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女關係的缺口,不是因為愛得少,
而是因為愛得太多……
告別母愛創傷、修復破碎關係的9個「壞女兒」練習。
「看完這本書,一定可以過上更幸福的生活。」YES24網站8.9分超共鳴好評!
想做個好女兒,
就先從當「壞女兒」開始,
告別母愛帶來的創傷,
妳就能治癒自己的人生!
像老師的媽媽:妳的表現又退步了,太讓我失望了!
過度保護媽媽:我會處理,妳不要動!
情緒勒索媽媽:我把妳養大,送妳出國留學,妳要感恩!
執著緊盯媽媽:妳不接電話,我就打到妳接為止。
重男輕女媽媽:有錢時找兒子,累的時候找女兒。
長大後,傷口不會留在身上,卻會藏在心裡。越不想變成她,就越無法擺脫她帶來的陰影。
「媽媽」在家庭中,是「絕對」的存在。我們相信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媽媽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然而現實中,並不是所有母親都完美無缺。面對母女關係造成的傷,即便我們覺得:「真的好痛苦!」也有苦難言。
韓國資深心理師金善英認為,想要擁有更健康的母女關係,就必須學會當個不聽話的「壞女兒」。學會與媽媽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再接收她的負面情緒,努力守護自己,當妳能夠先理解自己的內在問題,放下內心的愧疚感,才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大人。
妳不只是媽媽的「女兒」,也可以成為媽媽的「媽媽」,理想的母女關係是照顧與關懷,而非控制與消耗,唯有勇敢面對問題、治癒創傷,才能擺脫情緒的泥淖,在更理想的關係中重新出發,與媽媽一起找到屬於妳們的幸福時光!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作家】林佳樺、【《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作者/心理師】黃惠萱 專文導讀
【親子作家】彭菊仙、【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溫柔推薦!
也許有些母親看似大人,內在仍是小孩,她們的情緒與小孩的成就黏著在一起。這些母親夠努力了,但正因為過度努力,才造成孩子們的逃離。「討厭媽媽」與當「壞女兒」的內在緣由都是為了修補。母女都是女人,一分為二,看似對決,最終是希望將母親與女兒各自修補成完好的大人。
──【作家】林佳樺
當妳不斷練習當個母女關係裡的「壞女兒」,同時成為一個愈來愈健康、愈來愈懂得怎麼讓自己幸福的人,此時妳要對自己說「我真的很不錯,我是個好女兒,我也會是個好母親,我愛我自己,我也會好好地愛每一個角色的我」。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作者/心理師】黃惠萱
第一章
為什麼偏偏當了媽媽的女兒?
我是幾分的女兒?
—不是媽媽,是老師
媽媽會做,妳不用動」
─過度保護造就的依賴性
當媽媽的媽媽度過的時間
─一輩子照顧父母
我們家條件差,是誰送妳去留學的?」
─覺得媽媽為我犧牲很有壓力的時候
每十分鐘就響起的煩人電話
─超越愛的執著
有錢時找兒子,有問題時找女兒
─偏心造成的失落
被打的傷痛會留在心裡,而不是身體
─精神虐待和肢體暴力
媽媽只在乎自己
─自戀者生孩子後會發生的事
我越來越像我討厭的媽媽
─傷口的承襲
第二章
我決定當壞女兒
如果覺得不自在,那就是錯誤的關係
─問題認知
為了自己的獨立宣誓
─表達練習
已經到了能讓自己幸福的年紀
─離開懷抱
對付惡言惡語最有力的方法
─擺脫煤氣燈操縱
「原來那時候妳很難受」
─我內在的孩子
情緒獨立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人
─我的人生與媽媽的人生
不是因為愛得少,而是因為愛得多
─不侵犯且尊重彼此的關係
幸福的女兒長大後會成為好媽媽
─克服與成熟
說不定問題從這裡開始
─原生家庭的溝通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