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健康常識騙了:你不能不知道的50個健康真相

  • 作者:井上健二
  • 譯者:劉姿君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1/12/30

  • 定價:250元
  • 優惠價:79198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803-812-7
  • 系列:真健康
  • 規格:平裝/22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健康養生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大腸的皺摺中有宿便殘留



便秘嚴重時,大腸內會累積「宿便」──你曾聽過這種說法嗎?

就像蛇腹狀的洗衣機排水管一樣,大腸內有皺摺,而沒有排出去的大便就逐漸累積在皺摺與皺摺之間。最後宿便開始腐敗,產生有害毒素,危及全身……聽到這種說法,心情不免憂鬱起來。

但是,用不著擔心。

腸壁上有皺摺(環狀皺摺)的是小腸,大腸裡面並沒有像這樣的皺摺。看內視鏡所拍攝的大腸照片,內部是光滑的,沒有可供大便藏身的縫隙。

之所以會誤以為大腸有皺摺,大概是因為大腸的蠕動運動。

所謂的蠕動運動,是腸壁像尺蠖蟲一樣一伸一縮,將腸裡的內容物往出口(直腸與肛門)推動的運動。在伸縮的瞬間,腸壁會形成皺摺,但就像運動場上的觀眾做出波浪動作一樣,形成皺摺的地方不斷在移動,因此沒有任何地方可供宿便藏身。

即使如此,相信有宿便的人當中,也有人堅持「就算斷食幾天,還是會排便。那就是宿便」。但是,研究大便的內容之後,就能了解為何斷食還是會排便。

大便的70~80%是水分,其餘20~30%的固體中,有一半是膳食纖維和脂質等形成的食物殘渣,另一半是腸內細菌與細菌的屍體,以及腸壁脫落的細胞。就算以斷食控制了飲食,但除了食物殘渣之外還是有形成大便的材料,因此有排便也不足為奇。

這則常識是假的,大腸的內部是光滑的,並沒有可以讓宿便累積的地方。


小時候胖,長大以後也容易胖

日本男性肥胖的比例,這幾年直線成長。當內臟脂肪過多,變成內臟脂肪型肥胖,得到代謝症候群併發糖尿病與高血壓的風險就會上升,因此控制體重與體脂肪是很重要的。

此外,還有一些數據更值得我們重視。超過標準體重百分之二十的肥胖兒童一年比一年多,中小學生每十人當中就有一人肥胖。相反的,過瘦的兒童也增加了,標準體重的兒童反而變少。

過去文明病被稱為「成人病」,但代謝症候群並不是只有大人才會得。吃太多、運動不足使內臟脂肪增加,就算是小孩子也會得到糖尿病或高血壓。

無論兒童還是大人,規律的飲食都是預防肥胖的重點。肥胖兒童不吃早餐的情形很常見。所以應該要每天吃早餐,培養一天三餐的規律,改掉深夜大吃大喝的不正常飲食生活。

肥胖兒童激增之所以令人擔憂,是因為小時候胖,長大之後也容易胖。箇中的秘密依舊在於脂肪細胞。


還是有長大之後脂肪細胞仍會增加的例子

人體全身上下的脂肪細胞總共有三百億個左右。這個數量在兒童時期便已固定,過了二十歲,基本上就不會再增加了。

兒童時期肥胖,囤積過多中性脂肪,會使脂肪細胞增加得比一般人多,而分裂出來的脂肪細胞是不會減少的。

人體的細胞約有六十兆個,人體有煞車機制會限制人體不會再擅自增加。然而,當肥胖的情況太嚴重,抑制脂肪細胞增殖的煞車就會失靈,於是脂肪細胞的數量便會增加。由於一個脂肪細胞能收納的中性脂肪的量是有上限的,為了收納增加得太多的中性脂肪,只好讓脂肪細胞增殖。

成人之後新生的脂肪細胞和幼時便擁有的脂肪細胞相比,更容易囤積中性脂肪。所以長大成人後不要再做會讓脂肪細胞增加的事,才是最聰明的。

這則常識是真的,肥胖兒童的脂肪細胞數量比一般人多,而且不會減少。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