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氧氣過剩,也會破壞細胞
缺氧對身體不好,但氧氣過多也同樣有害身體,這在前面已經提過了,理由是過多的氧氣會製造出大量的活性氧,這種由氧變化而成的活性氧會破壞周圍的分子和細胞。
一般認為活性氧是引發老化和疾病的物質,所以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個詞。
顧名思義,「活性氧」是活性過盛的氧氣,如果體內含量過高,活性氧就會不斷地從周圍的分子奪取氫,使其氧化,損害分子的功能,並進一步傷害細胞的功能。活性氧就像黑幫一樣,會大肆掠奪周圍的氫,把周圍的分子及細胞破壞殆盡,壞事做絕,是高度的危險分子。
所以如果體內氧氣過剩,長期下來持續含有大量活性氧,身體自然會出現種種不適,造成各種疾病上身──尤其是癌症,此外還會加速老化,這些狀況都不難想見。
即使如我們平常的呼吸,也隨時都會在體內製造出少量(據說是百分之一至二)的活性氧。不過人體製造出來的活性氧,只要是在預期範圍內的量,都可以輕易地被中和掉,不會造成問題。所謂中和,就是遏止氧化。
換句話說,少量的活性氧,靠我們身體具備的「抗氧化系統」就可以充分對抗,因此不會對身體造成創傷。
可是如果在生活中加入慢跑這類不自然的習慣,就如同每天都一口氣地吸入大量的氧氣,光靠體內的抗氧化系統是來不及中和掉這些活性氧的。
於是,這些無法處理掉的活性氧便在體內胡作非為,漸漸地讓整個身體氧化,對各種生命活動造成不良影響,使得身體健康每況愈下。
想要預防疾病和老化,就必須盡量避免讓體內產生活性氧,這是常識中的常識,而跑步的行為,等於是跟這種常識中的常識當面唱反調。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大家能清楚理解這一點,再好好地去判斷我們究竟該跑步還是該走路。但我不知道人們心裡是不是根深柢固地存有「健康=運動=跑」這種錯得離譜的觀念,仍然有許多人彷彿被這種強迫的觀念押著一樣,就是擺脫不了非跑不可的可悲習性。
這點總是令我苦惱不已,大嘆為何世人不瞭解我的憂慮,執意地不斷往錯誤的方向前進呢?
還是走路最好
相較之下,就像每個人都知道的,「走路」基本上風險是零。
不必擔心「走路不是沒什麼運動效果嗎?」而且走路沒有年齡限制,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走,不需要特別準備,也不用花半毛錢。我認為走路才是最適當的全民運動。
定期進行適度的運動(健走),可以提升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的活性,提高免疫力,這一點已有許多研究數據證明了。
而且走路的時候是副交感神經活躍時,可望讓身體獲得極佳的放鬆效果,血液循環和「氣」的循環也會頓時變得順暢,並且可以活化大腦,好處真是說也說不完。
那麼應該要走上多遠、多久,才算是適度的運動呢?
結論是一天五千到六千步,換算為距離,約是三到四公里;以時間來說,約一個小時是適切的範圍(以一步=六十~七十公分,一千步=六百~七百公尺來計算)。
當然,這是一天的總計,所以把在家裡生活行動的量也計算進去了。除非臥床不起,否則只要像平常那樣在家裡生活,應該就會走到三千步左右,只要多活動一些,隨便就可以走到超過五千步。
換句話說,只要稍微意識到「走路=提升健康=延長壽命」,五千步到六千步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範圍。若是遊刃有餘,在健走的空檔加入腹式呼吸或伸展運動,不必說,對身體健康會更有幫助。
大家必須記住最重要的一點:若想透過運動來改善健康,走路就非常足夠了。
走路絕對不是次好的;不僅不是次好,還是最佳的選擇!或許有許多人都誤會了,實際上「走路」遠比「跑步」對身體有益太多了,所以我們不應該跑。不要貪心,千萬別動起想跑步的歪腦筋,才是為健康著想。
如果無論如何你都想多運動一些的話,則非常推薦可以當天來回的登山活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