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芻思考:揭開「負面情緒」的真面目,重拾面對困境的勇氣

  • 作者:李介文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11/02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7046-2-5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22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心靈勵志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親子關係

「我是國小老師,為什麼會教不好自己的小孩?」
政宸與瑋婷這對夫妻是國小老師,在一場教養講座結束後,他們憂心忡忡地詢問我相關的問題。
政宸夫妻在同一所小學教書,因為教學風趣又認真,很受孩子們的歡迎,也受到許多家長的肯定。但是,政宸夫妻卻對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柏智感到非常頭痛。每天早上,政宸與瑋婷需要早早趕到學校,監督班上同學的打掃工作,柏智卻一直拖拖拉拉地,從起床、穿衣服到吃早餐都需要不斷催促,好幾次讓政宸差點遲到,氣得不管他,自己先去上班。柏智晚上在家寫功課的時候,更是讓他們痛苦萬分,明明只有幾頁的國語作業,硬是寫兩三個小時。
每天晚上跟柏智「大戰」之後,想到明天又要叫柏智起床,政宸夫妻感到很挫折,心想什麼方法都用過了,為什麼柏智還是沒辦法改變呢……?
有一次,政宸夫妻聽到柏智在跟小朋友聊天時說:「我爸媽都一直管我,我討厭他們。」政宸與瑋婷當下真是氣極敗壞,更多的是感到心寒。



「我實在沒辦法想像,如果考不上第一志願,爸媽會有多失望……」
聿奇已經高三了,正要面臨升學考試,由家長帶來找我,原因是他從這學期開始不想去上學,學習的成效越來越差。
在談話的過程中,媽媽不停說著聿奇最近的課業成績退步,希望他能恢復過去的表現。當她離開晤談室之後,聿奇告訴我,從升高三的暑假開始,他就覺得功課越來越難理解,就算花了很多時間去準備,考出來的成績還是沒辦法跟過去一樣,他開始擔心自己無法考上第一志願,所以越來越害怕去上學、越來越害怕考試,只要一看到書,就會忍不住開始擔心。
「在我們家,包括爺爺、爸爸、哥哥、姐姐都是念同一所大學,如果我考不上的話……」
我反問他:「如果考不上會怎麼樣?」
聿奇想了很久,抬起頭告訴我:「不行!不可以考不上,這是他們對我的期望。」

活在家人期待中的孩子

親子之間是一種親密但又很容易產生衝突的關係。我在念碩士班的時候,曾經上午在兒童復健科、下午在兒童心智科實習,兒童復健科的患者通常都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例如學齡前、或兩三歲的幼童;心智科則比較大一點,大概是從國小到青少年階段。在實習的這段期間,上午與下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處於小小孩這個階段的孩子,即使本身有一些限制,例如肢體或語言的障礙,但父母通常會抱持著耐心與信心。在訓練的過程中,雖然很辛苦,但是經常傳來笑聲。下午的心智科門診就不同了,診間充滿了各種交互指責的聲音,父母抱怨孩子寫功課不專心、不認真,孩子抱怨父母親管太嚴、不讓自己跟同學出去玩、功課壓力太重……等等。
很少人會在一開始就討厭自己的父母或小孩,但在相處的過程當中,很難避免對彼此感到不滿。雖然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常會希望他人改變,但我們也知道他人不太可能會遵照自己的意思,這樣的希望多少會有點克制,但面對親近的父母或孩子,這樣的期望反而非常強烈,因而忽略了,即使親如家人,對方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換個角度想,親子之間的情感,如果變成希望對方改變的工具,不就是「情緒勒索」了嗎?


愛情逝去

「為什麼我這麼相信他,他卻這樣對我?」
「老師,我男友劈腿了……」鈺婷一進諮商室,就紅著眼對我說。鈺婷與男友是班對,但實習的時候因成績差距被分發到不同的地區,一開始,鈺婷會利用週末的時候去找男友,男友也會來找她,但隨著實習工作越來越忙,見面的次數漸漸減少了,男友越來越難找到人,聊天的時間也不多,有時隔了一天才回電,也是匆匆地以「我還在醫院」、「我在做報告,沒時間接電話」來回應。鈺婷自以為很體貼,讓男友專心忙於自己的工作,直到她從朋友口中得知,男友最近「好像怪怪的」,才無預警地到男友住的地方一探究竟,果然發現了不願相信的事實,男友已和另一個女生同居。
「老師,他跟我說什麼,我都完全相信,連他的line都沒有要來看過,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我真的好傻好天真喔!是不是我都不看他的手機,他才會這樣……」鈺婷當場淚流滿面。



當家琦發現,老公在外面有小三,簡直氣炸了!
「我這麼關心他,他為什麼會覺得是壓力?」
她一直覺得,老公是個大男孩,還沒有準備好開始建立一個家庭、為家庭付出責任,所以一直認命地扮演太太與管家的角色,但老公回到家只是坐在電腦桌前玩遊戲,還說自己工作壓力很大,家琦只能嘴裡一邊叨唸著老公,一邊把家事做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公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且不准家琦打擾,有時還會藉故出門。有一次,家琦從line閃出的訊息中,發現了老公外遇的事實。
「他說,我都沒有想過他的心情,那他為什麼沒想到,我幫他做了這麼多事?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他會覺得有壓力?有壓力的應該是我啊!」

愛情沒有原因

在愛情和婚姻生活裡,我們都希望對方能夠看到自己的努力,如果最後換得一句「這不是我要的愛」是多麼令人沮喪與難過的事;更慘的是,這樣無怨無悔的付出換來了背叛,令人難以承受。愛情對我們來說是那麼重要,所以大腦會很快地介入,想要迅速找出原因,趕快改善,回到過去的狀態。
所以,「找原因」是一個假議題,此刻我們問對方:「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倒不如說,其實是在指責對方:「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事實上,我們很難找出真正的原因,原因發生在對方心裡,發生在每一個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就算對方說出口了,我們真的可以接受嗎?對方說的理由,究竟是真的嗎?
我們都不知道。
說到底,我們還是會回到原本的思考模式,從自己身上尋找。所以,結果不是自己不好,就是對方不好,而且這個不好是有擴散性的,不會只侷限在這次經驗裡,有些人從此不相信自己可以得到愛,也不相信別人會付出愛。他們相信的是在愛情裡,得不到安全感。



自我責備

「有好幾次,我都覺得自己不適合當一個心理師……」
我家住在高雄,在台南的診所執業,每天看完夜診之後,再開車回高雄。夜裡,一個人待在安靜的車上,最適合思考了。我最常想的是今天所遇到的個案,以及在個案身上發生的事。想著想著,念頭開始圍繞在「今天晚上,那位先生所說的話,好像不是我理解的意思耶!」、「唉呀!那位小姐明明就要開始講自己的故事了,我好像沒有察覺到,卻把話題岔開了!」這些很明顯、應該要注意的事,我怎麼都沒有注意到呢?越想心情越差,有時會進入深深的自責,覺得自己不適合當一個心理師,沒有辦法給予個案實際幫助。
即使身為心理師,我也無法擺脫這些「反芻思考」的干擾,因為它是大腦裡的內建程式,具有自我提醒的作用,提醒著我們有一些非預期的狀況正在發生。既然無法擺脫,大腦也開始為這個行為找原因,那麼,我找到了什麼原因呢?就是「我不好」。
我可以舉出非常多自己做不好的證據,而我也確實做得不好,但我忽略了很多環境方面的證據,例如,比起事後在車上回想,在治療室現場的我有馬上去理解、分析還有回話的壓力,而在這個壓力之下,的確有可能會做不好。這很像運動場上的「受迫性失誤」1,我當然可以透過練習、經驗來減少這種受迫性失誤,但是此刻的我辦不到。
無法面對自己的缺點

反芻思考讓我們困擾的,是它不但要找出原因,還會在心裡開一場血淋淋的批鬥大會。如果我們可以如實地知道自己的困擾,如實地改變,不就好了嗎?
說到這裡,如果您覺得自己不好,也是正常的反應。我們必須從「知道反芻思考正在影響著自己」、「知道自己有開批鬥大會的傾向」著手,接受了才能慢慢改變,否則,知道自己有反芻思考,搞不好會帶來下一個反芻思考呢!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