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當時不該這麼對你說

  • 作者:朴民榮
  • 譯者:陳彥樺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06/28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5596-23-1
  • 系列:溝通句典
  • 規格:平裝/30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人際關係/自我成長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早點說出請求

假設智英看不過丈夫慵懶的模樣,應該早點對他說,不要等受傷後再來追究,早點說請求並給對方「心理準備」的時間。先在腦海裡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要對方什麼時候幫忙。想清楚後,在彼此心平氣和的時候嚴肅告知,減少對方糊弄過去的機會。另外,請求的同時設置時間限制也是不錯的方法:
「明天早餐吃完,房間裡的書櫃我想移到那裡。親愛的,你覺得如何?」
「最近好像比較少看書,如果搬到客廳,應該會增加看的機會。吃完早餐後,大約十一點開始動工,如何?」
「吃完飯後休息個一小時,再請你打掃一下廁所。」
若是在無預警之下說:「你怎麼都不會自己主動去做?」對方當然會一臉荒唐。

是拜託,不是命令

如果希望對方能夠聽取你的願望,那就必須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根據聲調的不同,對方的態度與結果也會不一樣。例如:「你自己晾衣服。」或「我剛叫你晾衣服了,為什麼沒有晾?」命令般的語氣會引起對方的不爽:「你覺得我什麼都沒做嗎?你是在抱怨我嗎?」或「我錯了嗎?為什麼只怪我?」命令或強求的語氣容易引起對方的負面情緒,最後往往免不了爭吵。

說話繞圈子只會造成誤會

有些人不喜歡直話直說,以為旁敲側擊,對方就能夠聽懂自己的意思。在不表達真實內心的狀況下,期待對方能聽懂意思,以致於當對方未能達成期待的時候容易產生不滿,而且期望越高,怒氣越大,累積一定的程度後必然產生誤會。不管是誰,都沒辦法主動看懂他人的心思。因此若是繞著圈子講話或以間接的方式訴求,對方很有可能會聽不懂你的意思,或者漠視你說的話。
「(高速公路上行駛中)不去休息站歇會兒,沒關係嗎?」
→「去休息站歇會兒吧!」
「待在家好悶。」
→「我們不出去吃嗎?」
「親愛的,你想喝咖啡嗎?」
→「我想喝杯咖啡,幫我去買吧!」

不必一字一句解釋

不必向對方過度解釋為什麼要拜託他,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簡單地敘述自己想要對方幫忙做什麼即可。
親愛的,本來是昨天要跟你說,但忘記說了,要麻煩你幫我去跟鄰居道謝。前幾天隔壁鄰居送了一些水果過來,雖然還沒吃完,但還沒來得及跟他們道謝。我買了餅乾當回謝禮,我原本想明天過去一趟,但我實在沒空,所以想想還是覺得你幫我跑一趟好了,可以吧?

上段冗長的話可以簡略成下列這段:
親愛的,我有件事要拜託你。你可以幫我送餅乾給隔壁鄰居嗎?餅乾在鞋櫃旁邊,幫我跟他們說前幾天送的水果很好吃。

最後記得說謝謝

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請求,當對方爽快答應的時候也要真心誠意地說一聲感謝。人出門在外,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幫忙都會向對方表達謝意,但卻認為家人幫忙是天經地義,而忽略了一聲謝謝。向對方的誠意與努力表示感謝,以後他才會繼續開心答應你的請求,以下段對話為例:
A丈夫:「(打掃完家裡)呼,好累啊!」
妻子:「一週做一次有什麼累的?」
B丈夫:「(打掃完家裡)呼,好累啊!」
妻子:「你現在才知道我做家事有多累了吧?」
C丈夫:「(打掃完家裡)呼,好累啊!」
妻子:「哇,家裡變得好乾淨,這都是親愛的功勞。」

你想聽到什麼樣的回答呢?如果我的辛苦跟別人比不算什麼,那麼下次不會再想做同一件事了。關係越是親近,越需要感謝。即使不是物質上的犒賞,情感表達同樣會帶來備受尊重的感覺,下次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做。

退一步的智慧

自覺說話習慣有問題之後,智英開始改善她的說話方式,提前且溫柔地拜託丈夫:「老公,我現在正在回家的路上,幫我打掃一下客廳。」、「吃完飯後幫我晾一下衣服。」另外,智英也會提早規劃週末的行程,事先跟丈夫講好請他做的事情,並注意自己說話的態度,不讓對方受傷。還有努力改正以自己的標準看待丈夫的行為。藉由此事,智英明白到自我標準不一定是正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應該要協調與妥協。
在那之後,兩人共同制定原則,如:「購買掃地機器人」、「兩天打掃一次」、「週末吃完飯一小時內洗好碗」等。試著拋開自我慾望、期望,以及標準吧!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