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別人跟自己講話時,有聽卻沒有懂。」
「在許多人參與的會議或聚會場合裡,經常聽不清楚。」
「家人或朋友紛紛反應,怎麼講話越來越大聲?」
「細小的聲音,聽起來很吃力。」
「走在路上時,後方有來車或有人在背後呼喚,卻渾然未覺!」
「電視和廣播的音量,越開越大聲……」
如果以上情況出現在你的生活之中,很可能是聽力出了問題。
聽得到不代表聽得清楚,要確認聽力是否正常,需要經由醫師專業診斷和聽力師儀器檢測,包括接受純音聽力測試、中耳鼓室圖測試與語音聽力測試等,來評估整體的聽力狀況。聽力閾值介於二十六~四十分貝者,屬於輕度聽損;聽力閾值介於四十一~五十五分貝者,屬於中度聽損;當雙耳(優耳)聽力閾值超過五十五分貝,即達到領聽覺障礙類身心殘障手冊的標準。
聽覺是我們與外界溝通很重要的橋梁,若是聽力出現問題,除了帶來生活中的種種不便,久而久之,也會導致內心猜忌不安、害怕與人接觸、自信心不足,因而產生社交退縮、憂鬱及焦慮等問題。
人到了一定年紀,任何器官都會衰退,包括聽覺系統。根據台大醫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劉殿楨教授表示,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之中,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有聽損狀況;從事聽力師的過程中,我也看到許多老人家為「重聽」所苦,無法與人正常地交談、互動,最後不得不把自己關在家裡,過著獨居老人的生活。由於他們的大腦長時間接收刺激不足,導致認知功能退化,無形之中增加了失智的風險。原本辛苦了大半輩子,應該是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的時候,卻在人生下半場陷入愁雲慘霧之中,甚至成為家人的負擔,著實令人惋惜。
聽損問題不是老人的專利,隨著環境噪音的增加和科技產品的普及,出現聽損問題的年輕族群也越來越多,像是有些人習慣長時間配戴耳機來聽音樂、使用手機,不管是工作、念書、通勤、睡覺時耳機都不離身,很容易對聽力造成傷害。此外,生活和工作壓力、過度操勞、經常熬夜、飲食失調、用藥不慎也是聽力受損的來源,有位知名歌手就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引發「突發性耳聾」,錯過了黃金治療期,左耳聽力僅剩下六成,演藝事業大受影響。聽損年輕化的趨勢可說是一大隱憂,了解正確的聽力知識和照護觀念更是值得每個人重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