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知死亡紀事【典藏紀念版】:馬奎斯自認最傑出的作品,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

Cr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 作者: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 譯者:葉淑吟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12/28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3418-7
  • 系列:當代經典
  • 規格:平裝/19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美洲文學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馬奎斯:這本書我足足寫了30年!
這是我最傑出的作品!

完成馬奎斯創作系譜最完美的傑作!
義大利導演大師法蘭西斯柯.羅西改編拍成同名電影!

【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李素卿、【作家】張亦絢 專文導讀!
【臺大外文系教授兼國際長.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張淑英、【作家】董啟章 鄭重推薦!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如果有一種邪惡足以招致死亡,
那便是人的愚蠢、冷漠與惰性。

安荷拉在新婚之夜被發現並非處女之身,新郎巴亞多一怒之下將她送回了娘家。安荷拉的兩個哥哥不堪受辱,好不容易終於從妹妹口中逼問出一個名字――山迪亞哥.拿紹爾,那個在婚禮派對上和他們喝得天昏地暗的浪蕩公子哥。為了挽回家族的名譽,兄弟兩人開始四處揚言:不殺了山迪亞哥誓不罷休!
這樁死亡預告宛如野火燎原般立即傳了開來,但沒有人能夠斷定山迪亞哥就是毀人貞潔的禍首。全鎮的人都在想方設法,試圖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然而山迪亞哥本人卻從頭到尾都毫不知情。
就在那個早晨,當民眾歡騰的喧鬧聲淹沒了整個小鎮,夾雜著仇恨、恥辱與榮譽的殺意,也堂而皇之地降臨……

《預知死亡紀事》取材自真實事件,馬奎斯運用魔幻寫實的筆觸和第一人稱的倒敘技巧寫成一部極具張力的小說。它融合了馬奎斯過往所有作品的元素,將人性的孤獨與疏離,以及生命的荒謬與巧合表達得淋漓盡致,也使得本書不僅成為馬奎斯繼《百年孤寂》之後最成功的小說之一,更是奠定其作家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書封設計背後】
典藏紀念版:荒原的孤木
殺人預告宛如野火燎原,立刻傳遍了大街小巷,唯獨書中主角山迪亞哥對此一無所知。他仍舊沉浸在快樂的夢境裡,只能眼睜睜看著生命被這場燎原之火無情吞噬。整個書封設計以紅黑兩色為主,濃稠的紅色有如鮮血般不斷滲入黑色的大地,荒原盡頭矗立著一棵孤木,樹下山迪亞哥低頭俯首的身影彷彿舉步維艱,正走向未知的命運。

關於作者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自小與外祖父母一同生活在炎熱多雨的小鎮巴蘭基亞,鄰近一個名叫「馬康多」的香蕉園。1940年與父母一同遷往內陸小鎮蘇克雷,1947年進入位在首都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大學修讀法律,並沉迷於卡夫卡與福克納的作品,同時也開始在《觀察家報》發表短篇小說。1948年因內戰舉家遷往卡塔赫納繼續大學學業,並兼任《環球日報》記者。1954年出任《觀察家報》的記者與影評人,1955年發表〈一個船難倖存者的故事〉系列報導廣受好評,隨後出任該報的駐歐記者。1957年在巴黎與海明威邂逅,並奉其為「大師」。因景仰古巴革命,1960年擔任古巴的拉丁美洲通訊社駐波哥大和紐約記者。
1965年駕車前往墨西哥城途中萌生《百年孤寂》的寫作構想,在閉關十八個月後,終於完成這部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的經典之作。1967年《百年孤寂》甫出版便造成轟動,並於1969年獲頒義大利「基安恰諾獎」與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0年《百年孤寂》英譯本在美國出版,並被選為年度12本最佳作品之一,同年馬奎斯並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72年馬奎斯再獲頒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以及拉丁美洲文學最高榮譽的「羅慕洛‧加列戈斯獎」,1981年則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1982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並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
其他作品包括《預知死亡紀事》、《愛在瘟疫蔓延時》、《迷宮中的將軍》、《異鄉客》、《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苦妓回憶錄》等,每每一推出都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2014年4月17日逝世,享年87歲。
內容試閱
【導讀】
世界錯時我亦錯
──馬奎斯小說中的好兇手、非處女,以及路過的主教
作家/張亦絢

「主教走了。」
「我就知道。」她說。「真是狗娘養的兒子。」

《百年孤寂》譯到臺灣之時,我還是高中生,當年人手一本的盛況,我仍記憶猶新。馬奎斯做為偉大小說家的聲譽與地位長年不墜,篇幅相對短小的《預知死亡紀事》,提供讀者一個絕佳的機會,在一窺經典文學堂奧的同時,還能透徹了解,這個可以說是小說發展中的愛因斯坦,極具藝術教學性的基礎理論演繹。
小說的原點是什麼?對於小說家來說,小說經常源於一種「世界是錯的」的感受,但是從這個立場出發,怎麼處理這個「錯」呢?就讓我們跟著馬奎斯,走一趟這個好錯亂之旅吧。

好好兇手,好在哪裡?
《預知死亡紀事》的第一個特色,我會說,是馬奎斯刻劃了一對雙胞胎的好兇手。兇手怎麼可能是「好」的呢?可能──因為他們在謀殺之前,幾乎告訴每個人,他們打算殺人──方法有的、動機是明白的──真是省下了所有我們要煩惱的事項。歷來社會在謀殺一事耗費最大的成本,難道不是找出真兇,搜集證據以及設法定罪嗎?
這回,一切都省下了。「事實似乎是維卡里歐兄弟一點也不想趁四下無人,或那麼快殺掉山迪亞哥.拿紹爾,他們盡可能做了各種努力,希望有人阻止他們殺人,卻沒有成功。」如果我們探究得更深一點,兇手甚至等在拿紹爾平時不走的前門──馬奎斯在小說開始沒多久就細寫了這個被標為「奪命之門」的地理位置。它很重要,因為相對於常用的後門,這個前門面對廣場,有人群、有目光──非常能夠佐證,兇手確實是在最光天化日也最具公共場所性格的空間中,等待他們的獵物。呼應了主述者在重建記憶時,覺察到這對兇手能拖就拖的心理。「所有人都看見他走出來,也都明白他已經知道他們要殺他。」有些人大聲要拿紹爾繞路走,然而沒有人對兇手說什麼。這是意味深長的一幕:人們也許不希望他死,但對兇手想殺他這事──如果不說沒有意見,至少也有點隨便。
拿紹爾從他未婚妻的家裡走向自己家的前門,還未走到就遇襲。謀殺的事因起於夜間三點,然後他在七點喪命──在這四個小時中間,知情眾人的反應林林總總:從袖手旁觀到疲於奔命,有按下不表與私心竊喜──馬奎斯不只讓我們迅速進入當地生活與人際的組成方式,也揭開了人們複雜的心理史與性態度。

主教路過,路有什麼?
這個血腥的週一是個大日子,因為主教會坐船路過──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元素,但若要了解小說廣闊的版圖,它卻是樞紐。如果借用米歇爾.傅柯等的觀察,從上帝到主教到家中父親,存在著某種一條鞭的關係,只要教化人們愛其中一個,都是加強對其他的臣服,也是鞏固父權的歷史手段。拿紹爾盛裝,為了可以親吻主教的戒指──無論村人的宗教信仰內容為何,他們的情感與行動是積極的,而且在信仰與對父權的尊崇上,後者絲毫不讓前者──即使出門是為迎接主教,拿紹爾也不放過侵犯廚娘女兒的例行公事。
與主教路過的澎湃慶典相對照的,是前一夜將軍兒子巴亞多.聖羅曼的婚宴兼誇富宴──讀者或許很難直接理解婚禮用錢砸人的影響,其中一個被錢砸到的西烏斯,會在兩年後去世。他很健康,「但是有人替他聽診時,感到他的內心深處冒出淚水。」馬奎斯一貫不批評,冷靜描述。但西烏斯的傷心是個例外,其他人多感到「有為者亦若是」──財富的權勢與主教的榮光,是村民生活的至高指導原則。某些女人對雙胞胎發出的謀殺預示較有警覺,比如賣牛奶的女人,她認為這兩人像小孩,「只有小孩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但她丈夫反駁,認為雙胞胎除了不會殺人,「更不會殺有錢人」。雙胞胎殺人後不是到警局,因為他們感到清白無罪,他們到了神父的家,神父還會分辨,他們只在天主面前無罪(!!!),未必在人類面前得以開脫,但雙胞胎認為到哪都無罪,而法律後來也同意他們:以「名……more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