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都是「因為」別人的錯
──感謝包容型單詞效應
「因為那個人,事情出了錯。」
「因為梅雨季,所以遲到了。」
「因為個人因素,請見諒。」
有些人一開口就是「因為」,那是因為說話習慣會在無意識中累積。我們很難察覺自己自言自語的習慣或口頭禪,但如果意識到自己常用的語言意義和色彩,就要努力改掉這種習慣。「因為」就是把責任轉嫁給他人或環境的藉口單詞。
常說「因為」的人,一有問題就會先找藉口,這是因為想推卸責任之故。和某人見面談話,對方老是找藉口和辯解並轉嫁責任,我們會怎麼想這個人呢?一句話,對他沒好感。
我在一些中小企業當面試官。面試時,我會留意觀察合格候選面試者說話的語氣,這是為了弄清楚這些合格候選者會不會經常使用「因為」。
要是他們用這種自我介紹方式,就會被我刷掉。
「因為我的家庭環境培養了我獨立的性格,所以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也考進了這間學校。因為我大學做過很多打工,累積了很多社會經驗,也做過很多次銷售員。因為這樣,我才來應聘貴公司的行銷部門。」
這段話出現了三次「因為」。我認為會這樣說話的面試者,不擅長承擔職場業務責任,更可能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我經常對準備就業面試的大學生強調,要克制「因為」的使用頻率。
想要減少「因為」使用頻率該怎麼做?用「幸虧」取代「因為」就行了。幸虧是感謝並接受自己得到一切的「感謝包容型單詞」,凡是愛用這個單詞的人,事事都會顯得積極樂觀。試著把前面自我介紹中的「因為」改成「幸虧」吧。
「幸虧我的家庭環境培養了我獨立的性格,所以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也考進了這間學校。幸虧我大學做過很多打工,累積了很多社會經驗,也做過很多次銷售員,因此對商品行銷產生了興趣。幸虧您,我才能來參加貴公司的行銷部門面試。」
怎麼樣呢?只是換了一個單詞,說話的感覺就完全變了吧?自我介紹使用「因為」會不得好感,但改成「幸虧」就能獲得好感。面試官一定不會錯過這位應聘者。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例子,例如相親人士分別用「因為」和「幸虧」來訴說自己的事情。
1│使用「因為」
「我從事現在這份工作是因為年齡關係,因為學生時期非常徬徨,所以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有不久之前,我因為錢的問題發生了不好的事。」
2│使用「幸虧」
「幸虧我有很多不同領域的資歷,才得以從事現在這份工作。幸虧了我的個性,所以度過了很輕鬆的時間。幸虧之前的小額理財經驗,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內容相差無幾,不過1.的內容充滿了消極感,但2.的內容相對積極。人們會對積極開朗的後者抱有好感,願意進行下一次約會的機率也較高。
我們說話的時候要克制自己,少用「因為」,免得招致誤會,引起他人反感。建議大家多用「幸虧」取代因為,如果真的很難徹底戒掉「因為」,那就試著把兩者的使用頻率調到一比三,也就是說一次「因為」之後,就得說三次「幸虧」。
想要知道更多溝通技巧,讓你的人際關係從此無往不利?絕對不能錯過韓國權威人際溝通專家的「心理對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