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

  • 作者:金善英
  • 譯者:黃莞婷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3/03/06

  • 定價:340元
  • 優惠價:79269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181-55-3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24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靈勵志/人際關係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母女關係的缺口,不是因為愛得少,

而是因為愛得太多……

告別母愛創傷、修復破碎關係的9個「壞女兒」練習。

「看完這本書,一定可以過上更幸福的生活。」YES24網站8.9超共鳴好評!

想做個好女兒,

就先從當「壞女兒」開始,

告別母愛帶來的創傷,

妳就能治癒自己的人生!

像老師的媽媽:妳的表現又退步了,太讓我失望了!

過度保護媽媽:我會處理,妳不要動!

情緒勒索媽媽:我把妳養大,送妳出國留學,妳要感恩!

執著緊盯媽媽:妳不接電話,我就打到妳接為止。

重男輕女媽媽:有錢時找兒子,累的時候找女兒。

長大後,傷口不會留在身上,卻會藏在心裡。越不想變成她,就越無法擺脫她帶來的陰影。

「媽媽」在家庭中,是絕對的存在。我們相信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媽媽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然而現實中,並不是所有母親都完美無缺。面對母女關係造成的傷,即便我們覺得:真的好痛苦!也有苦難言。

韓國資深心理師金善英認為,想要擁有更健康的母女關係,就必須學會當個不聽話的「壞女兒」。學會與媽媽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再接收她的負面情緒,努力守護自己,當妳能夠先理解自己的內在問題,放下內心的愧疚感,才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大人。

妳不只是媽媽的「女兒」,也可以成為媽媽的「媽媽」,理想的母女關係是照顧與關懷,而非控制與消耗,唯有勇敢面對問題治癒創傷,才能擺脫情緒的泥淖,在更理想的關係中重新出發,與媽媽一起找到屬於妳們的幸福時光!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作家林佳樺、《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作者/心理師黃惠萱 專文導讀

【親子作家彭菊仙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溫柔推薦

也許有些母親看似大人,內在仍是小孩,她們的情緒與小孩的成就黏著在一起。這些母親夠努力了,但正因為過度努力,才造成孩子們的逃離。「討厭媽媽」與當「壞女兒」的內在緣由都是為了修補。母女都是女人,一分為二,看似對決,最終是希望將母親與女兒各自修補成完好的大人。

──【作家】林佳樺

當妳不斷練習當個母女關係裡的「壞女兒」,同時成為一個愈來愈健康、愈來愈懂得怎麼讓自己幸福的人,此時妳要對自己說「我真的很不錯,我是個好女兒,我也會是個好母親,我愛我自己,我也會好好地愛每一個角色的我」。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作者/心理師】黃惠萱

關於作者
金善英(김선영)

韓國家庭諮商研究所所長,專門諮商家庭矛盾問題。韓國祥明大學家庭福利諮商研究所碩士,美國加爾文大學諮商學博士。曾參加維琴尼亞.薩提爾家庭諮商專家課程,擁有家庭諮商師、夫妻諮商師與社工師資格。現在是韓國高陽市精神健康福利中心的諮商委員。曾獲得KBS電視節目《餘裕滿滿》、EBS電視節目《紀錄片視線》、MBC電視節目《直播今日早晨》、MBN電視節目《白了髮的夫妻課題》等節目邀請擔任現場來賓。
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偏偏當了媽媽的女兒?

我是幾分的女兒?
—不是媽媽,是老師

媽媽會做,妳不用動」
─過度保護造就的依賴性

當媽媽的媽媽度過的時間
─一輩子照顧父母

我們家條件差,是誰送妳去留學的?」
─覺得媽媽為我犧牲很有壓力的時候

每十分鐘就響起的煩人電話
─超越愛的執著

有錢時找兒子,有問題時找女兒
─偏心造成的失落

被打的傷痛會留在心裡,而不是身體
─精神虐待和肢體暴力

媽媽只在乎自己
─自戀者生孩子後會發生的事

我越來越像我討厭的媽媽
─傷口的承襲


第二章
我決定當壞女兒

如果覺得不自在,那就是錯誤的關係
─問題認知

為了自己的獨立宣誓
─表達練習

已經到了能讓自己幸福的年紀
─離開懷抱

對付惡言惡語最有力的方法
─擺脫煤氣燈操縱

「原來那時候妳很難受」
─我內在的孩子

情緒獨立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人
─我的人生與媽媽的人生

不是因為愛得少,而是因為愛得多
─不侵犯且尊重彼此的關係

幸福的女兒長大後會成為好媽媽
─克服與成熟

說不定問題從這裡開始
─原生家庭的溝通

內容試閱
推薦序
月亮也有光害
作家 林佳樺
我母親曾教過一款遊戲:兩人分站樓梯彼端猜拳,贏者跨出一層階梯。我有時自上而下俯視對方,有時反之,不變的是在一階階的行進過程中,細觀母親的五官來猜測手勢及跨出的雙腳。
閱讀韓國諮商師金善英此書《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好似回到階梯遊戲的場景,我有時自梯上俯看母親,有時自下方仰望,對方距離太遠時,渴望拉近;快要迫近時,又慌張逃離。小時我處處模仿她,長大後則事事叛離,出自她子宮的我想要將真正的自己生出來。也許觀看母親的時間長達數十年,飲食習慣、習性舉止長久習染,我活成了她。
後來我身兼女兒與人母,對書中提到的數十種母女惡劣關係捏了把冷汗,過度保護、設下種種期望值、討拍……母親的教養正被我複製著。我父親是中學教師,不知母親是天性使然或是受配偶影響,她的教養過程,「老師」角色已超越「母親」,甚至比學校老師嚴苛──坐姿吃相、課業、品行、擇友……均是高標,我的所有努力僅達及格。如此互動是「控制──討好」,往後,我跌倒時不再是撒嬌求安慰,而是掩飾,因為我母親給予的處方箋是「妳應該……」、「妳不應該……」。看了此書,才恍然自己為何喜歡看幼兒學步,因為孩子跌撞時,大人會趕過去抱抱,安慰不哭,我通常是被要求自己站起來。人與人之間的語言若能像徐風之下的浪,緩緩推向岸頭,湧上一些沙再慢慢退去,有些東西沖來又帶走;但我家母女的互動是狂風洶浪,岸石被侵蝕出坑疤,甚至被捲入海中。
書名有著怵目的「討厭」與「壞」,看似遠離,實則是省思、修補,在靠近與遠離的拉扯中跌撞、平衡,最後共存。遇過真正對母親絕情的兒女,他們選擇對母親無視,「討厭」與「壞」尚且有溫度。
作者有三位母親──生母與兩個繼母,後兩位真的如同刻板印象中的後母,因此作者成年自組家庭後,將自身的苦痛與對親情的渴望投射到下一代,在女兒身上傾注了滿滿的愛,滿到溢了出來。閱讀過程,我們隨著作者歷經……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