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和他的劊子手

  • 作者: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
  • 譯者:趙崇任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12/27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3827-7
  • 系列:CHOICE系列
  • 規格:平裝/19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推理.驚悚/歐洲文學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亞馮斯.克列寧是特萬的警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三日的清晨,在連接蘭博因(泰森高地的一座村莊)的道路剛出了特萬溪峽谷森林之處,發現了一輛停靠在路邊的藍色賓士。由於時逢秋末,當時一如往常地起了濃霧,而克列寧本來已經從這輛車旁邊走過,卻又掉頭走回去。那輛車的玻璃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見一個男人癱坐在駕駛座上。克列寧直覺地認為對方喝醉了,而這確實是一般情況下的合理推測。他不想以冰冷的執勤態度打擾這名陌生人,因此打算輕輕地喚醒他,再載他到特萬的「群熊」旅社喝碗濃湯與熱咖啡醒酒。畢竟法律規定不能酒後駕車,但沒有規定不能酒後在路邊休息。克列寧打開車門,輕輕地拍了拍男人的肩膀。這時他才意識到,對方已經死了,子彈貫穿了太陽穴。他這也才發現,汽車的右側車門是開啟的。不過車內血跡不多,男人身上的深灰色大衣似乎一點也沒有弄髒。克列寧從對方的大衣口袋中找到了一個黃色皮夾,確定死者是伯恩市警局的巡官烏利希.施密特。
由於克列寧是鄉下警察,從沒見過類似的慘案,因此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能在路旁來回踱步。初升起的太陽探出了雲朵,而陽光穿過霧氣灑在屍體上,令他渾身不自在。他走回車旁,撿起男人腳邊的灰色毛氈帽,幫他戴了回去。看見壓低的帽簷蓋住了太陽穴的傷口,克列寧這才感到舒坦了些。
他再度走回對向車道,亦即往特萬的方向,並擦去額頭上的汗水。他不久後下定決心,將屍體推至副駕駛座,小心翼翼地用一條在車內找到的皮繩固定住,接著坐上了駕駛座。
儘管引擎無法發動,但克列寧仍輕而易舉地將汽車往下坡方向滑到「群熊」旅社門口。他在那裡幫汽車加了油,且沒讓人發現,那名衣著得體卻動也不動的男人其實是具屍體。他不喜歡騷動,因此只要情況允許,會盡可能地保持低調。
在克列寧沿著湖泊前往比爾市的路上,霧越來越濃,幾乎看不見陽光。這個早晨變得昏暗有如末日。他卡在長長的車龍裡,被其他汽車前後包夾。塞車原因不明,前進速度甚至有越來越慢的跡象,即使有濃霧也不應如此。他忍不住想到,整條車龍看起來就像是一列送葬隊伍。男人一動也不動地坐在一旁,只有偶遇路面凸起時會頻頻頷首,像極了年邁的中國智者。由於克列寧盡量避免超車,因此抵達比爾時已延誤多時。
在比爾市對此案進行調查的同時,身兼伯恩市警局督察與死者上司的貝拉赫接獲了噩耗 。
貝拉赫長期旅居國外,在德國與君士坦丁堡以刑事犯罪專業聞名。他先前於法蘭克福刑事局擔任主管職,並於一九三三年返回家鄉。原因不是他熱愛常被他稱作「黃金墳墓」的伯恩市,而是他賞了一名德國新政府 的高層官員耳光。這起暴力事件當時在法蘭克福傳得沸沸揚揚,但伯恩的社會輿論隨著歐洲的政治氛圍慢慢地有了改變。起初認為此舉令人震怒,後來認為雖然應受譴責,但畢竟可以理解,最後甚至成了身為瑞士人該有的唯一反應,但這已是一九四五年的事了。
貝拉赫在施密特案中下的第一個指令是,調查初期對外全面保密,而他用上了他的全部威望才得以貫徹這個指令。「事證太少,而且報紙反正是這兩千年來最多餘的發明。」他表示。
儘管貝拉赫認為,保密有實質的重要性,但他的「老闆」盧休斯.路茲博士卻有不同的看法,此人在大學講授犯罪學。這位官員在伯恩的家族曾受到一位住在巴塞爾的富有伯父慷慨資助,他剛參訪過紐約與芝加哥警局,才回到伯恩不久,曾在一次搭電車返家的途中向警察局長弗萊貝格表示,自己對「瑞士首都石器時代水準的犯罪預防措施」感到震驚。
同一天早上,貝拉赫在與比爾的同仁通過電話後,拜訪了住在班丁格路上的辛樂爾一家,那是施密特生前的住所。他一如往常地徒步走下老城區,再穿過尼德格橋。對他來說,伯恩這種規模的城市根本不需要「電車之類的東西」。
爬石階就比較吃力了,這使貝拉赫意識到,自己已經年過六十了。他不久後抵達了辛樂爾家,並按下了門鈴。
來應門的是矮矮胖胖、舉止優雅的辛樂爾女士。由於她認得貝拉赫,便立刻請他進到屋內。
「施密特昨夜必須出差遠行。」貝拉赫說:「因為是臨時的行程,他請我幫忙寄些東西過去。可以麻煩帶我去他的房間嗎,辛樂爾女士?」
女人點了點頭,帶他穿過走廊。牆上掛了一幅鑲了金框的巨型畫作,貝拉赫抬頭認出是〈死亡島〉。
「施密特先生要去哪裡?」這名矮胖的女士打開房門時問道。
「國外。」貝拉赫說,同時抬頭看了看天花板。
房間位於一樓,與室外平行。從庭院的門看出去有一個小公園,裡頭有棕色的冷杉老樹,但地上堆積了大量針葉,準是病了。在這屋子裡最別致的房間中,貝拉赫走向書桌,再朝四周看了看,發現睡榻上有一條施密特留下的領帶。
「施密特先生八成去了熱帶吧,貝拉赫先生?」辛樂爾女士好奇地問道。
「不是,」貝拉赫驚訝地答道,「他這次往高處走。」
辛樂爾女士瞪大了眼睛,雙手抱著頭說:「不會吧,他要去喜馬拉雅山?」
「差不多,」貝拉赫說,「答案很接近了。」他打開一個擺在桌上的文件夾,隨即用手臂夾著。
「您找到施密特先生需要的東西了嗎?」
「找到了。」
他又朝四周看了看,但目光避開了那條領帶。
「他是我遇過最好的房客,沒有複雜的感情生活。」辛樂爾女士保證地說。
貝拉赫朝門口離開時說道:「施密特先生可能還會需要其他的文件,所以我之後還會再來,或派同事過來。」
「我會收到施密特先生從國外寄來的明信片嗎?」辛樂爾女士問道,「我的兒子在收集郵票。」
貝拉赫皺了眉頭,語帶惋惜地說:「不太可能,因為這類出差是禁止寫明信片的。」
辛樂爾女士再度手抱著頭,失望地說:「連這種事都要禁止!」
離開屋子後,貝拉赫感到鬆了一口氣。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