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經過了一段顛簸的飛行之後,十五個人從蒙大拿州的上空一躍而下。他們不是跳傘運動員,而是空降消防員:一群精銳的荒野滅火人員,跳傘降落去撲滅前一天由閃電引起的森林大火。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他們將會為了保命而拔腿狂奔。
一九四九年八月分的一個炙熱午後,這群空降消防員在曼恩峽谷頂端的附近降落。大火隔著峽谷清晰可見,他們沿著坡地而下,往密蘇里河的方向前進。他們的計畫是在大火四周的地上挖出一道防火線,遏阻火勢蔓延,並且將其導向一個較為空曠的地區。
跋涉了四分之一哩路之後,隊長威納.道奇看到大火已經躍過峽谷,正朝他們直撲而來,火焰竄升到空中三十呎的高度。不到一分鐘之內,大火就會迅速延燒兩個足球場的距離了。
到了傍晚五點四十五分,眼看要遏阻火勢是不可能的了。道奇明白現在是該改轅易轍,從滅火改為逃離的時候了。他立刻要組員掉頭,往回跑上山坡。空降消防員必須在岩地上高度及膝的草叢中,急速攀爬一段極為陡峭的上升斜坡。在接下來的八分鐘,他們前進了將近五百碼,距離坡頂只剩不到兩百碼了。
安全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但是大火快速推進,道奇做了一件令組員大惑不解的事。他並未設法逃離大火,而是停下腳步,俯身彎腰。他掏出了火柴盒,開始點燃火柴,然後扔進草叢裡。「我們心想他肯定是瘋了,」一名組員在日後回憶著說。「大火幾乎燒到我們的背後了,隊長怎麼搞的又在我們的前方點燃另一把火呢?」他心想:那個可惡的道奇是想把我活活燒死哪。當道奇朝他放的那把火揮舞雙臂,大聲喊著:「上來!往這邊上來!」時,組員毫不令人意外地並未跟隨他前去。
那些空降消防員不明白的是,道奇設計出一個求生策略:他打造了一場逃生火。他把前面的草叢燒光,清空了供給野火延燒材料的地區。這時他把水壺裡的水倒在手帕上,蒙住嘴巴,然後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裡,面朝下趴在這塊焦土上。當野火在他的上方席捲而過,他靠著接近地面的氧氣逃過一劫。
不幸的是,有十二名空降消防員罹難了。後來,他們發現了其中一名遇難者的懷錶,上頭熔毀的指針指著傍晚五點五十六分。
為什麼只有三名空降消防員得以倖存呢?體能是一個因素。其他兩名生還者設法跑贏了大火,抵達山坡頂點,但是道奇以他的智能戰勝了這場野火。
當人們思考要如何鍛鍊智能時,第一個想到的通常是智力。越聰明的人就能解決越複雜的問題,而且解決的速度也越快。大家通常把智力視為思考及學習的能力。然而在動盪不安的世界裡,更重要的或許是另一組認知技能:再思考及反學習的能力。
想像一下,你剛寫完了複選試題,然後你開始對其中一個答案心生疑慮。你還有一些時間,究竟是該堅守第一直覺,或者是作出更動呢?
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學生確信修改答案會導致扣分。一家大規模的測試準備公司卡普蘭(Kaplan)曾提醒學生,「假如你決定變更答案,千萬要謹慎行事。根據經驗指出,許多學生在更動答案時,是改成了錯誤的解答。」
我無意冒犯那些經驗談,但是我偏好嚴謹的證據。有三位心理學家針對三十三份研究進行一項全面審查,發現在每一份研究中,大部分的答案修訂都是從錯的改成對的。這個現象就是眾所周知的第一直覺謬誤。
在一場演示中,心理學家計算伊利諾州超過一千五百名學生在試卷上的修改痕跡。只有四分之一的改動是從對的改成錯的答案,有半數是從錯的改成了對的答案。年復一年,我在我自己的班級看過這種情況:我的學生期末考出乎意料地沒有多少修改痕跡,但是那些重新思考第一次的答案,而不是保持原狀的人,最後拉高了成績。
當然了,有可能第二次的答案並非與生俱來就比較好;它們會比較好是因為學生通常不願意改答案,只有在他們具有相當自信時,才會去做更動。但是最近的研究提出一個不同的解釋:拉高成績的原因不見得是去更改你的答案,而是去考慮你是否應該更改。
我們不只對於重新思考答案心生猶豫,我們也對重新思考的想法感到遲疑。舉一場實驗為例:有數百名大學生隨機分配去學習第一直覺謬誤。主講者教導他們改變想法的價值,並且向他們提出何時該這麼做的建議。在他們接下來的兩場考試中,他們依然沒有表現出更多修改答案的意願。
部分的問題在於認知惰性。有些心理學家指出,我們是心理吝嗇者:我們經常偏好輕鬆維持舊觀點,而非辛苦掌握新觀點。然而,在我們抗拒重新思考的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力量。質疑自己會使得這個世界更加不可預期。這需要我們承認事實可能有了變化,曾經是對的現在可能是錯的。重新考慮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會威脅我們的認同,感覺有如我們失去了部分的自我。
重新思考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面向都不是件難事。說到我們的所有物時,我們會樂於更新。當我們的衣物過時了,我們會汰舊換新;當廚房趕不上流行,我們會重新裝潢。然而,如果說到我們的知識和看法,我們傾向於堅持己見。心理學家把它稱為抓住及凍結。我們喜歡確信的自在勝過懷疑的不自在,而且我們會在堅定信念之後不再更動。我們會嘲笑別人還在使用Windows 95,然而我們卻對自己在一九九五年就形成的看法緊抓不放。我們聆聽那些使我們感覺良好的觀點,而不是讓我們更努力思考的想法。
你或許在某個時候聽說過,假如你把一隻青蛙丟進一鍋滾燙的熱水裡,牠會立刻跳出來。不過要是你把牠扔進溫水裡,逐漸提高水溫,青蛙會死掉。牠缺少能力去重新思考這個情況,沒有領悟到眼前的危險,直到為時已晚。
我最近針對這個普遍流傳的故事做了一些研究,而且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不是真的。
把青蛙丟進滾燙的鍋裡,牠會嚴重燙傷,不一定逃得掉。青蛙在慢慢煮沸的鍋裡比較好:當水溫開始升到熱得難受時,牠就會立刻跳出去。
重新評估失敗的不是青蛙,是我們。我們聽到這個故事,認為這是真的之後,就很少會費心去質疑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