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第一章
常常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
生活習慣及飲食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很多人因工作忙碌三餐不定時,閒暇時喜歡呼朋引伴去吃大餐,感覺上好像是在犒賞自己,其實是一種傷害身體的行為。以台灣上班族普遍的生活習慣來看,經常外食、缺乏運動、長期待在冷氣房裡,身體抵抗力會越來越弱,容易疲累也經常感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常常聽信偏方或買維他命、健康食品等食用,以為透過這些補品就可以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其實,這些都不是善待身體的正確方式。
愛自己,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法。如果愛自己,很多不正確的行為不會再發生,身體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慢慢地回復到它本來的樣子。本書一開始針對幾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或生活飲食習慣,提出了幾個問題。建議讀者,常常檢視自身這些問題,看看自己是否善待自己的身體,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比較好呢?
你有好好地吃飯嗎?
早餐沒吃、暴飲暴食、重消夜、忽冷忽熱、倉卒進食……等,都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錯誤飲食習慣。吃得太多、吃得太快或吃得不專心都是導致腸胃出毛病的原因,在不對的時間吃飯更是個致命傷!
吃飯時間不對,小心成為新陳代謝症候群
大部分的人習慣將晚餐當作主餐,吃了很多但身體沒有辦法像白天一樣消化掉熱量,卡路里就慢慢地堆積起來,而且多數都堆積在中圍,而形成了蘋果型的身材,對於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血管疾病等都是很大的危險因子,也就是現在的新陳代謝症候群。
吃需要的食物,比吃喜歡的食物重要
有位媽媽帶著她的兩個孩子前來求診,母子三人都很胖,而且營養不良。老大小學六年級,有過動的傾向,小小年紀不但有脂肪肝,尿酸、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過高,走路都會喘。老二才小學二年級,很愛吃肉,不肯吃菜,三酸甘油脂也偏高,脾氣不好又很沒有耐性。
我與這位媽媽討論他們的飲食習慣,發現他們家大部分是吃外食,而且學校老師會以糖果作為獎賞,兩個孩子都吃了很多沒有營養的卡路里。由於過動兒與防腐劑、色素等有關,於是我請她與學校老師商量,以後不要再給孩子糖果,如果孩子想吃零食,也只能給水果。同時,我對老大說:「聽說你在學校都被笑小胖子,你想不想瘦下來呢?如果你再不瘦下來的話,以後就變大胖子喔!」
兩個孩子大概是不想再被同學笑了,他們不再偏食,不但避免甜食也吃蔬菜水果。一段時間後,原本過高的指數很快就降下來,精神也比較好,孩子也變得較有自信了。
均衡的飲食對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四肢無力、精神委靡、過動兒、自閉症等等,很多都是飲食出了問題。許多父母常抱怨孩子偏食,不知該如何是好。其實,孩子偏食大部分與父母的態度有關。很多父母會問孩子想吃什麼,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然而,孩子只會挑他們想吃的東西,根本不會考慮到營養的問題,如果媽媽總是依照孩子的喜好做飯,孩子很容易營養不良。
其實,我們能以一個星期的營養均衡,作為買菜的參考。一般來說,一個星期需要三十到四十種不同的食物,如果買菜時已經計畫好未來一週的食物,不僅能夠兼顧到不同口味、顏色及種類,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也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如果孩子挑食,不肯吃飯,那麼到下一餐之前,也不要讓他再吃其他食物,因為孩子餓了自然會吃父母準備的食物。然而,現在的孩子完全不愁沒有替代食物,正餐不吃、吃零食的孩子多得是,那種餓了才吃的本能也漸漸被扼殺。父母應該樹立一個好榜樣,不要偏食,讓孩子有個好模範,如果父母也飲食無度,孩子自然有樣學樣。
脫離甜食,遠離疾病
現代人嗜吃甜食,飯後甜點、餐間的零嘴、奶茶、下午茶,都脫離不了甜食。然而,甜食對身體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是很多疾病的主因之一。(參考第三章關於「少吃糖,抗老化」。)
吃飯不可一心二用
很多人常常一邊吃飯一邊看新聞,如此不但會影響咀嚼,看到負面的新聞時還越看越氣,影響消化。因為當人的情緒氣憤時,交感神經一上來,副交感神經就會下去,而負責吸收消化的是副交感神經,所以比較不容易吸收與消化。因此,最好在輕鬆的環境下吃飯。如果情緒緊張、心情不好,倒不如先不要吃,等心情比較好了再進食,以免胃不舒服。
絕對要細嚼慢嚥
消化的過程從嘴巴開始。一旦食物進入嘴巴,即開始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消化程序已經啟動。即使牙齒不好,將食物榨成汁後食用,進食時還是應該含在嘴裡並咀嚼一下才不會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