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職地圖:日本「強項大師」獨 家設計,直達成功的生涯探索遊戲

  • 作者:土谷愛
  • 譯者:林佩玟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3/10/02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181-93-5
  • 系列:邁向成功叢書
  • 規格:平裝/240頁/14.8x21cm/普通級/套色印刷
  • 分類:職場工作術/自我成長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DAY 2選擇遊戲的「關卡」
關卡是指前往理想結局途中要挑戰的「想做的事」。關卡數量不拘,可以設置簡單的關卡快樂遊玩,也可以設置難度較高的關卡奮鬥。就在你選擇的關卡中自在地開始遊戲吧。

不要把「想做的事」看得太嚴肅
近幾年,年紀輕輕就拓展職涯經歷、換工作或做副業越來越理所當然,職涯選項越來越廣,想要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麼想的人也隨之增加。
參加這個遊戲的你或許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一旦開始認真想找出「想做的事」,才發現實際上很難找到……我想這種人應該滿多的。

這是因為很多人對「想做的事」的定義懵懵懂懂。
例如一般對「想做的事」印象如下:
 自己喜歡,可以長時間持續的事
 可以讓社會認定為優秀的事
 自己熱中且能賺錢的事

很多是這類型的事。

看著這些事,就會忍不住覺得「想做的事」門檻很高。對抱有這類印象的人來說,如果不是很了不起的內容,他們就會難以啟齒說「這就是我想做的事」。

可是這樣一來,要找出「想做的事」門檻實在太高了,光是努力在「尋找想做的事」,實在太浪費人生中寶貴的青壯年期了。
原本想把人生花費在「想做的事情」上,結果卻花了更多時間在「尋找想做的事情」,這樣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往後不要再將「想做的事」看得太嚴肅。
這麼做應該就可以浮現出好幾個「想做的事」,拉長人生中「沉浸在想做的事裡的時光」。



「想做的事」只是一種手段

本書中定義的「想做的事」如下。
想做的事→實現「理想未來」的手段

也就是說,遊戲第一天我們已經釐清了自己的「理想未來」,而可以實現該「理想未來」的事=你「想做的事」。

當然「能不能賺錢」、「能不能持續一輩子」、「社會上看來是否有價值」都不是「想做的事」的必要條件。
只要能夠通往你理想的未來,不論那是什麼樣的事,都是你真真正正「想做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神奇地就能浮現好幾個具體的「想做的事」。

假設我們在第一天的每日任務中發現自己理想的未來第一名是「生活在有寬敞庭院的家」。若想實現這個願望,我們就會思考「該怎麼擠出費用購買帶庭院的家」。

那麼,具體來說有哪些手段呢?這麼一想會發現……
 節流增加存款
 升遷提升年薪
 換工作提升年薪
 靠副業增加額外收入
 運用資產增加財產
等等,有很多方法。

不論選擇哪一個方法,感覺都能更接近實現你「理想的未來」。
也就是說,這些全部都可以說是你「想做的事」。

節流、升遷、轉職、副業、運用資產……如果不管挑戰哪一個,都能穩健地接近「理想的未來」,覺得怎麼樣呢?光是想著「要從哪個開始做呢?」就很興奮吧。

我們依樣思考其他案例。
例如理想的未來是「成為隨時都充滿自信的人」。
 轉職到每天都能接觸喜愛的時尚的職場
 找與擅長的英語有關的工作
 升遷到可以指導後輩工作的職位
 刻意調職到感覺可以克服不擅長領域的業務部
類似這樣,還可以想到其他的「手段」。這些全部都是你「想做的事」清單。
不管挑戰其中的哪一項,都可以通往你理想的未來,因此選擇你喜歡的,自在地一步一步挑戰吧。

為了在最後抵達理想的結局,從各式各樣的遊戲關卡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關卡開始玩,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一關一關慢慢破,最後所有關卡都結束時,就抵達了理想的結局。

怎麼樣,對「想做的事」這句話的印象,開始從「很難找」漸漸轉變成「似乎找得到」了吧?

因為很重要我再重複一次。
想做的事→實現「理想未來」的手段
為了避免往後又陷入「尋找想做的事」泥沼中而浪費時間,一定要牢記這句話。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