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場沒有贏家的正義之爭
〔本文涉及部分情節設定,請自行斟酌閱讀〕
淡江大學德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鄭慧君
二十世紀中葉,瑞士作家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剛邁入中年,就已憑藉他的戲劇作品《老婦還鄉》(一九五六)及《物理學家》(一九六二)成為名滿天下的劇作家與文學大師。他更早之前的小說《法官和他的劊子手》則成為他立足德語文壇的第一部成名巨作,也是他的第一部偵探小說。
一九五○年底,迪倫馬特撰寫這部作品《法官和他的劊子手》的當下,正被一身債務壓得無法喘息。在此之前,他毅然放棄修習了多年的大學學位,迎娶演員妻子蓋斯勒(Lotti Geissler),立志走上專職作家一途。之後的幾年,他努力發表許多劇評與廣播劇劇本,並嘗試將自己的戲劇搬上蘇黎世劇院的舞台。儘管因他劇作中褻瀆宗教、亂倫的題材以及聳動的演出方式受到不少矚目,但並未帶來他預想中的名聲及財富。此時他的妻子正懷著第三個孩子住進醫院待產,他也因失控的血糖問題被送醫療養。
養家餬口的巨大開銷及住院費用讓他債台高築,迫使他以預先支付的方式向出版社爭取稿費以還債救急,且不得不選擇當時流行的偵探類型故事產出《法官和他的劊子手》,以章回小說形式在《瑞士觀察家》雜誌發表。沒想到這部作品大受歡迎,讀者反應超乎他想像地熱烈,因此激勵他催生出第二及第三部偵探小說。《嫌疑》(Der Verdacht, 1953)與《承諾》(Das Versprechen, 1958)的接連問世,讓他在瑞士以偵探小說家的身分奠定根基。往後的幾年,《法官和他的劊子手》(一九五二)也集結出版,改編成廣播劇、拍攝電視影集及電影。此時迪倫馬特的影響力已逐漸擴及至鄰近的德語系國家,尤以西德為最。
這部作品之所以大受歡迎,來自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主角──睿智老練的貝拉赫督察,以諷刺的文風、挑戰道德界線的對話引導出超乎讀者預期的劇情轉折,最後揭露出乎意料的故事結局。
迪倫馬特也利用許多配角,展現社會中各個階級團體的心態,例如滿口理論、屈從上級命令且膽小怕事的上司路茲;自視甚高、趨炎附勢且擁有國會議員、律師、上校這三重身分,身屬貴族階級的封.史文迪;貝拉赫的下屬──自卑且嫉妒同事的警探強斯,以及不停自嘲的人性觀察家──無名作家等等。迪倫馬特透過小說中人物的對話,一一嘲諷了這類人的言行舉止,深刻地描繪出社會萬象。
故事以傳統偵探小說的佈局──推理緝兇、抽絲剝繭地探查一樁謀殺案展開序幕:一九四八年深秋,在瑞士鄉間小路上,有部停駛路邊的車子,被發現在駕駛座上有具屍體。死者生前任職於伯恩警局,是名前途無量的年輕警探。本書的主角貝拉赫督察,是偵辦刑事案件的高手,年屆六十,也是個貪好美食的胃癌患者。死者是他的職場下屬,在執行他指派的私人任務中身亡。死因疑點重重,但貝拉赫憑藉他多年的辦案經驗,在接手此案後幾天,就已找到關鍵證據與殺人動機,確認這樁謀殺案的真兇身分,然而他不動聲色的將犯罪嫌疑,導向另一名他追緝數十年的宿敵賈斯曼──一名交際手腕高明、在國內外政商界及文藝圈都深具影響力的國際商人。
故事主角貝拉赫深知真正的犯人為了掩飾罪行,想盡快結案,就會陷入他的計謀,一步步將殺人嫌疑轉嫁到賈斯曼身上。貝拉赫過去執法的數十年間,以超乎常人的頑強性格緊隨賈斯曼的犯案足跡收集罪證,並積極尋求各種司法途徑想將他繩之於法,但始終徒勞無功,無法將賈斯曼犯下包含隨機殺人的諸多……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