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接到利根川首相的電話後,龍崎一清依然保持著一貫的冷冽表情。
龍崎坐在位於老爺飯店七樓,可以近距離眺望國會議事堂的私人事務所的沙發上。不需要首相催促,他也很清楚地意識到,國民航空發生了航空史上最大的慘劇,遭到輿論嚴厲批判後,必須確立新體制,這也是國家的當務之急。
龍崎一清被稱為首相的『地下參謀』。戰爭時,他曾經是大本營的參謀。在戰敗的八月十五日傍晚,參謀總長命令他:『目前已經無法用電話和電報說服關東軍司令部了,你立刻做為大本營的特使,去向他們傳達聖旨。』他身負這項重大的任務,立刻搭軍機前往新京。結果,與五十萬名關東軍官兵一起淪為蘇聯軍的俘虜,承受了十一年殘酷的命運。
當他被釋放回國時,已經四十五歲了。靠著親戚的關係,進入一家資源開發公司工作,但他曾經在大本營當參謀的經歷使他受到賞識,因而受聘參與了日本進入經濟成長期時基本經濟方針的立案,同時還擔任政府諮詢機構的委員,再度從事與國家有關的職務。
尤其是利根川在組閣半年後,成立了臨時行政改革推動審議會,由日本經營者聯盟的會長擔任審議會長,龍崎被推選為會長助理,首相經常直接詢問他的意見,因此,他逐漸獲得了首相的『地下參謀』這個稱呼。
照理說,在戰敗時無法成功地將五十萬官兵帶回來的人,不應該繼續出現在政治舞台上,但是,當有人再三懇請他為了促進國力恢復,為國家盡一分力時,他終於忍不住動了心。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成為了政治中樞的一分子。
當國民航空遭到全國民眾責難之際,利根川首相希望盡早為國民航空研擬安全對策,龍崎也有同感。
這十三年期間,國民航空總共發生了十一次事故。必須讓目前的經營團隊早日退居幕後,從財界尋找領導能力強的人接手,徹底掃除靠國家撐腰的鐵飯碗心態。
這個人選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必須有強烈的使命感。第二,必須有經營重建的經驗,尤其必須對勞務方面十分精通。第三,年齡不能超過六十五歲,可以實際投入工作。要找到同時符合這三項條件的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今以高科技、理財為主流的財經界,在勞務、工會對策上具有優秀手腕的人才真是少之又少。接到首相的授意後,他經過千挑萬選,將目標鎖定在日本化成會長、東洋電工社長和五井船舶會長這三個人身上,尤其是五井船舶會長,更是重點人選。船與飛機雖然不同,但同樣都是運輸業,而且五井船舶會長與相關政府機構之間的關係也相當良好,因此龍崎力邀他擔任國民航空的社長。沒想到,竟然遭到他斷然拒絕。這三個人選都說,國民航空的工會組織四分五裂,勞務問題太棘手了。再加上對事故沒有責任的第三者要默默地向家屬道歉,有時候甚至要跪地賠罪,不僅太沒有道理,也顯得惺惺作態。
所以,龍崎目前中意的人物真的是最後的人選了。他很懊惱自己為什麼沒有早一點想到他。然而,對方是關西財界的人物,彼此素不相識──話雖如此,但是現在已經沒有時間請人居中牽線了。
龍崎考慮再三,最後下了決心,撥通了事先已經打聽到的那個人的電話。
然而,對方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