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神秘跟蹤客
正值夏末時分,某北德城市的內陸港口,有海港工人發現一具男屍漂浮在水面上。工人立即報警,告知警方他在離海港斜坡約五公尺處發現屍體,海上警察值勤小組將屍體打撈起來,從打撈船上即以無線電通知緊急救護小組待命。但以現實情況來看,任何醫療救護措施均為時已晚,因為從外觀上初步判斷,屍體早已經嚴重腐爛。
海上警察值勤人員將死者放置在打撈船甲板上,死者身著牛仔褲及防風夾克,夾克拉鍊是拉起來的,夾克下有一件T恤,左腳僅著網球襪,右腳則光腳。
負責員警試圖從死者濕透又髒污的衣服裡,翻找身分證或任何可以證明身分的文件。最後在死者夾克內袋發現,除了幾張濕透發爛的紙鈔,還有名為侯格‧維內特的身分證,現年二十八歲,居住地為距離該內陸海港僅幾公里的小鎮。雖然二十八歲的年齡看起來似乎與死者符合,但由於屍體腐爛,難以辨識面貌,無法與身分證上的照片進行比對。負責員警將維內特的相關資料轉給勤務總部,試圖從那裡調查他「在警方紀錄中是否有案在身」,簡單地說,確認這個人是否被申報為失蹤人口或前科紀錄,甚至是通緝犯等。
海上警察針對屍體進行進一步檢查,發現胸部位置的T恤上有裂口狀的破損,員警於是掀開T恤:死者胸部位置有多處刺傷,因此海港浮屍命案初步判定為兇殺案。
兩小時後,死者被送往法醫中心,負責此案的檢察官、兩名熟悉此案的刑案偵查組員警已經在中心等候,還有一名員警在旁負責攝影以及現場跡證維護。對於疑似兇殺案的案件,原則上解剖屍體時必須有檢察官在場。根據德國刑事訴訟法(StPO),此舉雖然可依負責檢察官的判斷,決定是否參與解剖過程;然而在柏林,只要涉及兇殺案,進行屍體解剖時,檢察官就必須在場。此外,檢察官也會在解剖前先造訪案發地點或陳屍處,進行拍照存檔,而不是等待稍後的報告和照片。
但無論如何,負責調查員警在解剖時一定要到場,相關負責人員才能即時進行訊息交換。例如,解剖結果可以馬上讓在場的刑事偵查組員警從屍體上看到相關細節。
初步屍體勘驗後,我可以證實海上警察所看見的:夾克和T恤上有四道微斜、介於約一點二至一點八公分長的毀損痕跡,符合死者胸部四道刺傷痕跡。由於死者穿著這套衣服浸泡在水裡的時間很長,因此衣服對應位置未見血跡反應,也不足為奇。該處毀損切口平整,邊緣處並無缺口痕跡,顯示作案兇器可能是一種利器。除此之外,死者衣物上並未發現其他割痕或刺傷痕跡,上衣或牛仔褲上皆無。長時間浸泡水中而褪色的黑色人造皮帶上有個皮製刀鞘,但刀子已不知去向。
屍體勘驗過程中,在場的一位刑案調查員警接獲同事來電提供的新訊息:
十一天前,侯格的父親阿佛萊德‧維內特曾至警局申報兒子失蹤。當時他向警方陳述,他的兒子失蹤前幾個星期行為異常,和平常截然不同:這段時間,侯格曾打過幾次電話給父親,有時是半夜,有時是凌晨,他不斷「胡言亂語」,聲稱有很多人在跟蹤他。一開始父親建議他報警,但侯格一口回絕。後來侯格的電話內容一次比一次荒謬,直到有一次他告訴父親,他猜測跟蹤他的人可能和國際秘密組織有關,他們想吸收他成為組織的一員,如果他拒絕,對方一定會殺了他。這時他父親覺得事有蹊蹺,急切地建議他去看心理醫師。不久後,侯格怪異的電話突然不再出現,結束得就像一開始那麼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