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社區的英雄:狗狗艾飛(Efe)
「艾飛」的土耳其文原意是「村莊的英雄」,這隻狗是我們社區管理員的太太哈緹婕於2009年向別的社區要來的公幼犬,他具有土耳其名犬康嘎爾犬(Kangal)的血統,全身牙色,頭部混有黑色的毛髮,不但帥氣也很靈敏。
自尊強、有個性的艾飛
艾飛幼時被養在哈緹婕的院子裡,有些小女孩經過時,會調皮地拿小石頭丟他;有一位水電工還用腳踹過他,這些小時候的經歷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後來即使小女孩長大了,只要被他看見一定會吠她們,至於那位水電工,更是一出現他就開始狂吠,嚇得水電工要到社區工作時,必須有人到大門口接應才行。
當艾飛長大後,為了怕他追咬來訪的陌生人,白天會將他綁在社區的大門旁,傍晚後才讓他自由活動。他頸上的項圈有倒勾的鐵片,之前我第一次看到這種項圈時,誤以為是虐待動物,後來才了解這是用來保護狗頸部的裝置,以免他和野豬或是其他的狗打架時受傷。哈緹婕說艾飛第一次套上這頸圈時,高興得一直跳躍打轉,就像小孩穿新衣服似地興奮。
冬天時的社區裡只住有五、六戶人家,所以艾飛可以隨意進入社區趴趴走,但他總是喜歡坐在我的後門守候著。有次遇到下雨,他全身都被淋濕,我不忍的打開門告訴他,不要坐在後門淋雨了,快到前廊來吧!他彷彿聽得懂似地迅速跑到前廊。之後我為他在後門加蓋了遮雨棚,結果後來才知其實康嘎爾犬是怕熱不畏寒的。
通常我都是每隔四個月回家,他從未曾忘記我也沒對我吠過,也都記得我家在哪裡。當我獨自上山運動時,他也總是找得到我,然後在一旁默默地守伴,簡直就是我的私人保鑣。2012年夏,我帶姪子回家,一起來到艾飛跟前,介紹他們認識,他一定聽懂姪子是我的親人,因為隔日清晨侄子外出晨跑時,他就伴著他一起跑。
平常他最喜歡和我們一起上山,當大夥兒砍柴休息時,他就像個朋友似地坐在一邊,和我們一起吃餅乾,還將前腳搭在我們的膝蓋上!至於握手這種小伎倆,他早早就會了。
夏天暑假,社區住滿來度假的人,這時餵食艾飛的人就比較多,食物自然不虞匱乏。但有一年,我發現他卻變瘦了,大家都不明原因,後來經過我仔細地觀察,結論是——他得了「憂鬱症」。原來是哈緹婕在他視線範圍內養了雞鴨,白天他被綁住時,那群雞鴨不但在他眼前跑來跑去,過分的是還在他吃飯時欺近騷擾搶食,害他變得不像以前那樣可以自在地吃飯,更可惡的是還會跑到他的屋內大小便。他非常愛乾淨,從來不會在自己住處附近大小便,身上也沒有狗味,於是我請求鄰居們幫他蓋間大一些的新屋,一方面讓他遠離雞舍,也讓身軀日漸龐大的他住得舒服些,果然2012年新居完工,艾飛一掃陰霾又開始活蹦亂跳了。
我就是要寵壞他!
真正關心和愛護艾飛的我們都知道,給他食物時不能放著就走人,必須先摸摸他的頭,和他說說話,像哄孩子一般:我的兒子、你最英俊、你最乖、今天好嗎……等等,然後他才會開始進食。燒飯時我總是煮兩人份的食物,給他的可不是剩菜剩飯,他最喜歡吃我的中式蛋炒飯、土式黃米飯、魚頭、魚的脊椎骨和羊排,平常我很惜物,但是只要跟他在一起我就忍不住有點浪費,因為我最喜歡為他加菜。他還愛吃優格,所以我會為他買最大桶的優格,買雞肉時也特別為他買雞心和雞肝,好笑的是鄰居們常和艾飛搶食醬油滷雞心、肝。有一次大夥喝茶時,我念著昨天給艾飛吃魚,晚上要煎羊排……鄰居們笑說那他要坐在艾飛旁分食,還有人誇張地說已經二十多年沒吃到羊排了,他們戲謔的說,乾脆每天給他寫menu。有一天哈緹婕在山上忙著,告訴艾飛:「今晚沒空給你弄食物,去、去找錦瑟,他似乎聽懂了,馬上直奔我家。」
我比較喜歡冬天回去,這時他可以自由自在進出社區,每每煮好晚餐時,我只要開門對著空曠的社區大聲喊著:「艾飛,吃飯了!」就像呼喚外面玩耍的小孩回家一般,艾飛馬上就會狂奔過來。台灣和土耳其朋友常來電問我在鄉下做啥?我總回答「幫自己和狗兒做飯」,不知是否會令他們「噴飯」?
大家都忌妒說我會把艾飛慣壞,沒錯!我就是要寵他。所以每當我回家時,大家都打趣說「艾飛,跳舞吧!你的節慶來了!」。
我和鄰居晨運時會讓艾飛同行,但是有時他不聽勸,會和別的狗打架,那我們就會懲罰他,禁止他跟隨,當他確定我們不會改變後,就開始哭號直到我們回來,住在社區大門旁的鄰居協大被吵得要命,為此還向我們提出抗議!
艾飛很聰明,只要看到我和哈緹婕穿上比較正式的衣服時,就知道我們要出遠門了,他也會開始哭號,像個小孩一般耍賴。有一次我要進城辦事,大清早一打開門,等在門口的他,看到我出外的穿著和背包,馬上開始黏著我哭泣,我必須不斷地哄著他並解釋著,只是進城辦事,晚上一定會回來,聽完後他才停止哭泣!
離開社區時,尤述夫幫我拿行李到路口,好搭乘清晨載小孩上學的小巴士,艾飛從遠處跑過來,站在尤述夫旁送我上車,我在車子離開前對著艾飛說:「你要保重,四個月後我就回來……」說時我可感覺到車上的乘客都很詫異地看著我。
緣起不滅
2014年十月凱末爾到市集採購並順便接我回社區,我在市集採買了一個大的塑膠臉盆要給艾飛當食盆,然後自言自語地唸著:「哎呀!忘了買雞肝和雞心給艾飛了。」凱末爾說:「艾飛已經走了,大家怕妳難過,才沒在電話裡告訴妳。」
我難過地問了原因,懷疑艾飛頭蓋骨上的致命傷是被人打的,否則以他的體型和正值壯年,理應不至於被其他同類所傷。我內心一陣陣翻攪,站在超市貨架前,頓時發現失去了這個好朋友似乎已經沒有多的東西需要買了,因為家裡只有我,我再也不用浪費了。
協大說艾飛很有格調,不隨便交女朋友,因此一直單身,但是大家都想抱孫子,所以開始幫他物色媳婦,只是遍尋不著讓他滿意的對象。2015年2月回家時哈緹婕一見面就很興奮地告訴我,隔壁社區的龐匹煦(Pampiş)生了一窩小狗,看起來像是艾飛的小孩,她特地抓起一隻公的小baby說,他長得和艾飛小時候一個樣兒,連吃麵包的動作都很像,於是我們也給他取名「艾飛」,讓在天上的艾飛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六個月後那一窩小狗已經長大,我發現有一隻的眼神很像艾飛,第一天餵狗兒們新鮮的麵包,大家都吃得很滿意,第二天那隻眼神像艾飛的小狗一看到我就猛搖尾巴,我叫他過來吃麵包,他卻一動也不動,於是我走過去邊跟他講話邊餵食他才吃,完全和艾飛一個樣。艾飛的女友龐匹煦和剛出生的三隻小犬開始常過來躺在我後院,好像可愛的艾飛似地,於是我本著愛屋及烏又開始浪費食物了。
恬靜悠閒的出走:馬爾馬拉島
伊斯坦堡南部的馬爾馬拉海上,除了較近的王子島外,還有西南方靠近欸額德克(Erdek)的三個大島:馬爾馬拉島(Marmara Adası)、阿夫夏島(Avşa Adası)、帕夏利曼島(Paşalimanı Adası)和其他九個小島,其中以馬爾馬拉島和阿夫夏島最受遊客青睞。馬爾馬拉島的大理石海灘圖片,和地圖上有個紅酒杯標誌的阿夫夏島一直引起我的注意,終於在2月中一個又冷又溼的日子裡,我從欸額德克搭上船想先探看阿夫夏,船一靠岸我問也沒問清楚就下船,然後一直錯誤地搭上小巴士再轉回碼頭,途中並未看到葡萄園,從前這裡盛產的黑色葡萄已幾乎消失,在碼頭旁唯一的簡餐店等船,和老闆梅汀(Metin)閒聊下才知道原來這裡是繼馬爾馬拉島之後的第二大帕夏利曼島,可惜我沒時間再轉去阿夫夏了。
同年8月底我從伊斯坦堡搭船至馬爾馬拉島,第一站很多人下船,我又誤以為是馬爾馬拉島,服務人員說這是阿夫夏島,碼頭附近是綿長的沙灘、滿坑滿谷弄潮的人以及櫛比鱗次的旅館,海邊淨是酒吧和音樂大放送。有些伊斯坦堡的年輕人在週末搭上晚班船來阿夫夏島,徹夜喝酒狂歡然後就直接睡在沙灘上過夜,隔天再搭晚班船回伊堡,如此就可向親友們炫耀來過阿夫夏島朝聖了。隔年2月我決定親眼見證阿夫夏島,於是再度專程前往,沒想到在船上碰見要回帕夏利曼的梅汀,他沒來由地堅持要請我喝熱茶。冬天是淡季,旅館幾乎全歇業,有營業開門的沒有熱水,最後總算找到一家有熱水但是價錢卻不便宜的旅館。街上的貓、狗比人多,這裡像個死城似地,又被一位腦袋不正常的瘋子跟纏,我告訴所有的朋友,阿夫夏是土國最無趣的地方,反倒是馬爾馬拉島吸引我一次次地再回去。
適合安安靜靜吃海鮮的馬爾馬拉島
馬爾馬拉島是馬爾馬拉海最大的島,也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島,最早名叫「鹿島」,之後叫波羅口內索斯(Prokonnessos),馬爾馬拉之名源自希臘文,意思是大理石,它不像其他地區有許多來自其他省分的外地人,本地人誇耀地說市區的居民都互相認識,門窗可以不必上鎖,當阿夫夏充滿嘈雜的音樂和狂歡的年輕人時,更顯得馬爾馬拉島的悠閒恬靜,島上除了橄欖樹、葡萄等蔬果農作物還有漁業,最重要的是大理石礦產。
最早來島上定居的是來自愛琴海西南的米勒妥斯(Miletus)人、海上的殖民和十五世紀初的土耳其人,羅馬時代早期的基督徒被放逐來此地,之後的拜占庭時僧侶來此定居。島上的居民大多數是希臘人,幾世紀以來和土耳其人生活在一起,1923年土希互換居民時希臘人回到自己的國家,黑海地區的人和克里特島的土耳其人來島上定居。
碼頭附近的市中心有旅館、茶館、餐廳……等,生活機能很方便,市中心一邊的盡頭有家經營二十多年位於岩石上的旅館,旅館雖老舊但景觀絕佳,走下陡峭的階梯就是海灘;反方向較遠的另一邊是位於橄欖樹林中,有自己海灘的旅館。在馬爾馬拉島是一定要大啖海鮮,炎炎夏日悠哉地坐在海邊吃烤魚、炸透抽、炸淡菜好不愜意。我自從吃過這裡肥美的炸淡菜後,就再也不吃伊斯坦堡那瘦不拉嘰營養不良的淡菜了。
啟納樂(Çınarlı Köyü)是馬爾馬拉島西北方的小村莊,以百年樹齡的篠懸木啟納(Çınar)著稱,人們在高大的篠懸木樹下悠閒地喝茶聊天,清澈的海水和沙灘也吸引都市人來此度假,傍晚時在碼頭旁看見有一班船坐的都是包頭巾的女人,原來這是特別航至專供女性游泳的海灘。土國有販售專門的長袖上衣和長褲的游泳衣著,因此包頭巾的女性穆斯林也可以享受戲水的樂趣。小村莊除了民宿只有一家退休船長經營的Viking Motel ve Restaurant,船長還曾經跟船到過我們高雄呢。
大理石礦廠與露天雕像博物館
我一直念念不忘那張大理石海灘圖片,搭上前往砂來拉(Saraylar)的小巴士,途中經過托普阿阿去村(Topağaç Köyü),感覺這裡的景象有別於其他的村子,比較綠意盎然,原來這裡提供島上主要的蔬果農產品,小村子還有個美麗的海灣,雖然只有民宿但也是夏天都市人度假的勝地。
當窗外出現一山又一山的大理石礦廠,就是位於東北部聞名的採石場砂來拉,港邊完善設備的碼頭使得船隻便利運送大理石至國內外,碼頭邊是各種形狀的大理石雕像,簡直就是個「露天雕像展覽館」,岸邊的桌子、椅子……等都是大理石,大概反正是此地盛產就物盡其用吧。根據考古學家說,砂來拉的大理石礦產開始於2500年前,米勒妥斯的移民在此發現豐富的大理石礦床並且開採,從古代至今許多富麗堂皇的房子和紀念的古蹟都是用砂來拉的原石,好的大理石吸水率不能過高,馬爾馬拉島是世上僅有的兩個「零濕度」的島嶼之一,因此出產幾近95%純度的大理石聞名國際。
古代七大奇蹟的阿緹米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的柱子、毛守路斯(Mausolos)的皇宮都使用這裡的大理石,大理石礦業從西元2-3世紀的羅馬時代持續至今,豐富的礦產一直吸引著羅馬和拜占庭帝國,砂來拉是羅馬時代最重要的生產供應地和手工中心,使用波羅口內索斯大理石是聲望和奢華的代表;拜占庭時期許多伊斯坦堡的重建、教堂的石柱和修道院的建築也是大量使用波羅口內索斯大理石;1453年鄂圖曼帝國攻克伊斯坦堡後,在砂來拉僱用許多工人,很多清真寺和大宅邸的大理石都是來自這裡,現今這個天然資源仍然是島上最重要的出口產品。
一直夢想優游於那個大理石海灘,就在我二度專程造訪砂來拉後謎底揭曉,我的美夢徹底破碎,原來那裡只是個位於海邊的廢棄的老舊大理石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