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法國式教養,讓父母好輕鬆,孩子好快樂!

BRINGING UP BEBE:ONE AMERICAN MOTHER DISCOVERS THE WISDOM OF FRENCH PARENTING

  • 作者:潘蜜拉.杜克曼
  • 譯者:汪芃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2/12/27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803-848-6
  • 系列:親愛˙關係
  •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親子教養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跟著法國媽媽重新認識妳的孩子,和妳自己!

連虎媽蔡美兒都佩服:真正令人大開眼界!
榮登亞馬遜書店、週日泰晤士報排行榜雙料暢銷冠軍!

在巴黎生了女兒後,美國媽媽潘蜜拉原本認命地以為從此大概就會忙得沒有自己的時間,為了孩子的需求和發展,媽媽的責任最重大,一刻都不能疏忽!

可是,當她累得想大叫救命時,卻發現法國媽媽們個個光鮮亮麗、悠然自得。她們在身為母親的同時,顯然並沒有忘了自己也是一個女人,一方面照顧小孩,一方面也保有自我,享受自由。

難道法國小孩自己會長大?別懷疑,法國寶寶兩個月大就能一覺到天亮,因為媽媽聽見哭聲會「等一下」,不是等他哭到累,而是讓他學著半夜醒來了繼續睡(其實嬰兒天生就會,只是需要機會練習)。法國幼兒吃的第一口副食品不是沒味道的米糊,而是滋味豐富的新鮮蔬菜泥(別忽視小小美食家的潛力)。法國小孩四歲就獨自參加長達七天的夏令營,學習過自己的生活(請相信孩子不在爸媽身邊時,長大得特別快)。最重要的是法國媽媽疼孩子卻不心軟,孩子儘管開心地玩,但最終仍得尊重「老大」(做決定的永遠是大人)。

看看周遭那些既活潑自信、又超有自制力的法國小孩,潘蜜拉不得不承認「法國式教養」還真是有一套,而唯有父母先感到輕鬆愜意,才能帶給孩子自在快樂!

◎法國媽媽保持優雅的秘密

●懷胎十月會使女人成為母親,但不該讓女人變得不像女人。
●靠著「特別留意」的飲食法,法國媽媽產後三個月就恢復了原本的曲線。
●生兒育女很重要,但不該妨礙到生活中其他層面,法國媽媽喜歡的說法是:母親不該淪為孩子的奴隸。
●「母親」和「女人」的角色應該自然融合在一起,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妳都是一位母親,但妳同時也是一個女人。
●法國夫妻生孩子後會思考的,並不是「要不要」恢復浪漫的兩人生活,而是「何時」恢復。

◎法國式教養的黃金原則

●對法國父母而言,養育孩子的重點在於「育」。
●即使嬰兒也是有理性的「人」,可以和大人培養相互尊重的成熟關係。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親子之間的雙向關係就是法國父母努力的目標。
●為孩子立下明確的規範,但在界線之內則讓孩子自由行事。
●法國父母對小孩說的命令語:等一下、停,意思是孩子不能要什麼就馬上有什麼,孩子應該懂得自己打發時間。
●孩子逾矩時,父母可以想,他們只是在做無足輕重的事而已,就不會反應過度。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親子作家】林書煒、【「一開始就不孤單」格主】洪淑青、【台法家庭的母親】徐玫怡、【親子作家】梁旅珠、【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陳淑芳讚嘆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推薦文:

為什麼法國人可以冷靜又優雅?
【「一開始就不孤單」格主】洪淑青

我大概能理解當年在法國羅浮宮裡,看見任何年齡層的孩子,都能以尊重的態度,輕聲細語,自在地觀賞藝術品。

若追溯這些孩子孩童時期父母的教養方式,可以想像小小的他們,得學會等待,學會轉移自己的衝動欲望,體驗味覺之美,並學習融入家庭中的生活步調與氣氛,還得尊重父母的個人時間,接受一點挫折,並在規範的框架中,擁有自由與獨立。

而這或許就是法國人冷靜、優雅特質的來源。

這本書讓我找到了許多答案與啟示,也激發了我更多的教養想法。



推薦文:

原來我的法國家庭是這樣
【台法家庭的母親】徐玫怡


我真的很高興看了這本書!

潘蜜拉的確講到我在法國看到的現象,之前我常以為是我遇到的家族規矩比較多,別人的家也許不是這樣。所以在法國的生活我常把它當作個人經驗而已。

當我看到潘蜜拉的這一本書,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噢!原來我正在經歷法式教養的洗禮,我家把拔、我的公婆老是說要嚴格、要在意各種規矩,原來這不是我家特別龜毛囉嗦,而是法國人是真的都這樣看待教養的!

讀完整本書之後非常欣賞作者對法國育兒系統的觀察,潘蜜拉絕對是位風趣聰慧的媽媽,又同時是客觀深入、文筆引人入勝的記者。在書裡我看到這個家庭從異居生活中學習成長,從夫妻兩人懷抱開放的心胸接納差異文化的反思中,讓讀者見識了美式教養和法式教養的不同。

津津有味地一路閱讀下來,甚至解開不少我在法國「覺醒/Éveiller」孩子時的疑惑(原來我也是比較偏美式的媽媽??!!)

我不是很喜歡法國人的規矩多(雖然守規矩之後可以很隨便你),但是這本書幫我解釋了這樣的教養態度的背景緣由,突然間我感覺更了解我的法國家庭了!

不只是教養書,也談法式夫妻相處和家庭氣氛的培養,十分真實,非常好看。



推薦文:

一本生動有趣的親子教養書
【親子作家】梁旅珠

作者用非常坦率的美式幽默,道出她從不同文化的對比中,所學到的「優雅」法式教養方法。我很高興自己雖然不是法國人,但我也很善用〈我是老大〉這一章中的「大眼睛」這一招,不必吼孩子,也可以建立教養框架和權威。

這是一本生動有趣的親子教養書,因為從一則則有溫度的鮮活小故事中,讀者最珍貴的收穫,或許不是那些對東方人並不陌生的教養智慧,而是了解到唯有勇於挑戰既定思維,從生活中不斷觀察、比較、應用、檢討和修正,才有辦法整理出最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



推薦文:

國外書評盛讚!



我忍不住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風格聰明詼諧又迷人,洞察力十足,挑戰主流,真正令人大開眼界。我非常喜歡潘蜜拉坦然誠實、時而懊悔的幽默筆調,以及她論述的一大基調:我們應能從其他文化的父母身上汲取教養的智慧。  ──【《虎媽的戰歌》作者】蔡美兒



本書內容彷彿說故事般引人入勝,美國作者潘蜜拉以妙筆呈現出「小朋友吃得好、睡得好,父母也輕鬆自在」的法國社會,她透過兩種文化的視角,觀察出法式教養與她的美式育兒方法之間的鮮明對比。     ──【《法國女人不會胖》作者】蜜芮兒.朱里安諾



精采絕倫,扣人心弦,幽默至極……潘蜜拉的書挑戰目前主流的育兒之道,也改變已為人母的女人對於「自我」的概念,是一帖媽咪必備的教養良方。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讀完後真想搬到巴黎去!           ──【《週日泰晤士報》專欄作家】印度武士



潘蜜拉說故事的功夫一流,妙筆生花,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她能說善道的本事。她的論點佐證充分,又提出許多歷史上的教養典範及比較範例,因此她這些懷疑論調的主張儘管質疑主流,卻極具說服力。                ──【寇克斯評論】



扣人心弦,帶讀者認識一種更為平和理性、冷靜有智慧的育兒之道。──【出版家週刊】



潘蜜拉看待法式教養的態度不卑不亢,她以高度熱情剖析這個主題,追尋法式育兒門道顯出她身為新聞工作者的好奇心,而以幽默口吻寫成本書則顯出她上乘的說故事功力。──【明尼亞波里星壇報】



這部作者自稱為「研究型教養」的作品十分吸引人,就像一隻細高跟鞋,將中產階級肥軟晃動的教養焦慮一腳踩破……杜克曼女士這本書的觀點並不極端,愛子心切的父母無需以敵意看待,凡是理性的家長都應該把這本書看成一種解放的觀念:別為了兒女的福祉而犧牲自己的生活,因為父母不操控孩子的一舉一動時,孩子反而更快樂。──【匹茲堡郵報】



這本書的筆觸自嘲、機智、知性……然而無論潘蜜拉如何推崇法國父母那「輕鬆自在的威嚴感」,她自己究竟能不能依樣畫葫蘆?她所描述的親身經驗使這本迷人的法國式教養攻略更添風味。 ──【衛報】



這是一本迷人有趣的回憶錄,作者將她在異國文化中養育孩子的經驗娓娓道來,而且成功挑戰了雙方文化的既有觀點。 ──【衛報】



這不是一本語調尖銳或說大道理的書,而是作者用心觀察後寫成的筆記,主題是探討如何以輕鬆而不失序的育兒之道形塑出父母快樂、孩子也快樂的家庭。──【休士頓紀事報】



作者所形容英語系國家父母的樣貌若有一半是真的,那小兒科醫生應該直接把這本書開到處方裡。 ──【觀察家雜誌】



這本書跟我預期的一模一樣──語調友善,內容令人獲益良多,讓我們從法國姊妹身上學到許多育兒的終極招數。 ──【書商】凱西.瑞生布里克



潘蜜拉在媽媽包裡塞了筆記本四處走訪,她觀察、質疑也分析法式教養的不同之處。作者訪問了她在巴黎的友人、鄰居,還有許多法國老師和育兒專家,此外也以逗趣筆觸記錄她自己的育兒經驗,讓我們看到「小豆」嘗試陌生蔬菜或進入法國托嬰中心就讀時面對的種種挑戰。本書探討許多育兒的大哉問:為何法國孩子從小就乖乖吃大人準備的餐點而不挑嘴?法國孩子可以自得其樂、父母無需多加干涉的秘訣又是什麼?──【書商】愛麗絲.歐姬芙



文筆十分鮮活幽默! ──【書商】蘇.貝克

●以上書評出處:潘蜜拉.杜克曼官網www.pameladruckerman.com

關於作者
潘蜜拉.杜克曼Pamela Druckerman

就像所有女人一樣,潘蜜拉擁有讓她忙得團團轉,卻也甜蜜快樂的多重身分。

她是個好妻子,有一位深愛她的丈夫;是個好媽媽,有一個女兒和一對雙胞胎兒子;同時,她也是個不忘愛自己的好女人。

身為暢銷作家的她,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曾任《華爾街日報》外交線記者,替《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美麗佳人》雜誌撰稿,並曾應邀上全美知名的電視節目《今日秀》與廣播節目《晨間新聞》受訪。

從結婚到懷孕生子,潘蜜拉人生的重要歷程都在巴黎度過,而真正把她和法國文化緊緊連結在一起的,則是法國式教養的智慧。法國父母和小孩之間令人羨慕的親密關係讓她明白:只要願意調整對於親子關係的觀念及對孩子的期待,做父母會更輕鬆,孩子也會更快樂。
內容試閱
法國小孩不亂扔食物



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我和老公決定帶她來一場夏日小旅行,我們選了一個濱海小鎮,距離巴黎大約是幾個鐘頭的火車車程(我們住在巴黎,我是美國人,我老公是英國人)。我們訂了一間附嬰兒床的旅館房間。當時我們只有一個小孩,所以請不要嘲笑咱倆的天真想法:帶小孩出去玩有什麼難的?

我們住的旅館提供早餐,但中午和晚上則必須到外面用餐。這座古老的海港小鎮有許多海鮮小餐館,但我們很快就發現,帶著小小孩一天在外頭吃兩頓飯簡直就像下了第「十九」層地獄。小豆對食物會有短暫的興趣,給她麵包或是任何炸物,她都會吃上幾口,但不消幾分鐘她便開始翻倒鹽罐、撕糖包,接著就會吵著要下兒童餐椅,然後開始在餐廳四處亂跑,或三步作兩步衝到危險的碼頭邊。

我跟老公決定採取「速戰速決」策略,因此我們到餐廳一坐下就立刻點餐,然後拜託服務生馬上端麵包給我們,此外開胃菜和主菜統統一起上。接著老公趕緊吃幾口魚,我則盯著小豆,以免她又亂跑被服務生不小心踢到或消失在海邊,接著我就跟老公交接。我們吃完飯後留下鉅額小費表達歉意,算是彌補我們桌子四周扔得到處都是的餐巾紙碎屑和炸花枝圈。

走回旅館的路上,我跟老公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出門旅遊、再也不想笑,也絕對不再生小孩了,這次「度假」證明我和……more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