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瘦練習:抗老名醫教你永不復胖的秘密,打造完美體脂比例!

  • 作者:簡基城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02/02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7927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5625-8-4
  • 系列:真健康
  • 規格:平裝/224頁/14.8x21cm/普通級/套色印刷
  • 分類:健康養生/生活風格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5大常見案例分析!4大脂質改善要點!2大減重關鍵步驟!

為什麼少吃多動,體重卻依然不動如山?
明明都有乖乖忌口,為什麼健檢報告還是出現紅字?
身材看起來很瘦,為什麼卻罹患脂肪肝?
為什麼長年吃素,竟然還會高血脂?

其實這都是「脂質代謝異常」惹的禍!
人體在正常狀況下,大腦會想辦法自動調節體重,不會過胖。但是當我們長期不運動、飲食不正常,或慢性缺氧、血液循環不良、壓力過大時,就會讓身體進入警覺狀態,並將基礎代謝率調成省電模式,讓多餘的脂肪儲存在體內,才會造成不正常的肥胖以及各種「生活代謝病」。
所以不吃不會變瘦,脂肪也不是越少越好,想要一勞永逸徹底解決脂質代謝問題,就必須改變錯誤的生活型態,平衡「基礎代謝率」,讓身體進入「精瘦模式」,自然就不會復胖。
本書即透過五大常見案例分析,傳授你「要壯不要胖」、「體重剛剛好就好」、「不要害怕吃東西」、「不要害怕膽固醇」等四大脂質改善要點,只要掌握「基礎代謝率」和「內臟正常運作」兩大關鍵步驟,就能讓你輕鬆打造完美體脂比例,重新找回窈窕和健康!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臺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俊旭、【富享生物科技董事長】劉享朗、【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潘懷宗 權威推薦 ●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推薦序――
用科學方法減去一身的負擔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潘懷宗


說到減肥,這可是個三天三夜都聊不完的話題,女人超愛,男人也很想,年輕的各種方法都嘗試,年長的也不時餓個幾餐來挑戰,彷彿是老少咸宜的全民運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到周遭親朋好友鄭重宣布此項計畫。但嘴上說的人多,做的人也不少,可是成功者就如鳳毛麟角,屈指可數,不是半途而廢,就是達不到自己設定的目標而放棄,僥倖瘦下來的也不用太高興,稍微鬆懈一下下,就復胖回來了,這時不禁要大嘆「怎麼連喝口水、吸口空氣就會胖呢?」接下來,不甘願者會把上述過程再做一次(最後的結果大家應該可以猜得出來),大多數人則是自我安慰,肉肉的其實也不錯,美食當前,何必跟自己過不去?等到哪天被嫌了、衣服褲子穿不下了,或是健康檢查亮起紅燈,才又信誓旦旦說「我要開始減肥了」。
也有人的外表、身形看起來都OK,平時努力恪遵各種健康守則,少油少鹽少糖、不碰油炸物、多吃蔬果、多喝水、規律運動、不菸不酒、生活起居正常,外人看來簡直是難得的「養生戒口奇葩」,但仍拚命想降到書裡或是網站上所說的理想數字而不可得,讓人不免疑惑起來,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坊間的減肥資訊多如牛毛,各有各的理論說法,各有各的擁護支持者,但在這些眼花撩亂的方式中,我到底適合哪一種?其實,撇開那些亂七八糟、胡說吹噓的旁門左道,很多的減肥法都有其脈絡可循的道理在,但深究下來,我們是不是沒掌握到一個實質存在的「眉角」來努力,才導致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所以,有興趣的讀者就該好好看看這本書,了解主要敵人在哪?重兵又該置放何處?再來進行減重大業。
簡醫師的專長是分子醫學,先不要被這個專有名詞「嚇到吃手手」,淺顯易懂的說明和簡單扼要的論述,再輔以實際案例的分析,正是本書的特色。例如他提醒我們,不要將脂肪汙名化,脂肪也不是越少越好,它對身體的好處多多,端看我們如何利用人體自有一套機制「基礎代謝率」來加以調控。想要減重,請先了解脂肪的特性之後再出發,而不是盲目看到脂肪這兩個字就一路喊打,吃什麼喝什麼都要追求「零脂肪」,生怕「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人的身體是一部精密的儀器,若要健康且減肥有成,就得遵循千萬年來既有的運作法則,進入「精瘦」模式,吃得多不代表一定會變胖,吃得少也不見得瘦到剛剛好,簡醫師在書中詳細闡述「精瘦」所代表的意義,期望讀者不再陷入惡性循環中。
你是朋友眼中的「大肚男」、「小腹婆」嗎?你還在忍飢挨餓,苦吞淚水和口水,就只為了穿回以前買的衣服嗎?大腿和屁股的肉要怎麼消除?蒟蒻、寒天,還有那個難吃的代餐包到底要吃多久?……別著急,開卷有益,讓簡醫師這本書幫你「減」去一身的負擔。

關於作者
簡基城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曾在中央研究院生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新竹東元綜合醫院(教學醫院)資深副院長。

在UCLA攻讀公共衛生碩士時,即預見臺灣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於是長期投入抗老醫學研究和臨床治療。回臺後擔任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員工診所院長多年,卻發現這些「高理性人」反而對於網路上取得的保健資訊多有誤解。他主張正確的健康照護哲學應該將重點放在底層生理原理和長期效益上,經常受邀演講,積極推廣健康樂活的理念。

另著有《健康零漏洞:簡基城博士獨創六大系統健康自療法》。

內容試閱
前言――
身體代謝異常,脂肪是殺手


不管男性或女性,誰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及理想的體態,最好外表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許多。當健康機能亮紅燈或身材變得臃腫時,衰老的速度當然就比別人更快一些!近年來凍齡、回春等議題大為熱門,許多人不惜花上大把金錢或時間,就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美魔女或不老男神。
門診中,常常有病患問我:「簡醫師,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我有乖乖忌口,而且也認真運動,為什麼健檢報告還是出現紅字?」、「我都有遵守少吃多動的原則啊,為什麼體重還是不動如山?」這些問題,相信也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
上述狀況,有一個共通的名詞,那就是「生活代謝病」。錯誤的生活型態會導致脂肪異常堆積與分布紊亂,進而造成各種不健康的現象。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導致代謝病,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你可能會覺得疑惑:「平時我都有努力運動,並且好好控制飲食,尤其是大家口中罪大惡極的糖,也是盡可能不碰就不碰!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代謝還是出狀況?」其實,碳水化合物只是跟班的,「脂肪」才是老大,它才是讓人代謝異常的罪魁禍首。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少吃多動」才能避免脂肪囤積的道理,而食物的卡路里會轉換成多少脂肪,這種數學轉換公式也是很多人熟悉的。比較有健康概念的人,不管在吃東西或運動時,可能會熱中於計算自己吃進或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生怕多餘的熱量變成脂肪堆在身上。少吃多動的道理確實沒錯,但卻只是「淺道理」,很少人知道,其實還有一套「深道理」隱藏在背後。所謂的深道理是根據生物演化的結果而來,唯有了解其中的奧秘,才能真正掌握健康。
現代人資訊來源很豐富,不管是網路、電視或報章雜誌,都常報導很多保健養生的方法,告訴……more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