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小改變,會議效率飆速提升 ◎吳世娜
參加部門會議時,我經常會準備一本筆記本,可以隨手記下與業務有關的資料,或就那樣隨意地塗塗寫寫。因為許多時候,會議常會開著開著忘記了它最初的目的,像脫韁野馬般失去方向,如果沒有準備其他可做的事,除了時間浪費掉很可惜,那種無聊也讓人難以忍受。沒有成果,只是消耗時間,會議彷彿蠶食工作時間的害蟲。
我所屬的部門負責發掘新事業項目,主要業務是在已飽和的既存市場中,發掘出新成長的動力。我們的工作需要動腦、想創意點子,成員囊括戰略團隊、事業團隊、行銷團隊、技術團隊等各部門人員,在開會的時候,因彼此立場的差異,時常摩擦不斷。有一次,部門為掌握業務現況和問題點而開會,結果彼此忙著互推責任,會議開到要正常進行都難的地步。本來希望透過開會,讓不同專業、不同業務的人,獲得共識,一起做出一個結論。但照這情況,恐怕很難真有什麼定見。
我們部門的會議,大都是以「衝撞式腦力激盪」的方式進行:一起頭纏白布,絞盡腦汁,像拚聯考一樣地討論,盲目期待會不會有好方案跑出來,這就是產生馬拉松會議的原因,而且參與者老是不斷重複各自本位主義的主張。尤其是技術團隊和業務團隊選拔出來的兩個人,他們非常堅持己見,難以妥協,每次開會都會展開激烈辯論,白白浪費許多時間,導致會議連開好幾天,甚至開到三更半夜,弄得大家精疲力竭。久而久之,只要一到開會時間,大家光看到彼此的臉,就腦筋一片空白。
終於有一天,實在忍無可忍的我提出建議:「討論到此結束,現在大家各自把點子寫到白板上,再綜合整理。」來自不同部門的人已到了壁壘分明、劍拔弩張的地步,終究不得不順服地接受我的提議。
結果新奇的事情發生了。看著這些即興寫在白板上的點子,我發現以前經常演變成爭吵、僵持不下的部分,因為大家都分別提出自己的想法,居然不再是問題了;另外,本來參加會議時非常低調的人也在白板寫下點子,開始提出自己的意見了。在光靠討論的會議中根本出不來的嶄新點子,透過這個方法,彷彿突然挖到寶藏般,全都冒了出來。到後來,甚至連白板都不夠寫的地步。
受到這種「邊寫邊討論」開會方式的成果鼓舞,在我們和其他部門開會時,也改用這種方式來開會了:與會人員將自己的意見寫在便利貼上,再依序在白板上貼成一排。因為不記名,所以可以免除壓力、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想法;連很在意他人眼光的新進人員意見,也能順利網羅進來。
當需要新點子時,這真是最有效益的方式了。一週二、三次,我們先訂出特定主題,然後在便利貼上寫下相關的點子,以這種方式取代傳統討論會議,只需五到十分鐘,就能獲得許多點子,若是以前,勢必要開很久的會才能有這種結果。之後統整類似的點子,再綜合檢討、整理,即可獲得滿意的成果。
相較於以前光動嘴說、動手抄或者靜靜看,用這種方式,自己主動寫下點子,讓大家看到,然後做意見交流,會議進行得更有效率了。不過我們這個部門是要刻意製造「太陽底下仍有新鮮事」的地方,所以不能就停在這裡。
我們從《寶藏地圖》這本書中取得靈感,嘗試了劃時代的開會方式。這本書的要旨是:若把真實又生動呈現出自己夢想的圖畫或照片掛在牆上,每天眺望,夢想就能提前實現。
「對,不要只用文字表現,也要利用圖或照片!」
比起單用文字表達想法,把想法用投影片呈現出來,不僅更容易理解,也更有趣。於是我們向位於同棟大樓一樓的銀行,要了一些過期的雜誌,我們不管文字內容,只挑選喜歡的、合乎自己夢想的圖片,再從中選了幾張貼在辦公室牆上,要大家看著照片自由聯想,就直接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如此壓力不會太大,最後把想法串聯起來,有趣的點子就出來了。
我們收集的照片,多是美麗的觀光勝地、住宅,或是自己想擁有的產品。每個人的夢想或期望都大同小異,但是看著這些照片後浮現的想法,卻天差地別。即使是相同的照片,依各自所站立場的不同,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許多奇發異想由此產生,這奇妙的結果,不止一次讓我們驚嘆:「居然有這麼妙的點子!」這是我們這個成員多樣化的部門,充分讓這個多元特色發光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