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北義大利──舊愛與新歡
提到義大利菜,首先浮現你腦海的,是不是義大利麵(pasta)或披薩(pizza)呢?連鎖披薩店遍佈台灣各城市,而義大利麵這幾年更普及到連夜市都有──雖然我的義大利朋友看了,堅決否認那是義大利麵,「哪有義大利麵的醬汁那麼多又那麼濕的,又不是吃湯麵,」他當場向我抗議。我聳聳肩,回答說:「口味不同,只好入境隨俗了。」
然而,無論這位老兄如何慷慨激昂,他也得承認,不光是在台灣而己,雙P的形象深入人心,早已是最出名的「義大利美食」。然而,如果這樣就認定它們足可代表義大利菜,我這位看到山寨版義大利麵已大搖其頭的朋友,恐怕更要翻臉,因為義大利菜五花八門,要是以為義大利只有雙P,那就太小看義大利美食了。
一如中國菜,義大利也依地區分為不同的菜系,每一行政區乃至每一省都有其代表性鄉土佳餚,菜色風格反映出各地的自然、人文風土和歷史傳統,其中固然有些菜色風行全義各地,比方義式生牛肉(Carpaccio,起源自威尼斯)、米蘭式燉小牛膝(Ossobuco alla milanese,顧名思義是米蘭菜)和番茄乳酪沙拉(Insalata Caprese,卡布里菜)等,然而還有更多的鄉土菜一旦出了某一地區、某一省甚至某一城鎮,就很難吃得到。
就舉全義大利人都吃的披薩和義大利麵為例。義大利吃餅的歷史雖已久矣,可目前我們所吃到的抹了番茄醬汁和乳酪烘烤的披薩,起源自拿波里,是南義菜。種類繁多的義大利麵也是南北不同,以羅馬為界,南義人較嗜直圓的spaghetti和尖管形的penne等用硬粒麥做的乾式麵條,這主要是因為南義氣候適合種植此種穀類,加上日照充足,也利於晾乾麵條,乾麵在南義遂比較普遍;而北義氣候雖較冷,卻一直都比較富裕,因此北義人更喜愛蛋麵或包餡義大利方餃等濕式手工麵。
飲食的區域性自然會反映在各地市集上,北義產米、吃米飯,市集乾糧攤位上米的種類就比較豐富;中部托斯卡尼人有「食豆者」之稱,市集陳售的豆類樣數果然較多;到了南方日照充足的拿波里,五顏六色的蔬果便成了市集上最耀眼的主角。
把範圍再縮小一點,單就一個威內托地區(Veneto),每個城鎮市集的「重點」農產便不盡相同。我在北義最喜歡的兩個市集:舊愛威尼斯和新歡帕多瓦,相距不過三十多公里,就各有特色。威尼斯不愧是水都,里亞托市集水產魚貨之豐富,教我這愛吃海鮮的台灣人看得目眩神迷,這也想買,那也想要,整個人都變得「物欲」了起來。到內陸的帕多瓦,魚攤從市集的首席寶座退下,取而代之是櫛比鱗次的肉攤,販賣著周遭農村運來的各色生肉與香腸、火腿,這時我又突然成為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
但願我能走遍義大利各地區,一一探訪各地的市集,然而在那一天到來以前,且讓我從我的舊愛與新歡寫起吧。
威尼斯里亞托市集Mercato di Rialto──天光、水色、吆喝聲
以前就寫過,威尼斯的里亞托市場是我的美食「麥加」。
有哪個市集像里亞托市場這樣得天獨厚,緊臨著古老而美麗的里亞托橋,坐落在波光瀲灩的大運河畔?波光倒影中,魚販吆喝的聲浪此起彼落,那連說帶唱的語調總教我懷疑,他們叫賣的成分少,自娛娛人的成分倒比較多。
而身為威尼斯這「海上女王」子民的婆婆媽媽呢,大冷天的,雖只是上菜場,打扮也不馬虎,皮草大衣、皮草帽都穿戴上身,臉上還不忘掛上一副墨鏡,冬陽可烈著呢。
好奇的遊客也來湊熱鬧,有的東看看、西瞧瞧,什麼都覺得新奇,可是下榻的旅館房間沒有廚具,菜蔬魚肉看來再新鮮也沒法買,頂多來幾顆蘋果、蜜柑,即買即食,不然就買上一袋乾牛肝菇或日曬番茄什麼的,過兩天回到自己的家再燒之煮之。
有的遊客大概跟我一樣,也在此地租屋居遊,有幸擁有自己的廚房,如此買起菜來可就痛快了。我就在這一攤買了圓茄、節瓜、甜椒、檸檬,那一攤買了球莖茴香、一袋削好切塊的南瓜,外加一把洋香菜和兩大枝迷迭香,還沒走到魚市,手裡的花布袋便塞得鼓起來了。
怎麼可能只買一點點呢?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下,露天蔬果市集上的羅勒綠得更蒼翠、番茄紅得更豔麗、節瓜花金黃得更加燦爛,還有那威尼斯人特別愛吃的袖珍朝鮮薊,外表不像一般朝鮮薊那麼銳利猙獰,青中泛紫的鱗狀葉片反而一層層溫柔地包裹著柔軟的心,嬌俏討喜。每一種菜蔬,每一樣水果,好像都感染到水都夢幻一般的魔力,變得更加秀色可餐。
哎呀,差一點忘了威內托地區特產的菊苣。白底紅邊、葉片纖長如指那一種,來自威尼斯北邊的托雷威索,名字就叫特雷威索紅菊苣(Radicchio Rosso di Treviso);嫩黃色還帶著星星點點紅斑、像大朵盛開牡丹花的,叫Radicchio Variegato di Castelfranco,產地呢,當然就是離威尼斯四十公里的Castelfranco了。
這兩種有IGP(Indicazione Geografica Protetta)地理標誌保護認證的菊苣,只要一出了威尼斯所在的威內托地區,就不容易買到,更別說義大利以外的國家。旅人來威尼斯,逛到里亞托市集時,不妨買一點來嚐嚐。如花的那一種,葉嫩多汁,適合拌沙拉;佛手般的另一種,口感較爽脆,不但可做成沙拉,也經得起炙烤,威尼斯的大廚還會加上牛油和糖做成甜點,別致的很。一般菊苣都會有點苦,這兩種威內托菊苣的苦味都微乎其微,甚至沒有很多台灣人愛吃的A仔菜苦。
買完了蔬菜水果,我們這兩個雜食動物要去買魚或肉了,果菜市場旁邊有兩、三家肉店,巷子裡還有四、五家,雞豬牛羊肉最常見,其中有一家專賣馬肉,每逢秋冬時分,肉店也兼售野味。
至於海鮮魚貨,那可更精采,威尼斯畢竟是水畔城市,愛吃魚更勝食肉。果菜市場一側有兩三家店面賣魚,不過大多數魚攤集中在造型古色古香、重建於二十世紀初的魚市裡。我特別喜歡在魚市裡蹓躂,一攤攤地逛,看哪攤貨色最美。其實攤攤都是魚鮮蝦美,在這個魚市你完全嗅不到腥臭的氣味,吸吸鼻子,聞到的是清新的海藻味,可見得魚貨之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