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想、那樣做?耶魯心理學權威揭開你不能不知道的「無意識」法則,教你利用「無」的力量自動達成目標,解決所有問題!

BEFORE YOU KNOW IT: THE UNCONSCIOUS REASONS WE DO WHAT WE DO

  • 作者:約翰‧巴吉 博士
  • 譯者:趙丕慧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03/02

  • 定價:430元
  • 優惠價:79340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6077-2-8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35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心靈勵志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許願要當心!
你所想的真的會實現!

2017年全球最受矚目的心理學話題巨作!
書稿未完成,即引起15家出版社爭搶版權!


「無意識」究竟如何形塑我們的感情、我們的信念、我們的決定,
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


為什麼不要在肚子餓的時候逛街?
為什麼你長得越來越像你的伴侶?
為什麼娃娃臉的人比較容易被判無罪?
為什麼陌生人的臉書發文會整整影響你的心情3天?
為什麼履歷表沒有照片反而比較容易得到面試機會?
為什麼老闆拿的飲料和坐的椅子會影響你的薪水?

有些人認為我們的行為能完全被我們的意志控制,有些人則相信我們會受到潛意識的影響而失去自由意志。其實人類的行為是由「意識」和「無意識」交互作用產生的,如果把我們比喻成船長,「無意識」就好比是洋流,而「意識」則是船舵。船長並不能改變洋流,卻可以學習航海知識,有效掌控船舵,讓船隻順著洋流駛往正確的方向,而本書就是我們手中最佳的航海知識工具書。
作者約翰.巴吉博士是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協會主席,也是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權威,他以大量實驗佐證,深入淺出又幽默風趣地介紹「過去始終都在眼前」、「生活會殘留」、「許願要當心」、「無意識從不睡覺」、「你能控制心智」等10項「無意識」法則,只要記住你可以信任直覺的8種狀況,以及學習如何利用「無意識」的3個方法,全面啟動你的「無意識」,就能讓「無意識」自動幫你達成目標,解決所有問題!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 姜忠信、哲普科普作家.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所退休教授 洪裕宏、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黃揚名、臺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蔡宇哲、《大腦簡史》作者 謝伯讓 專業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關於作者
約翰.巴吉 博士 John Bargh Ph.D.

哲學博士,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與認知心理學家,也是在「無意識」研究領域居於領導地位的權威之一。他的研究刊登在一百八十多種學術刊物上,並贏得過許多重要獎項,包括古根漢獎學金,以及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職涯新秀心理學貢獻獎。

二○一一年巴吉博士獲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會會員。他目前是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ACME(認知、動機暨評估研究室)主任,並擔任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協會主席。


內容試閱
新的無意識

人類在步向理解無意識心智的漫漫長途中,走進了許多雖然相當有想像力,卻是錯誤的方向。中世紀時,有人出現奇怪的行為,像是自言自語或看見異象,大家就相信是撒旦或惡靈占據了他們的身體。畢竟各種教派都說人類是依據上帝的形象創造的,而上帝可不會自言自語到處閒晃。十七世紀初,哲學家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就是「我思故我在」的那位)把人類靈魂── 我們超自然、類上帝的一面── 擺進了我們的意識裡。社會不接受的行為就不可能是起因於人類像上帝一樣的意識,而必須得是外在力量占據了某個人的身體。
差不多是三個世紀之後,約莫在一九○○年,在巴黎的科學家皮耶.賈內(Pierre Janet)跟在維也納的佛洛伊德分別主張心理疾病有自然的、有形的病因。佛洛伊德和賈內都是有創見的精神病學家,他們在各自服務的醫院裡治療精神病病人── 像是人格分裂── 並且嘗試有系統地去解釋這些干擾是源自於身心靈的哪個部分。賈內認為心理疾病純粹是因為大腦功能異常,而佛洛伊德卻認定這些精神疾病源自於病人獨立存在的無意識自我。不過他並沒有就此打住,他還堅持── 而且還頗專斷 ── 這個獨立的無意識心智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身上,而不僅是心理疾病患者。佛洛伊德強烈要求他的助手卡爾.榮格(Carl Jung)以及其他人把他的理論當成教條,差不多要當成開示的真理,而不是需要科學驗證的假設(不過榮格還是做了科學驗證)。所以,雖然佛洛伊德對無意識驅動力的強調無疑是驚天動地的真知灼見,實際上,他卻把正常心智的無意識運作妖魔化了。他宣稱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藏了一個無意識冥界,裡頭充斥了黑暗扭曲的衝動,唯有乞靈於精神療法才能驅魔。研究相同現象的賈內極力反對,但我們也知道,最後是佛洛伊德的理論滲透了通俗文化的肌理,流傳至今。
佛洛伊德在他廣博詳盡的推論中,把無意識心智比喻為一個熱氣騰騰的大釜,裡面燉煮著適應不良的各種情結,專門給我們找麻煩、惹我們傷心,而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用我們的意識心智來干涉(當然得仰仗一位優秀的精神病醫生助一臂之力)。笛卡兒的主張是意識心智是我們類似上帝的一面,而有形的無意識心智代表我們的根柢,亦即動物本能。笛卡兒與佛洛伊德的主張流傳至今,連有些科學心理學的分枝都深受影響。簡單一句話,凡屬有意識的都是好的,而沒有意識的都是壞的。這個方程式方便使用卻過於簡化,而且大錯特錯,也造成了許多不方便。
那我們為什麼會死抱著這種理論,視為珍……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