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三個禮拜後,我從泳池畔的酒吧移師到一間又一間咖啡館去。每天我都會去住處附近的幾間咖啡館,快速翻閱職缺分類廣告。經濟似乎一夜之間傷痕累累,經濟學家預估美國處於長期蕭條的邊緣──他們稱之為「大蕭條」。沒有公司要招聘新員工,甚至連這間咖啡館也是,我已經問過了。
現在這種無所事事的感覺好奇怪。我以前一天工作十四小時,快速更新部落格報導,歇斯底里地瀏覽約三十個名人的網站,以便得知最新消息。我的黑莓機會因為其他記者傳來的八卦花絮而不停振動,有一次我不過搭了一班九十分鐘的飛機,著陸時卻已經收到一百一十九封電子郵件。以前就算下班後,我還是會感受到上班的壓力。我一工作起來幾乎是「隨時待命」,所以不用工作時,我會希望盡量讓自己處於失聯的狀態。這意味著我每天下班後就直接回家,撲向我的宜家沙發,看著電視中的人做著我累到無力去做的事情。我開始透過電子郵件、簡訊和臉書的狀態和朋友溝通,同時也一點都不想認識新朋友。
我猜想,麥特應該會認為失業後的我會利用多到不行的空閒時間,重新開始投入社交活動,但工作就是你在紐約的通行證呀。「你是做什麼的?」這是人們初次見面最常問的問題,跟對方說你沒工作就彷彿在說:「我什麼都不是。」這樣的回答會讓派對中的對話嘎然而止,而我寧願跳過那些尷尬的片刻。麥特一直都很能諒解,但我明白他已經厭倦一直要把我拖出公寓這件事了,他不想再找藉口對朋友說,為何我又無法出席另一個社交場合。我覺得他一直想找回我們剛開始交往時,那個風趣又活躍的女孩,但他內心某部份又擔心現在的我會不會就是原本的樣子。
我盯著電腦看的時候,腦海裡在想的就是這些。我的螢幕沒有動靜,以前它曾經操勞過度,只差沒引發癲癇。但不知為何,那樣的靜止更讓人無法承受。活到現在,我第一次不知道該做什麼,該何去何從?
幾星期前我從阿魯巴島回來時,已經準備好要訂立新的人生計畫了。
所以回到紐約後,我就用微軟的文件檔列了一張清單,標題叫「我的一年計畫」,在這張清單裡我會寫下隔年的目標。沒工作代表我的人生有無限可能的空間。事實證明,空間果然太多了。幾個禮拜後這張清單還是空空如也。我現在看著白色的螢幕,覺得好像看著自己的未來,一片空白;閃爍的游標像是某人不耐煩地用腳輕敲地面。我又看了一眼報上的頭條,知道自己算是幸運。我不用養家、有個耶魯的學位、拿到了相當豐厚的離職金、銀行帳戶裡還有些錢讓我可以撐一陣子,而且還有個頭髮都還健在的好男友。我應該要為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而高興。
我才一連上線,電腦銀幕馬上就跳出了一條即時訊息,把我從白日夢中搖醒。輕快的即時訊息鈴聲迴盪在整間咖啡廳,我匆忙按下靜音鍵。丟訊息的是克里斯(暱稱是:「同志人生」)。克里斯是紐約雜誌的部落客,隨時都在上網,所以每天早上查看彼此近況已經成為大家的例行公事。
同志人生:在做啥?
諾艾兒:啥都沒做。
同志人生:嗯,我一直在思考你的情況。
諾艾兒:怎樣?
同志人生:我覺得你現在正在經歷「三分之一人生」危機。
諾艾兒:什麼危機?
同志人生:說你有中年危機太年輕,說是四分之一危機你又太老,
很快你就要二十九歲了。所以呢,假設你活到快九十歲,那你
現在經歷的就是三分之一的人生危機。
就是這個,下禮拜是我的二十九歲生日,我知道自己的三十歲會以驚人的速度接踵而來,這又是另一個壓力來源。二十多歲的時候,隨興的人生還可以說是迷人,到了三十多歲還找不到人生方向就會令人感到有些羞愧了。
我和克里斯聊完離線後,喝光了最後一口咖啡,起身靠近櫃台想要續杯。在等待的時候,我漫無目的地掃視著這間咖啡館。結帳櫃台旁有張傳單廣告免費的吉他課程,稀奇古怪的明信片貼在桌面上。接著,某個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遙遠牆面上有個小黑板,上面寫著每日一句的勵志格言。今天的格言,用粉紅色的粉筆歪歪斜斜地寫著:
「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愛莉諾.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