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前言
假使在人類歷史上有跡可尋的,其實並不是最精緻先進的文明,而都是些兇狠殘暴的文明?
留心觀察,會發現那些消失的文化,並不見得是最落後的。有時候,只要一位被敵人和平承諾所愚弄的天真領袖,或是一場逆轉戰事的不測風雲,一個民族的命運就可能從此改觀。接著,勝利者陣營的史家會任意篡改戰敗者的歷史,來為自己的出兵提出正當性,而且為了消除子孫萬代的猜疑,遂以「戰敗就該死」的說法來杜悠悠眾口。達爾文所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甚至為這樣的殺戮行徑提出了科學佐證。
人類歷史就是這樣寫成的,背後淨是被遺忘的枯骨與背叛。
誰曾經目睹?
誰又知道真相?
我只有一個答案:「神」或「諸神」,當然前提是「祂」或者「祂們」確實存在。
我嘗試去想像這群從不露臉的目擊者,想像祂們低眉俯視萬頭攢動的人類,就好比觀察螞蟻生態的昆蟲學家。
如果神祇確實存在,他們會擁有何種教育背景?
萬物演化不息,諸神是如何從青春邁入年老?如何去干預人類?又為什麼會對人類感興趣?
我開始在宗教典籍裡尋找答案,從西藏的《死者之書》、埃及的《死者之書》,到薩滿教義以及世界各大民族有關宇宙起源的傳說。這些文獻資料少有彼此駁斥、矛盾的情形出現,彷彿在對未知領域與宇宙誕生的認識當中,存在著某種集體共識。
哲學與科學是兩門對立的學問,但我卻認為兩者可以在所謂的「世俗信仰」中並行不悖,因為其中最要緊的是問題而非答案。
至於書中其他部分,我完全是天馬行空、任意揮灑。
在我眼中,《天神實習生》是《冥遊者》與《天使帝國》兩書理所當然的延續。在抵達天堂、尋訪天使世界之後,將進化的境界提升到諸神層次,自然是合情合理……
因此,麥克‧潘森和他那位古怪的朋友哈兀‧拉澤拜,以及包括佛萊迪‧梅耶及瑪麗蓮‧夢露在內的冥遊夥伴們,再次高喊「愛情為矛、幽默為盾」的口號,出現在本書當中。而我則像是作白日夢一般,放任自己沉浸在這個幻想世界裡,並在夜裡持續溫習著某些情節。
寫作期間,我聆聽許多電影原聲帶,尤其是「魔戒之王」、「沙丘魔堡」與「天地一沙鷗」;古典音樂方面,有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莫札特、葛利格(1)、德布西、巴哈、巴伯、霍斯特的〈行星組曲〉;搖滾類則有麥克‧歐菲德、彼得‧蓋布瑞爾、Yes合唱團與平克‧佛洛伊德的作品。
當初我向發行人提出這項寫作計畫時,他對以創造世界為題材的內容相當感興趣,結果成全了這部法文篇幅超過千頁、以三部曲呈現的作品。
在我筆下的主人公抵達覺悟旅程的終點時,他將與宇宙的造物主面對面。
屆時,讀者朋友或許也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是神,我會做些什麼?」
柏納‧韋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