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替老闆賣命,不如為自己拚命:台灣科技創新教父給青年的20堂創業課

  • 作者:陳良基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02/22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4066-6-6
  • 系列:邁向成功叢書
  • 規格:平裝/22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經營/職場工作術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創業不只是一種工作選項,
而是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從「不正常」的點子出發!從「痛點」找到創業契機!

在破壞式創新天翻地覆的時代,傳統的工作都將被重新定義。從男性穿搭到銀髮族商機,從單車租借平台到數位創作,這群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台灣年輕人,跳脫舒適圈,將夢想落實為創業,不僅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更改變了整個社會!

然而,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將「創意」轉化成「創業」呢?本書集結了17個台灣新創團隊的親身經驗,打破「有錢才能創業」、「聰明人才能創業」的迷思,一步一步教你從如何發想點子、籌備資金、招募人才、打造工作空間,到如何換位思考,運用同理心、觀察力和實踐力找出商業模式,創造產品真正的價值。

在創業的過程中,他們雖然也曾遭遇困難和挑戰,但是抱持著「完成心中的那件事」的動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熱情,讓他們堅持目標、不畏失敗,終於走出自己的路!無論你是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年輕人,還是對工作感到苦悶的上班族,他們的故事都可以讓你獲得滿滿的正能量,帶領你勇敢地向世界發聲!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台大創意與創業中心主任】李吉仁、【台大車庫總監】柳育德 專文推薦!●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推薦序──

讓青年創業成為價值再造的機會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台大創意與創業中心主任 李吉仁



如果要說近幾年來大學校園有何新鮮事,「推動創意與創業教育」肯定是列名前茅的項目。事實上,加速發展產業創新與創業活動,不僅是政府不同部會的共同施政重點,對岸更於全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讓創新創業儼然成為兩岸最具共識的「全民運動」。本書所呈現的十七個青年創業故事,正是在此一背景下誕生的案例;雖然這些創業經驗多數是發生在台大校園,但其內涵也反映了台灣新世代投身創業的甘苦與學習。

二○一三年中,個人因緣際會從本書總策劃,陳良基教授手上接任台大創創學程主任一職,因而有機會參與推動校園創業教育的工作,以及隨後的創業生態建構任務。幾年下來,個人深刻感受到,要有效協助菁英學生走上創業這條路,要克服的不是資源資金的多寡、或能力有無的問題,而是學生長久以來的學習慣性,以及創業失敗的機會成本問題。

誠如書中幾位先進所提及,在日趨嚴謹的考試制度引導教育模式下,我們造就出越優秀的學生、越精於計算對錯與得失,尋求標準答案的制約,無形中削弱批判思考能力,不敢犯錯的內在慣性,更降低敢突破匡架的勇氣。偏偏創業這條路是沒有標準答案可依循的,不僅前輩創業家的成功方程式因時空差異而不再可行,即便複製別人的創新做法,也未必會有相同的結果。因此,許多學生在強調「構想、驗證、學習」循環的精實創業學習過程中,幾次挫折便會因失去憧憬(或耐心)、而失去再起的動能。

事實上,創業只是學生畢業後的選項之一,面對手上有大企業工作機會或是出國深造選項,優秀學生隨著離開學校時間的接近,選擇創業的「機會成本」便無形中墊高。加上,許多家庭傳統上對子女就業與深造有不小的期待,以及同學間對大小公司仍存有「顏面」差別,因此,除非自己參與的新創團隊即將看到「黑暗隧道」的盡頭,否則,就業的現實常使得團隊走上「分道揚鑣」、「後會有期」的結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中所呈現的十七個學生創業故事,可說是都很難得地度過了學生創業的「天險」,究其原因,除了都有一兩位核心創業者,憑藉著對創業信念的堅持而持續前行外,能夠及時得到有用的創業輔導與支持性資源,應該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這些如貴人般的家人、業師、導師、天使投資人、車庫、SVT等,更是團隊在漫長的創業隧道中,能夠持續看到隧道盡頭曙光的激勵力量。

儘管如此,創業能夠成功的機率仍低;因為當這些團隊越往市場端前進,需要對接的商業經驗、產業規模化資源與早期(風險)資金來源,不僅存在不低的交易成本,也超過學生創業團隊的經驗值範圍。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創業加速器(startup accelerators)方案,結合願意提供手把手輔導經驗的創業導師,以及願意積極投資併購具潛力新創團隊的大企業,將會是台灣創業環境能否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也惟有合力促進把創業的「機會成本」降低,創業動能與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有效的提升!

最後,感謝書中作者提供的灼見與智慧,讓我們了解創業的真意在創造現狀改變的可能性。創業能驅動的改變,不單只是多幾個新產品或多幾家新公司,更重要的是,透過創業實踐過程,帶動跨領域學習,有效縮短產學落差,促成跨世代攜手合作、新舊企業協力共創,讓青年創業成為產業價值再造的新選項。想想,美國光是谷歌與臉書這兩家學生創業的企業,不僅迄今合計市值已超過九千億美元,更引領了數位媒體與數位社群的新版圖。如果我們都想讓這樣的選項成真,努力打造台灣成為更具激勵誘因、更為包容失敗、更加利他的創業生態環境,絕對是當務之急!





推薦序──

決心、動手、努力終究為快速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

                      台大車庫總監 柳育德


這幾年來看過一百多隊的新創團隊,努力嘗試將初始的構想打造成使用者滿意的產品,並進一步通過市場的考驗,從創意邁向創業。對於早期的創業團隊來說,這段路上必須不斷的修正初始構想、產品、乃至商業模式,背後的變因除了每個團隊的背景、能力都各自不同,再加上許多時機與環境造成的幸運與遺憾,平心而論,很難找到一套通用的生存(成功)公式。但在幾個表現突出的團隊中,我們仍然能發現,決心、動手、努力是所有優秀團隊的共同特性。本書集結了台灣新創生態系各領域中的拓荒者,分享他們創業的初衷與過程,讀者可以透過每個人不同的故事,還原真實創業現場,擷取其中對您最切身適用的情境與經驗當成參考;也不難在縱覽每段故事之後,發現每位創業家共同擁有的都是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熱愛與堅持,若您想投入創業,也請先審視自己的初衷與決心。

書中介紹的入門案例,幾乎都是台大車庫團隊或我所帶過的學生,閱讀時,彷彿翻閱台大車庫從二○一三年成立至今的編年史。我知道這些團隊往後都還有很長的路途需要努力,但看著他們從零開始奮鬥一直到如今小有成績,常常讓我從中找到繼續耕耘,培養年輕人才的動力。台大車庫將創業視為鼓勵年輕人探索自我並衝擊社會的載具,我們將自己定位在最早期且多元的新創孵化器。重視新創團隊的可能性、成長性與多元性,提供年輕人舞台與資源,協助他們做的用力、走的越遠、學的越深。我認識書中許多團隊的創辦人三、四年以上,看著他們一開始僅憑自己熱情稚嫩的理想跳入戰場,一路成長至今,始終堅定的往前邁進,眼神內斂、談吐成熟,讓我不得不相信這幾年的學習與磨練,在未來必能讓他們持續發光發熱。

從創意到創業是一條需要努力克服層層難關的長路,從創業到永續經營,則需要培養更多獨特的競爭優勢。從本書的案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有許多年輕能量正在萌發,但我們若能將這些能量聚焦於關鍵科技與未來趨勢,並連結台灣原有的豐沛資源,協助年輕能量加速成長,建立新一波領頭企業,那台灣未來必然能更為光明樂觀。年輕世代需要的不是限制與指導,而是更大的舞台與協助。我始終相信我們的未來不是在年輕世代身上,而是跨世代的連結。感謝許多擁有前瞻視野的師長建立了台大車庫的基礎,讓我們能持續向這目標努力,希望本書中每位創業家用心用力實踐熱情的故事,也能點燃所有讀者心中的火苗,和我們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關於作者
陳良基

1956年生,成長於雲林農家。1986年獲得成大電機博士,為國內CAD領域第一位本土博士。曾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台大學術副校長、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台大講座教授、台大電資學院副院長、台大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工研院電子所所長、台大電子所創始所長,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現任科技部長。

他擁有超過420篇學術著作和21項美國專利,並協助近百件技術移轉以及二家新創公司上市,被業界譽為「技轉王」,曾兩度榮獲教育部「國家講座」的肯定,以及發展中世界科學院工程獎章的殊榮。

近年來,陳良基教授致力於推動校園創新與創業,是少數橫跨學術界、產業界的傑出教育家。2007年在台大設立創意創業學程,該學程也是最受台大學生歡迎的學程之一。他在研究和教學方面,秉持著農家子弟腳踏實地、「看長不看短」的精神,努力耕耘「科技田」、「教育田」,期待為下一代開創出更美好、充滿希望的未來。另著有《創新的人生》。
內容試閱
序──

創業的熱情

總策畫 陳良基


在上一本書《創新的人生》裡談到「以始為終」的觀念,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在作任何研究之前,我都會先以「以始為終」為前提來檢視,再開始進行。什麼是「以始為終」呢?就是先考量結果與效益,盡量往長遠的發展方向思考,假設ㄧ切都很順利,終於達到終點了,那時候的那個結果,是不是自己衷心期盼的終點。依未來預定的終點為需求,訂出階段目標,朝著目標堅持熱情,勇往直前。也許有人會說「熱情」相當抽象,但我覺得找到發自內心想要去做的動機,然後持續地進行,就是「熱情」。就像研究是我的專業,自從我發現研究的成品不只存在於論文、教室裡,而是可以轉移到生產線上,變成一件件產品,提供給社會上各個角落的人,讓我產生了非常大的動力,並一直不斷地鼓舞著我繼續往前進。

這樣源源不絕的熱情,不僅鼓舞了我,也會感染所有的團隊成員,所以我們常常能互相鼓舞,一再研究、創新,也就比較容易有輝煌的成果。

身為大學老師,我希望將所學的專業教給學生外,更希望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學生,引發他們對於生命,以及貢獻社會的熱情。我相信訓練出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未來領導者,會讓台灣的未來更有希望。我相信,不論是哪一種專業,只要找到熱情與方法,都可以為社會付出,做有意義的事情。

我在台大電機系開設了一門「高科技創業與營運」課程,這個課程也開放給其他科系的學生。申請這門課程的學生,必須要團隊合作完成創業計畫書。學期中我會觀察他們的人格特質、企圖心還有認真程度。有些人非常確定自己要什麼,有些人有強烈的熱情,但是不知道如何著手。這樣的同學都很容易透過協助,激發出堅持的熱情。比較困難的是,萬一學生是沒有熱情的呢?

要怎麼誘導沒有熱情的學生呢?一開始我會請他們……more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