回事)。有趣的是,當此人忽然很想交叉雙臂,但如今卻是在深思熟慮之後來做這個從前自然而然擺出的姿勢。現在他會想:在此刻交叉雙臂真的會很舒服,可是研討會那位親切的講師說過我不可以再這麼做!那我現在該把手臂往哪兒擺呢?好吧,我就讓手臂自然下垂。噢,天哪,這看起來真蠢。現在我要把一雙手擱在哪裡?對於旁觀者來說,這一幕的確很好笑。

而對那個不知道該把手臂放在哪兒的人來說,問題還不僅止於此。他不再聽得見和他交談的人正在說些什麼。他太過專注於自己身上,怎麼還聽得見對方說話?而對與他交談的人來說,事情就不再好笑了。這人不見得是朋友,也可能是主管,對方會想:這是哪裡來的怪咖?也難怪對方會這麼想,因為那人開始不安而無目的地擺動雙手,完全失神落魄,顯得心不在焉。而他也的確是心不在焉。儘管他參加過肢體語言講習,與別人的溝通卻沒有改善,反而惡化了,正因為他刻意想去改變自己平常不自覺的行為。



我們不斷在溝通、思考、說話,用我們的嘴,也用我們的身體。我請問你:在動念之後是先有話語,還是先有動作?根據我的觀察,這個順序在每個人身上都一樣:心念──動作──話語。

如果你氣得要命,那麼在你身上就會是這種情形:

①大腦察覺你非常生氣。

②你伸手去捶桌子。

③你說:「夠了!」

如果你忘了什麼:

①大腦察覺你忘了什麼。

②你伸手去拍額頭。

③你說:「我真差勁。哈芬納在他的書裡介紹過那麼棒的記憶技巧,我也全都讀過而且記住了,儘管如此,我還是想不起來我有沒有把熨斗的插頭拔掉!」


但凡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就會是這個順序。舉例來說,對方可以藉此看出你是否是真心真意。如果你遇見某個人,而你很高興見到對方,通常的順序會是這樣:你看見了對方,你露出笑容,然後才朝他走過去。如果你不是真心感到高興,你會先朝對方走過去,然後才開始微笑。我們全都不自覺地能看出對方是否在演戲,因為我們對此……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