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之掌

MIROKU NO TE

  • 作者:我孫子武丸
  • 譯者:劉姿君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08/01/08

  • 定價:260元
  • 優惠價:79205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376-1
  • 系列:推理謎
  • 規格:平裝/27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推理.驚悚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導讀〉淺談我孫子武丸及《彌勒之掌》 【推理作家】既 晴



得知我孫子武丸的《彌勒之掌》(二○○五)即將出版,我心中的雀躍真是難以形容。不只是因為這部作品在推理文壇獲得了高度評價,更因為在所謂的『京都慢筆作家俱樂部』中,我孫子武丸正是靠了它,才終於擺脫『會員資格』。

二○○七年結束,新本格浪潮終於屆滿二十週年。隨著出版社對推理小說的日益重視,近幾年來大量地引介譯入,也使讀者對這股令日本現代推理文壇趨之若鶩、不斷開枝散葉的創作浪潮,得以窺見愈來愈清晰的面貌。

雖然,這段瞭解過程似乎有些『時空錯亂』──例如,先出版了一位作家達到巔峰的成熟代表作,然後再回頭早年的青澀習作,於是產生『這個作家為什麼愈來愈退步』的錯覺;或者,使用了類似詭計、類似佈局,具備創意傳承關係的兩部作品,原著的發表時間在日本其實相隔好幾年,結果在台灣的出版時間非常接近,而導致『謎底很好猜,最近很多作品的答案都差不多,已經開始感覺厭煩了』的議論;甚至,由於對原著發表當時的社會背景並不清楚,所以出現『這種作品怎麼可能是傑作』的感想。

事實上,對作品的適切理解度,也許可以藉由導讀或解說的引導來稍作彌補。然而,連試圖理解都沒辦法的,說起來還是尚未翻譯的空白處。

『空白處』所造成的誤解,經常發生在『只翻譯了一部作品』的作家身上,或是『只翻譯了這個作家某一小段時期的兩三部作品』。尤其是當一位作家出道可能超過十年以上,他的創作路線很可能出現大幅度的變化,例子不勝枚舉。

在新本格浪潮的二十年間,最令人望穿秋水的,就是『講談社第一期作家』的翻譯狀況。掀起浪潮的領旗者綾辻行人雖然『完整』,但隨後出道的歌野晶午、法月綸太郎、我孫子武丸等人,則是一直到非常晚近才陸續在台出版。

這四位以講談社Novel叢書為活躍舞台、由島田莊司推薦出道──包括他們的筆名,也是全部由島田研究過姓名學所取定──的『第一期』作家,除了歌野是想當作家才開始研究推理小說以外,其他三位都是京都大學推理研究社的成員,很早就對推理小說有相當深入的瞭解,但若比較四位作家的長篇處女作,綾辻的《殺人十角館》(一九八七)其精采度、經典性自不待言,個人認為我孫子的《8的殺人》(一九八九)亦頗為可觀。

本名鈴木哲的我孫子武丸,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兵庫縣。就讀京都大學哲學系期間,加入推理研究社,第六年時休學肄業,登上文壇後,遂以作家為正職。

相對於綾辻強調陰慘氣氛描寫與心理盲點佈置,法月自許為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正統解謎的繼承人,我孫子的作品路線則充滿了謎團的遊戲感與佈局的實驗性。

《8的殺人》以降的初期三部作,屬於『速水三兄妹』系列──主角為擔任警部補的長男恭三、經營咖啡店的次男慎二,以及推理迷女大學生的小妹一郎。筆觸輕快明朗,洋溢漫畫式的喜劇情節,與其他三位作家含藏哀愁氣息的青春推理,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在解謎推理的佈局手法上,《8的殺人》仿效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一九三五),也收有一段我孫子綜觀古今密室類型的理論分析〈密室講義〉。《0的殺人》(一九八九)裡一開頭就是『嫌疑犯名單』──我孫子提示讀者,兇手一定是名單裡的人;在《梅比斯環的殺人》(一九九○)中,甚至一開頭就告訴你誰是兇手──實驗性非常強烈。

也許是為了持續追求嶄新的實驗效果,我孫子對於系列型的創作不太熱中。他很快地結束了『速水三兄妹』,立刻展開另一個『人偶』系列。這個系列的偵探設定相當奇特,是一位害羞的腹語師昭永嘉夫──手上所操縱的人偶鞠小路鞠夫,搭檔則是幼稚園老師妹尾睦月。

鞠小路雖是沒有生命的人偶,但象徵了昭永的另一面性格,代替有思考能力卻無法面對群眾發表推理的昭永破案。

『人偶』系列同樣是幽默推理,目前發表了兩短篇集與兩長篇。因為也有戀愛小說的元素,而且漫畫家河內實加將這個系列改編為推理漫畫,使這個系列比單純搞笑的『速水三兄妹』更受讀者歡迎。

我孫子尚有以喜歡電玩遊戲、漫畫的青年萩原為偵探的少年推理『我的推理研究』系列,目前有收錄一部四篇作品的中短篇集《少年們的四季》(二○○三);以及將背景設定在未來、洋溢的冷硬派科幻推理『腐蝕之街』系列,有《腐蝕之街》(一九九五)與續篇《屍臘之街》(一九九九)。

相對於數量不豐的系列型作品,真正讓我孫子奠定其作家地位的,還是他的兩部非系列作品──《偵探電影》(一九九○)與《殺戮之病》(一九九二)。

《偵探電影》是我孫子的第一部非系列作品,故事描述一位天才導演大柳登志藏,在一部推理電影製作期間無預警失蹤,雖然所有的場景都已拍攝完畢,卻不知導演準備如何剪輯,所以沒人知道電影結局。然而,眼看電影上映時間愈來愈近,導演卻遲遲不出現,眾人只好自立自強,從這些片段的場景中尋找線索,找出真兇,剪出正確的版本。

這部作品具備了小說包電影的『作中作』特性,加上獨特的佈局處理,使我孫子漸獲文壇認同。

兩年後的《殺戮之病》,我孫子的佈局技巧更是精益求精、更上層樓,將爭議性極大的『姦屍』題材結合精采絕倫的詭計,引發了非常廣泛的迴響,從此確立作家地位,成為繼綾辻以《殺人時計館》(一九九一)贏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後,第二位得到文壇普遍認同的講談社新本格『第一期』作家。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日本推理文壇,不斷冒出頭來的強力新人陸續登場,無論作品質量、創意,很快地就超越了這幾位『第一期』作家。接下來有一段漫長的時間,是這些作家的沉潛期。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