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不僅抗癌,更要活得精采!
臨床心理師/李介文
我曾在林口長庚醫院的放射腫瘤科進行過多年的研究,深度傾聽過數百個癌症患者家庭的故事,深知罹癌這件事,不只是對於一個人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脅,也會讓一個家庭陷入危機之中。然而,太多研究顯示我們的生活周遭到處充滿了致癌物,國人罹患癌症的比例也逐漸上升,我們該如何生活?
此外,若真的罹患了癌症,癌症的治療技術蓬勃發展,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逐漸提高,癌症已經像是個慢性病,只要定期回診檢查即可。但對大部分的患者仍然存在著癌症隨時可能復發的恐懼。
與其他的抗癌書不同,我喜歡本書的地方在於,作者提供了一個「與癌症共處」的觀念,與我在腫瘤科所得到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換言之,無論目前的你是否罹癌,現代人可能一輩子擺脫不了癌症這件事了,不如與它和平共處,接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習慣並且調整癌症所帶來的一切生活改變。
與其說作者是在介紹抗癌的方法,倒不如說是在介紹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身體、心理、靈性、社會四大層面著手,這也符合目前的醫學對於健康的定義。更令我驚喜的是,作者亦將壓力對於健康的影響納入書中,並將心理治療的觀念、放鬆的技巧、價值觀的澄清與追尋等內容納入,更是我們想傳達給社會大眾的觀念。
在我的研究成果中,癌症雖然讓患者的生活一度面目全非,但在重整腳步之後,他們告訴我,似乎從與癌症對抗的過程中,得到正向的力量,包括:感覺自己更堅強、感覺與家人的關係更緊密、感受到他人的幫助、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對於未來有新的方向或想法,以及對於生命意義靈性有更多的體悟。
危機會讓一個人開始思考,但諷刺的是,往往是危機才能讓人願意做出改變。我們何其不幸,癌症的威脅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但這樣的危機,也時刻在督促我們省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鞭策著我們改變。
防癌、抗癌已經變成了一個公共議題,所有的商品只要跟抗癌扯上關係,我們似乎都覺得自己需要,但卻忽略了,健康的定義,是我們要做一個完整的人,不只在於我們怎麼吃,也在於我們怎麼生活、怎麼思考、怎麼與他人互動。
建議大家,可以暫時將癌症放在一邊,如果你願意,參考本書的內容,開始你的健康生活,你所得到的,將會是一個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