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救命的警鈴:耳鳴不需要根治,也不必恐慌,剛剛好的耳鳴,是你最忠實的健康守護者!台灣耳科權威教你不吃藥破解耳鳴的迷思!

  • 作者:賴仁淙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6/04/08

  • 定價:250元
  • 優惠價:79198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2610-7-4
  • 系列:真健康
  • 規格:平裝/20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健康養生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耳鳴不需要根治,也不必恐慌,
剛剛好的耳鳴,是你最忠實的健康守護者。

耳鳴會傷害聽力,而且久了會變耳聾?耳鳴代表耳中風,甚至會導致腦中風?只要多吃維他命B和銀杏就可以治好耳鳴?……耳朵裡有個聲音嗡嗡響不停,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困擾,也因此坊間出現許多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其實耳鳴不是病因,絕大多數的耳鳴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表示有地方出現異常,提醒我們該好好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找出引起耳鳴的真正原因。

睡眠障礙、細菌感染、聽神經瘤、鼻咽癌,甚至偏頭痛、更年期失調、胃食道逆流……都可能會造成耳鳴,所以一旦出現耳鳴的症狀,固然無需緊張,但也不能輕忽大意,而是必須全盤仔細地檢查身體的各個部位,考量耳鳴背後可能隱藏的問題。

研究耳鳴二十年、治癒海內外數千名病患的台灣耳科權威賴仁淙醫師認為,耳鳴並不難治,也不用急著想要根除,只要減少服用藥物、保持耳咽管健康、適時排解壓力、改善睡眠品質,大多數的耳鳴病例在六個月之內都可以好轉。就讓賴醫師帶你打破耳鳴的迷思,從今以後,不再懼怕耳鳴!

關於作者
賴仁淙 醫師

台北醫學院畢業,曾任美國哈佛醫學院耳科及神經耳科研究員、陽明醫學大學臨床副教授、台中榮總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現任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他主張治療耳鳴要「全人思考,以人為本」,盡可能少開藥,減低患者的身體負擔,開設耳鳴特別門診二十年來,診療超過四千個病例,患者遍及海內外。

本身也是詩人的他,擁有人飢己飢的仁醫精神,視病如親,曾當選商周百大良醫。近年來致力於推廣民眾正確的耳鳴知識,並且成立台灣耳鳴學會,造福數十萬人。

另著有《耳鳴,是救命的警鈴》,上市後佳評如潮,不但榮登博客來二○一六年度醫療保健類暢銷書第一名,更帶動海峽兩岸耳科醫學觀念新革命!
內容試閱
前言

治療耳鳴,最需要改變想法的是醫生



二十多年前,我在台中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開辦了耳鳴特別門診,有位醫學院同學的姊夫前來求診。這位在學術界聲譽卓著的哲學系教授,表示自己有嚴重耳鳴和失眠的症狀,這個問題足足困擾了他兩年之久,也讓他無法繼續在大學裡教書,整個人顯得鬱鬱寡歡。當時的耳鳴特別門診大約需等待六到九個月的時間,但我特別替他安排了三天後的門診加號,不料,特診前一天他竟然在大甲鐵砧山上吊自殺了!這件事在醫界引起不小的話題震撼,隔天新聞報導出現「嚴重耳鳴導致患者自殺身亡」的斗大標題,連國立醫院的教授也開始附和這樣的說法。

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這位大學教授被憂鬱症纏身多年,卻從未正視自己精神上出了問題,也沒有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求助,反而三番兩次遠赴西藏尋求另類療法。由於延誤就醫,結果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著實令人惋惜。

耳鳴特別門診中,經常遇到許多憂鬱症及恐慌症的患者。在我的臨床經驗之中,大約百分之十的耳鳴特別門診患者需要轉介到精神科就診。

有人曾經問我:「耳鳴會嚴重到讓人自殺嗎?」

我想起後印象派大師梵谷,他一生中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而他留給後世最深刻的印象,是那幅耳朵纏著繃帶的自畫像。據說梵谷在跟好友高更爭吵後,動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並且在兩年後自殺身亡。梵谷為何如此瘋狂地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又為什麼結束寶貴的生命?有人說是精神失常導致的結果,不過也有傳言說梵谷並非自殘,而是跟高更爭論時被對方砍下了耳朵。當然,事情的真相早已隨著當事人辭世而成謎,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

梵谷的一生充滿傳奇,後人從過往的病歷及書信中發現,他長期遭受耳鳴及暈眩所苦,更推測他可能因內耳的內淋巴水腫而引起「梅尼爾氏病」。治療過梵谷的醫生曾記載,梵谷經常聽到噪音,讓他感到十分痛苦,因此許多人都認為「耳鳴」是促使他走上自殺之路的導火線。

身為一個專門治療耳鳴及暈眩的耳內科醫生,我從梵谷割耳事件中得到許多啟發。正確來說,嚴重精神疾病常伴隨耳鳴症狀,如果不妥善地治療精神疾病的話,有些患者可能出現自殘的舉動。不只是這位哲學系教授,也許梵谷也是飽受精神疾病所苦,才會結束年輕寶貴的生命,和耳鳴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耳鳴是來救命不是害命的

耳鳴的成因很複雜,牽涉的範圍也很廣,包括身、心、靈各方面。診療耳鳴的醫生不能只著眼於耳朵,也不能只憑聽力圖就作出判斷,因為許多內耳的損傷或退化已經存在多年,也就是說,內耳已經報案而且結案了。當耳鳴的響度突然增加,很多時候導火線並不在於內耳。所以,耳內科醫生要像真正的內科醫生一樣,仔細檢查身體的各部位及可能產生的問題。例如鼻子過敏、鼻竇炎、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年期、恐慌症及憂鬱症……都可能是造成耳鳴的原因。若是醫生能夠發揮「福耳摩斯」明察秋毫的辦案精神,抽絲剝繭地找出各種潛在原因,就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在這個醫學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耳鼻喉科醫生必須有一個認知:耳鳴不能只當成聽力的問題來處理,所以只顧耳朵,不管身體其他系統的治療方法早已經嚴重落伍了!耳鳴就如同疼痛一樣,是一種警訊,表示身體正在向你發出求救的電報,通知你身體出狀況了!因此我們可以把耳鳴視為身體的警衛隊。有些疾病是沒有立即生命危險的,如果以疼痛來警示,未免太過沉重,因此身體先以耳鳴來提醒你,尤其是聽覺或附近器官系統出狀況時。例如胃食道逆流患者也可能耳鳴,這是因為胃酸到喉嚨及耳咽管的距離很短,一旦胃酸湧上來時,就可能塞住耳咽管,引發耳鳴。



不開藥的哈佛醫生

很多醫生一聽到患者耳鳴,就會開銀杏或維生素B群來治療,結果讓患者越吃越上火,反而放大了耳鳴的感受。這都是以前不瞭解耳鳴,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會有亂槍打鳥的做法。

一九九一年,我在台中榮民總醫院擔任主治醫生時,有機會遠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擔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暈眩。麻省總醫院是哈佛醫學院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教學醫院,也被媒體評為美國最好的醫院。對於醫生而言,這裡就如同聖殿一般,許多人都渴望……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