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鬼店》、《牠》並列,
史蒂芬‧金三大經典代表作終於出齊!
美國當代圖書館讀者票選「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他是正午時分穿過玉米田間的一道陰影、一陣冷空氣,
是站在電桿的電話線上盯著你看的一隻烏鴉。
而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了解他的力量有多可怕……
末日之後,新世界的景象是如此荒涼:舊體制毀壞殆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也已經滅絕。在這個世界裡,少數的倖存者必須在驚慌失措之中選邊站——或者只能被選擇。
跟隨著夢境的指引,史都華一行人和來自紐約的浪子歌手賴瑞、聾啞青年尼克、藍領工人勞夫與私校女教師娜汀,這群只佔統計學上百分之零點六、對病毒免疫的「幸運兒」,餘悸猶存地穿越浩劫後的美國大陸,來到內布拉斯加州。那裡有著夢裡的玉米田、用輪胎做的鞦韆,以及彈著吉他吟唱上帝神蹟、已經一○八歲的愛碧嘉老媽。而唯有站在她那衰老脆弱的肩膀上,他們才能對抗那個從夢境中窺視的無臉男人,他們最恐怖的夢魘……
在史蒂芬‧金眾多的作品中,《末日逼近》堪稱是讀者的最愛,與《鬼店》、《牠》並列史蒂芬‧金的三大代表作,而這部「完整版」則是史蒂芬‧金送給所有金迷的禮物。這是一部攸關人類存續的預言,你將為書中真實的描寫感到毛骨悚然,甚至二○○九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爆發時,《末日逼近》與書中的恐怖病毒「奇普斯隊長」立刻成為推特上最熱門的關鍵字,本書影響之深遠,由此可見一斑!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科幻毒瘤】林翰昌專文導讀!
【奇幻名作家】Div‧【文字工作者】冬陽‧【名作家】伊格言‧【影評人】老嘉華‧【影評人兼書評人】佛洛阿德‧【資深推理迷】杜鵑窩人‧【恐怖、推理名作家】既晴‧【恐怖、奇幻跨界名作家】星子‧【時事觀察者】個人意見‧【名作家】張草‧【驚悚小說名作家】笭菁‧【文學評論家】銀色快手‧【文字工作者】劉韋廷‧【影評人】膝關節‧【名導演】蘇照彬‧【奇幻名作家】護玄 極力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末日逼近》這部超巨篇作品充分展現了史蒂芬‧金「滴水穿石」的文字蓄積力,讓如今看來已顯老套、缺乏新意的末日題材仍有強大的吸引力,帶領讀者感受那惡疾步步進逼所帶來的折磨損耗,以及善惡二元衝突對抗所生的洶湧波瀾──更令人驚嘆的,這還是他三十五年前便已構思寫成的故事!」——【文字工作者】冬陽
「不論多少後輩追循逼近,恐怖懸疑方面,史蒂芬‧金還是首屈一指!」——【資深推理迷】杜鵑窩人
「一部三十多年前的小說,描述秘密實驗室意外洩出致命病毒,整個世界毀滅,接著,新的世界、新的社會、新的善惡觀,重新建立——這個設想,啟迪了日後無數的末日小說、末日電影、末日漫畫、末日遊戲……如今,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依然深陷於『末日狂熱』狀態,不可自拔,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當然是這部《末日逼近》了。」——【恐怖、推理名作家】既晴
「我實在覺得史蒂芬‧金是當代美國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瀰漫濃厚美國氣息不說,就連他的崛起暢銷也是一齣活生生的美國夢!」——【時事觀察者】個人意見
「當超級流感病毒快速席捲全美各大城市,我們看見絕望的盡頭,人性的矛盾與掙扎,倖存者之間存在著另一種善與惡的戰爭,宛如《聖經‧啟示錄》預示著人類可能面臨的未來處境。故事非常好看,幾乎是目不轉睛的看著一幕幕走向地獄之路的畫面,可說是發揮了想像力的極致,順著文字不停地翻頁,讀來欲罷不能!」——【文學評論家】銀色快手
「《末日逼近》不只是個關於善惡之戰的故事,更是左派與右派之戰、民主與獨裁之戰。史蒂芬‧金利用對於末日情境的想像,探究人性與政治的關聯,同時更嘗試藉由創作故事來尋找屬於他自身的答案。表面上,這是本大受歡迎、精采無比的通俗小說,但究其內裡,你會發現,《末日逼近》更是金耗費最多心力,同時最具野心的一次探問過程。」——【文字工作者】劉韋廷
「一個故事要講得動人,說故事人通常必須讓角色『附身』在自己身上(或說『進入角色』)。讓兩三個角色『輪流附身』一般不是問題,但若是有幾十個角色不斷上身,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觀,作者要不是有嚴重的人格分裂傾向,就是他那種幻想的童真跟童趣能從小一直保留到現在,史蒂芬金無疑是後者。這是一本好看的書,歡迎進入一個童心未泯的人所建立起來的一個幻想世界。」——【名導演】蘇照彬
「世界上最大的恐懼不是死亡,而是看著自己一步一步、無能為力的為黑暗或一切所沉淪與覆蓋。也許是身體,也許是靈魂,也許是每天、每個人,也許是最終結束。就像逆轉的花,只能看著周遭像花瓣一樣緩緩地將你包覆、壓迫、扭轉、勒緊,直到再也呼不出氣息;直到有一天,將再度綻放,然後潰爛。——即使經過如此多年,史蒂芬‧金的故事依舊令人餘韻無窮。」——【奇幻名作家】護玄
【導讀】
《末日逼近》──浩劫之後的眾生相
【科幻毒瘤】林翰昌
座落在你面前的這本(照實際情況來看,恐怕是好幾本)厚度超過一千六百頁的龐然巨物,是史蒂芬‧金在一九七八年推出、以本名發表的第四部長篇作品《末日逼近》。也許你已經讀過金爺自己的開場序言,得知當年的版本受到出版社決策的影響,忍痛「自宮」了四百餘頁,直到一九九○年才又重新補完,順便也把故事時序往後推到九○年代,同時「翻修」故事當中所提及的文化背景。
無論是原始版或是擴充版,這麼龐大的故事,架構卻出奇地簡單,用一句話來表示,就是「毀滅性災難←生還者集結重建←正邪對決」的三步驟,分別對應到書中的三卷。同樣的情節發展在科、奇幻作品中並不少見,同屬名作之林的,尚有《奇風歲月》作者羅伯‧麥肯曼(Robert R. McCammon)的《天鵝之歌》(Swan Song,1987),以及去年正當此時國內才出版譯本的加斯汀.柯羅寧《末日之旅》。當然,題材近似、結構相仿的作品未必就一定是後者「抄襲」(參考、致敬,管他什麼樣的字眼)前者;譬如《末日之旅》所攙入的不死吸血鬼設定,就很難令人不聯想到時下幻想文類風潮的影響。就連本書也有其創作源頭:金在非小說作品《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1981)曾提及喬治‧史都華(George R. Stewart)《地球存續》(Earth Abides,1949)乃是本書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同樣描寫疫病造成絕大多數人口滅亡,少數倖存者如何集結與重建人類社會的過程。不過《末日逼近》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並非故事劇情有多麼創新、特出,而是在於金爺一字一句所塑造的人物群像。
儘管善惡雙方集團是以愛碧嘉老媽和「暗黑男」蘭道爾‧佛來格為核心所構成,故事卻是從一大群看似毫無關聯的角色描寫做為開端。讀者一定得耐住性子,以近距離觀察角度,透過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好好認識史都華‧瑞德曼、法蘭‧高斯密、賴瑞‧昂德伍、尼克‧安卓斯等焦點人物。本書開頭進入門檻較高的原因,恐怕也在於作者不吝惜篇幅將次要角色和事件細節交代得一清二楚,使得讀者必須花費一點心思,才能逐步釐清劇情的真正走向。
如此細緻的人物刻劃並不局限於正派人士。個人以為金爺對於反派人物的描寫更為突出。暗黑男的有趣程度就明顯高過愛碧嘉老媽(只是她的存在另有用途),單純為惡的垃圾男前往拉斯維加斯(還有哪座城市更適合當作黑暗據點?)的過程一直都很有戲;內心始終離不開黑暗感召的哈洛‧勞德和娜汀‧克羅斯,其心理層面與外顯行為的衝突比起正直主角更有故事張力。比較可惜的是,這麼多鮮活的人物,偏偏無法靠自己在故事中跑出劇情,只能如同愛碧嘉老媽所揭露的啟示,像棋子一般任憑上帝和撒旦擺佈,正邪雙方皆然。
浩劫之後如何重返文明的過程,則是正邪對決之外,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博爾德自由地區」的好人群基本上以直接民主做為基礎,在不破壞此形式原則的情況下維繫一套小型政府組織,由社會學家葛倫‧貝特曼毫無保留地「示範」民主政治的種種玩法;另一邊,暗黑男利用自身的特殊能力震懾眾人,建立以他為尊的獨裁統治。就恢復「物質文明」的效能來看,後者明顯快上許多,然而卻也完整保留文明所帶來的禍害。這個部分或許呼應到作者將本書打造成具有當代美國版《魔戒》的意圖,但並不意味著金爺完全否定文明的好處與貢獻。從自由地區還是渴望享受電力等設施就可見一斑。本書取法自《魔戒》的跡象尚有數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發掘。就算看不出來,也不必特別放在心上,畢竟它還是一部完整、獨立的作品。
閱讀《末日逼近》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因為它太精細、太繁瑣、太漫長,長到有時候都不免懷疑是否撐得下去。但只要每回展卷時多撐一點點,它就能夠帶來很大的感悟。這豈不就是人生嗎?
林翰昌,科幻毒瘤,出沒場域為「科幻國協毒瘤在臺病灶」
http://danjalin.blogspot.tw
◎本文在書籍名稱後方加註原文名稱與原文出版年份的,均為目前市面上未有發行繁體版的作品。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