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層之密室 第四屆【噶瑪蘭.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入圍作品

  • 作者:提子墨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5/08/21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3179-7
  • 系列:JOY系列
  • 規格:平裝/27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推理.驚悚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第4屆【噶瑪蘭‧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入圍作品

在距離地球遙遠的大氣層中的「熱層」,
一具屍體飄浮在微重力狀態的密室裡。
那些紅色血珠,從他的身體中滲出,
彷彿開出一朵朵豔麗的花……

小說家有其企圖,他布置出動人的場景與人物,逐步誘使讀者從科幻到外星人,最後進入密室的腦力激盪。當然,小說除了詭計之外,最重要的仍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熱層之密室》寫出父子之情,寫出政治的邪惡最終仍得面對人性的挑戰,外星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地球人。令人想不到的詭計,拚的是文筆、組織能力,與豐富的想像力,這是小說最引人入勝的地方:進入作者編織出的想像世界,分享其中的喜悅。──【名小說家】張國立

八年前,美國物理學家布萊恩博士被發現喪命於太空站反鎖的LU-3後勤艙內,最令人觸目心驚的是,上百顆紅色血珠就在屍體的四周飄浮顫動。指揮官伊果懷疑,這起「微重力密室命案」或許與傳說中「如天使般發光的外星人」有關,但隨著太空船在返航途中爆炸,一切證據都消失殆盡。八年後,LU-3後勤艙再度發生命案!女太空人貝拉蜜教授陳屍在同樣的艙房裡,就連致命傷也在同一部位。唯一不同的是,「太空遊客」阿哈努因無意間拍攝到驚悚的屍體畫面,引起地球上的媒體爭相報導。

伊果的兒子維特赫然想起,多年前曾收到父親寫給他的最後一封電郵,信件內容有許多詞不達意的俄文與奇怪的字彙。他好奇地使用小時候父親跟他玩過的解字謎遊戲來解碼,卻意外解開了父親口中關於「外星人」的重大祕密……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推薦序]
具有貫徹娛樂性的作家之才能

日本推理評論家/玉田誠


《熱層之密室》首先看到的便是將舞台安置在宇宙的大規模設計,除了以過去案件與現在案件的相同性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外,並大膽公開為案件精心設計的種種制約,譬如在十分有限的嫌疑人與宇宙空間這種特殊狀況下的密室等等,這種費盡心機欺騙讀者眼睛的誤導技法,應給予高度評價。此外,易讀性(Readability)在七部作品中亦為最佳,作者給人的印象除上述本格推理之才氣外,並具有貫徹娛樂性的作家之才能。


[推薦序]
上乘的成熟佳作

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


一個發生在地球高空熱氣層太空站裡的神祕命案,用的還是推理小說「密室殺人」的經典案型。不管是論情境造景、論空間設計、論人物塑造、論敘事能力、論情節推進的節奏,以及相關航太知識背景的準確性,這部小說都是上乘的成熟佳作;惟獨辦案過程的情節描述略嫌單薄,與故事的大場景並不相稱。

關於作者
提子墨

出生於台北,現定居加拿大。畢業於溫哥華電影學院3D動畫與電影視覺特效科系,目前擔任舊金山《品》美食時尚雜誌專欄作家以及紐約《世界周刊》專欄作家。

曾經以中篇推理小說《箴言12:22》,入圍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初選,因為評審陳浩基的一篇評論,獲得許多正面的能量與肯定,並因此鼓舞了參加第4屆【噶瑪蘭‧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勇氣!
內容試閱


UTC世界協調時間,二○一○年一月一日。

環球太空站,穹頂艙。

地球的背光面靜靜地在大氣層中運轉著,沉睡在夜色中的海洋、山脈與陸地,全都籠罩在一抹單調的灰藍下。只有雲層裡偶爾雷電交加的光暈,和電離層中飄舞的綠色極光,依然如一群無聲的舞者,在黑暗中閃動著、跳耀著。

一切安靜地,彷彿可以聽到這顆星球轉動時的低吟聲。

伊果‧托夫斯基捧著一台高倍數的長鏡頭相機,正漂浮在太空站的穹頂艙裡。他游移在幾扇不同視角的舷窗前許久,才終於找到一個自認很完美的取景角度,將雙腳勾在艙房地面的固定桿後,便耐心等待著那個人生中難得的時刻。

在這個長寬高只有兩立方米的艙房,有著六塊環狀的梯形舷窗,正中間則是一扇正圓形的天窗。此時,穹頂艙的幾面窗外是地球北半球的景色,左邊的一扇舷窗裡正遠遠映著莫斯科的夜景。伊果從太空站上鳥瞰著他所熟悉的那座俄羅斯首都,它宛若一片散著橙黃光芒的巨大蜘蛛網,放射狀的線條密密麻麻交織在寂靜的大地上。

當遠處的蒼穹從細小的湛藍,緩緩轉為耀眼的魚肚白時,原本昏暗的「中俄羅斯高地」也霎時褪去了神祕的黑色輕紗,露出一片片白雪皚皚的陸地與丘陵,就連奧卡河和伏爾加河的脈絡也逐漸甦醒,重現了那片北方雪國的壯麗景觀。

伊果迫不及待按著相機上的快門,希望能從太空站上捕抓到他生長的那座城市,迎接新年第一道曙光時的美景。

儘管太空站在每天繞行地球的過程中,會經歷不同時區的十六次日出和日落,不過伊果還是算出了莫斯科的日出時間點,完成了任務控制總部所派給他的這個非正式任務,只為了能分享給「俄羅斯聯邦太空局」官網上,那些成千上萬的太空迷們。

這是伊果在環球太空站的第185天。他是二○○九年第15梯次的俄羅斯籍太空人,負責這個太空站第一階段的主架與桁架工程。他亦是目前站內最資深的成員,因此才在最後的這兩個月裡,接手擔任了輪任指揮官之職。

如今在太空站上的組員,比起早年的太空人幸運許多,除了平日單調的實驗與工程任務之外,他們已經可以透過網路與家人互通訊息,也可利用官網或視訊與廣大的粉絲們互動交流。有些太空人所屬的太空機構,亦會要求他們定期錄製一些太空站之旅或生活點滴的影片,來滿足地面上那些納稅人對他們的好奇與期許。

環球太空站是航太史上第十一個可承載人類的太空研究工作站,主體是由多個節點艙、服務艙、功能艙、起居艙、後勤艙、穹頂艙、微重力實驗艙、迷你研究艙、機械手臂,與負責載人的太空船所組成。這個太空站位於距離地表347~360公里的大氣層「熱層」頂部,以一萬七千五百英里的時速環繞地球,每日週而復始至少繞行十四圈,每一圈約耗時九十分鐘。

他們在太空站上主要的任務是協助科學家或企業機構,在微重力環境下從事各種實驗、研究與觀測,項目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等。太空站上的組員分別來自「美國太空總署」、「俄羅斯聯邦太空局」、「加拿大太空局」、「歐洲太空總署」、「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與「巴西太空局」。這六大太空聯盟機構,分別由全球十五個成員國所組成。

伊果初抵太空站時,也和許多組員一樣,對這座漂浮於熱層頂的移動研究中心,充滿了無比的興奮與好奇。不過經過六個月完全密閉的工作與生活後,他反而懷念起地球上那種有地心引力的平凡日子。

那段期間,伊果除了在維修或工程時,曾多次走出太空站外部,在無重力環境下以太空漫步的方式完成各項任務。其餘的時間,大多是待在俄羅斯的功能艙裡,協助完成莫斯科或休士頓所派發的實驗或觀測指令。

他慶幸再過一個星期就可以結束這次的任務了!只要三位交班組員的太空船抵達後,他和另外兩位美籍太空人,便可搭乘另一台伊菲克力斯號返航,回到地球和親朋好友們團聚。

此時的他正一邊吹著口哨,一邊低著頭收拾手中的攝影器材,準備返回俄羅斯的功能艙上傳剛才拍攝到的那些照片。當他眼角不經意瞥過玻璃窗時,卻突然發現窗外閃過一些不尋常的光線。他原本還以為是相機的觀景螢幕反射在舷窗上的光影,可是當他往那面圓形天窗向外望時,卻頓時被眼前的景象為之屏息凝氣。

因為穹頂艙外竟然出現了一些模糊的橙色小光團,而且數量還超過四、五個以上。它們從西面艙房下方掠過,看起來就像是一股充滿著霧氣與光暈的迷你行星團,只不過少了行星團所會有的那些細碎隕石或宇宙塵,而是呈現出一種若隱若現的半透明感。

伊果甚至覺得那些光團像是有生命般緩緩蠕動著,宛若一尾尾鼓著雙翅的魟魚,正隨著環球太空站運行的方向飛翔著。他突然想起許多太空迷在網路上所流傳的那幾則貼文,也就是曾經在「禮炮七號」太空站所發生過的異象!

難道眼前這些詭異的橙色光團,就是傳說中「如天使般發光的外星人」?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二日,前蘇聯的禮炮七號太空站,在執行任務期間的第155日,六位駐站太空人都聲稱看到七道如天使般的光團,而且還跟在太空站外如影隨形飛行了十幾分鐘。他們甚至懷疑那些不明的「豔橙雲」,有可能是某種外星生命體,因為雲團所呈現的形體接近人類,但是身長卻足足有十多米高,彷彿還長著一雙雙巨大的翅膀。

第167日,另外三位搭載「聯盟T-12號」太空船交班的太空人,也在甫加入禮炮七號任務後,信誓旦旦指出站內曾經被一股溫暖的橙色光芒所圍攏,當他們迅速往舷窗外觀察時,竟然也見到那些如天使般的發光生物,其中有些光團還攀附於太空站的主體上。

雖然那些太空人拍下了一段長達四十三分鐘的影片,但是卻被蘇聯當局列為是最高機密。當他們完成任務返抵地球時,馬上就被官方送去接受心理與醫療診斷,並且對外宣稱禮炮七號的太空人成員,始於大氣壓力、溫度波動的異常,而造成大腦供氧不足,進而產生了集體幻覺。

儘管在前蘇聯政府瓦解後,俄羅斯聯邦太空局仍然否認該傳言,但是有關於「如天使般發光的外星人」的圖文報導,卻早已在網路上不脛而走了。

直到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美國太空總署的哈伯望遠鏡,拍攝到一座漂浮在太空中巨大的白色城市,後來更陸續傳回一些詭異的光團照片,其中也捕抓到了類似天使形狀的光團!它們揮舞著巨大的翅膀飛行於太空中的畫面,景象幾乎與當年禮炮七號的幾位太空人所形容的如出一轍。

那些不謀而合之處,不禁讓許多太空迷們相信,「如天使般發光的外星人」也許真的存在。

伊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馬上拿起了長鏡頭相機,不斷朝著舷窗外那些發光的雲霧按下快門,然後又迅速切換成錄像功能,錄下了它們緩緩移動的影像。他告訴自己,不管眼前的景象到底是什麼,他也不會主動將這些畫面傳回莫斯科!假如當年在禮炮七號上所拍攝到的那段神祕影片,官方都可以將之列為最高機密,並且對外宣布全部都是太空人的幻覺。

那麼他現在所拍攝到的這些影像與影片,又何嘗不會依照慣例處理?

窗外的異象持續了30多秒,那些透著橙色的光團才突然散去,無垠的星空恢復了原來的寧靜。圓形的天窗裡只剩下湛藍色的地球,環球太空站正緩緩掠過烏拉爾山脈和西伯利亞冰原的上空。





「伊果,你還在穹頂艙嗎?有狀況需要向你當面回報!」

穹頂艙的對講機突然傳來組員的呼叫聲,發話者是美籍太空人雅各‧湯普森。他是第17梯次任務中的一位生物學家,負責微重力實驗艙裡的生物觀察與實驗。

伊果按下了發話鈕:「我還在這裡,有什麼事情嗎?」

「嗯……我們還是見面再說……我和你在阿爾戈功能艙會合吧!」雅各回答得有點支支吾吾,而且很快就掛斷通訊。

他原本還以為其他組員也目睹了剛才的異象,才會急著用對講機向他這個指揮官回報。不過從雅各的語氣聽來,或許只是發生了其他的狀況。

畢竟,這個太空站內的所有艙房,大多是屬於密閉式的空間,有些艙房就算設有舷窗,通常也是個直徑不到半米的小圓窗,如果不是刻意攀在窗前往外望,並不見得會知道站外出現了什麼景象。

而他所在的穹頂艙之所以視野遼闊,設有六角形的多扇舷窗與天窗,並不完全是用於地球觀測所用,還是一座可以操控外部加拿大機械手臂的控制室。

伊果輕輕蹬了一下雙腳,身子便像在水中浮潛那般,慢慢穿出了穹頂艙的圓型艙門。在這種微重力的加壓空間,他只需用手輕撥走道的牆面,就能借力使力以漂浮的狀態穿梭在太空站裡。

他穿過了二號節點艙時,瑞典籍的組員阿尼‧勘斯瓦正在跑步機上運動,不過卻是以一種奇怪的九十度角懸在牆面上跑步。在沒有地心引力的漂浮環境中,太空人們幾乎用不上雙腳的肌……more
1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