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推薦序】為了所有的明日
【名作家】陳栢青
這個時代的小說通常比我們年老,似乎它已經說完所有可述之事,耗盡故事,像躺椅上的老人前搖後擺怎麼也拖不出固定的軌跡。而約翰‧波恩的《諾亞的魔幻旅程》則和孩子一樣年輕,翻過紙頁也就牽上了手,一起和書中的男孩回到那個彌漫晨霧的故事野徑上,以八歲男孩的視點,他在那個夜露猶沾的清晨離家,晨曦都沒追上他,就此踏入魔幻之鄉,因為是眼簾初啟,孩子有他們自己的邏輯,那些我們熟知的成人世界法則都不算數了,動物會說話,報紙與新聞同時推出,時鐘、門板和布偶各自有靈……一舉將書寫拉回小說的渾沌之初,也讓讀者跟著回到那個大眼晶亮有大片世界正待指出名字的童稚時光,「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再來呢?」那是真正意義的「初始」,我們以為接下來是一場壯遊,赤著腳的豪壯探險或是一連串讓手心發燙的對決,小說家卻開啟另一條未有人經的小徑,小男孩遇到玩具工匠老先生,他讓我們用「最初」的狀態去凝視「最後」──關於肉身終要老去消逝,時間的法則與生命真相──那個時間刻度上的對折讓整本小書成為彈簧似的結構,蘊含的能量之巨,再往下翻,你不知道它能鬆展彈開到那樣的高度,「與心跳同一間隙」,以最輕省的結構與章法,直抵我們心頭不可承受之重,大哉問,如何追步死亡,以及告別。
(會不會到了最後,我們的遺憾,是生命某個時候,來不及,對誰說出最關鍵的話。)
(欸,某某。其實,我非常□□你喔。這一生。)
□□。留白的聲音。總是錯過的時間。到了最後,也未必能傳達的心意。
如果時間能夠再來…..
而時間是永不可能再來的,恰如跑者一往直前。約翰‧波恩為我們展示「最初」與「最後」,當孩子碰到老先生,時間在他們各自的故事中驚人的消耗著,繁花將逝,燭光黯淡將熄,長大就意味衰老,出發就代表遠離,我們說再見,卻總是錯過。我們錯過,就永遠不再見了。人世間最殘酷莫過如此,但波恩的溫柔也在這裡,藉由小說之記述/技術,他讓時間的排序顛倒了,有沒有可能,「起始」可以在「終結」之後發生?
這是小說家給我們的美麗贈禮。如果我們已經知道結局,我們會否在那之前,在「最初」,更多的愛,更少的遺憾,更珍惜。且投入。若然如此,則眼淚成晶鑽,遺憾得以彌補,傷害都遠離,《諾亞的魔幻旅程》從一本預言人世殘酷之書翻頁作祝福之書,恰如書中那男孩離開家,是為了使他再回來。這一回,真正的回家。
最遠的一趟旅行,其實是關於回家。那是一切的最初,也希望它能成為最後。
這麼說來,有些小說是獻給昨日的,他們銘刻了記憶與遺憾。而約翰‧波恩的《諾亞的魔幻旅程》,則是為明日存在。為了通往更無憾的昨日。然後,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