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不開燈點蠟燭
九月的時候到荷蘭去工作,住在公司租的房子裡,一般荷蘭人都是住這一種三層樓小洋房,一樓大門打開偏右側就是往二樓的樓梯,樓梯通常設計得很陡,梯面很窄,聽說是因為早期的房屋課稅方式是依照屋子和門的大小計算,所以,因為要節約,一般住戶的門通常很小,樓梯也縮小到極限狀態,這樓梯還沒有把手,米力因不習慣,下樓梯太快,從半樓間摔了下來,跌得屁股好痛!上班時跟荷蘭同事說起這檔事,大家都笑哈哈的,因為從小他們都已訓練有素,所以很少有人這麼笨的!
阿姆斯特丹市區的房屋屋頂尖上至今還保留著一個鐵鉤子,這是因為門太小了,不能搬家具進去,所以得用吊的方式,也因如此,一般人家的窗戶都留得很大,這樣採光反而變好了。
因為要佈置公司裡的樣品室,大夥兒到家飾店買道具,桌子、椅子、櫃子、花瓶、檯布……待買好了後,跟他們說:
「要不要買一組軌道燈呢!可以用來照明喔!」
同事說:「不用!不用!這樣太亮了!」
太亮?心底犯著嘀咕,沒有軌道燈,就無法裝照明的鹵素燈啊!在台北的樣品室,每次我們整理好樣品室,就會開始調燈光,每樣產品都得照得閃閃動人,才有效果啊~
等產品排好以後,整間樣品室僅點上幾盞壁燈,昏暗得像是在房間裡的感覺……
又問安得列先生說:「這樣……會不會太暗了一些……效果好嗎?」
安得列先生聳聳肩說:「不會啊!這樣剛好,我們一般的住家裡就是像這樣的感覺,這樣反而有像家的感覺喔~我們習慣這樣的光線啦~別擔心!」
說得也是,剛住進宿舍時,就發現,客廳的天花板居然沒有大燈,那時心想,可能是租來的房子,房東想省電費不裝大燈吧!不過電視櫃上卻放了好幾盤蠟燭,就是用鐵盤盛裝,一盤裡有大大小小的各式蠟燭,因到天黑房間太暗了,於是就點蠟燭。儲藏室的櫃子上,房東也擺上了一些備用蠟燭和各式各樣的燭台,想必蠟燭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衛生紙一樣,是民生必需品呢!
後來去同事瑞克家,也是晚上,我們在客廳喝茶聊天,整個客廳也僅開一盞檯燈,大桌上他們也擺了許多蠟燭,但因照明夠了,就沒點上。又去另一同事俊家吃飯,房屋格局也是同一般住家的三層樓,我們從下午開始聊天喝酒直到晚上,整個屋子也僅開了餐桌這邊的燈而已,她家客廳一樣沒有大燈,但準備的蠟燭倒是不少~因已習慣昏昏暗暗,所以就不覺得很奇怪了!
真的,他們挺節省能源的,而且是生活習慣,並不是刻意地點蠟燭享受浪漫。一般台灣的住家,總是喜歡裝上一盞大燈,我們家也是,而且還是那一種有大電扇的梅花燈,一到夏天,整天大電扇都開著轉,如有客人來,為了禮貌,梅花燈全開,一次就是六盞超亮的電燈泡,再加上廚房、餐桌,整個屋子一大堆燈亮著。其實,說真的,除了浪費電以外,太亮的照明其實屋子裡一點氣氛也沒有;相較之下,我倒喜歡荷蘭人不裝大燈的住家,除了氣氛好外,點蠟燭其實還滿環保的呢!只是,得小心通風和注意危險!跟在荷蘭上下樓梯一樣,得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