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說到底「思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本書的目的在於解說筆記術的技巧,所以必須先說清楚,該如何定義「思考」這個行為。
我們常聽到別人說「那個人做事不經大腦」,換成自己面對問題時,就會害怕「我真的有想清楚嗎?」因而陷入不安。
「思考」這檔事並不是從零開始、無中生有的行為。
而是在遇到「狀況」時,運用自己過去累積的知識、經驗、價值觀,把這些「思考要素」結合之後得出的資訊,再構築成完整的想法,換言之就是一種「編輯」成「自己的答案」的行為。
會思考的人能夠掌握局勢,讓自己的思考內容可以隨著情況的改變而不斷更新,再將接受到的情報編輯成適合的應對方式。
相反的,不擅長思考的人面對狀況時會過分樂觀,想把自己的做法套到別人身上,還表現得理所當然。
有句話叫作「停止思考」。
說的就是人應該要多動腦筋、多想一下,如果只憑直覺反應,而疏於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就挖掘不出更好的點子。
當你開始認真思考時,首先要注意「自己是不是被常識束縛而不知變通」,審視自己的「思考方式」(也就是圖示中左下方的要點),是否達到深入思考的標準,這種行為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有在「思考」。
說起「思考」,很多人都會抱有製作企劃、提出建議的印象,但思考的行為不僅僅局限在商業行為這一領域。
‧思考要在工作上追求成就,還是從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平衡。
‧思考要在現在的公司繼續工作,還是走上跳槽或創業的道路。
‧思考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該學習哪些新技能才能產生幫助。
‧思考為了孩子與家人,該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
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也都是自己必須好好思考的事情。
我想在這本書中,好好探討如何將思考的技巧,應用到人生的各個層面之中。
為什麼要說得這麼詳細,這是因為如果不了解筆記對於深入思考的具體作用與幫助,那不管講再多,大腦都很難對該好好做筆記這件事產生認同感。
「重要的是哪些事情?」
「哪些東西對你來說才是必要的?」
「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自己有沒有漏掉的事情?」
「自己有沒有掌握事情的本質?」
「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該如何把這些要素結合起來?」
「做事的先後順序?」
一邊進行這樣的自問自答,一邊把腦中浮現的想法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能大幅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當聽到別人說話的時候,也不要只是單純把內容記錄下來。
「哪些內容是重要的資訊?」
「這對我來說有參考價值嗎?」
「這感覺邏輯似乎說不通?」
對於聽到的情報,通過大腦進行過濾,最後再做記錄,如此才能對自己的思考能力產生幫助。
自己究竟該考慮哪些事情?以及如何判斷重要與不重要?這樣說或許有點嚴格,但無法寫出好的筆記,就是你不懂得思考的證明,筆記需要你好好動腦才能寫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