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引言
我寫完上一本書,描述我在法國養育三個小孩的經歷之後,有點懷疑除了我媽之外還有誰會想看那本書。老實講,我連她會不會把書讀完都不曉得,因為她比較愛看小說。
沒想到出乎我意料之外,許多和我非親非故的人都看了。起初有不少憤怒批評的文章,說我算哪根蔥,就算美國真有一套普遍的教養方式,我又有什麼資格侮辱「美式」教養?法國一定也有很多難搞的小孩吧?我是不是只研究巴黎的有錢家庭?是不是在鼓吹社會主義?甚至鼓吹餵配方奶?
我是那種對別人的批評照單全收的人,因此覺得憂心忡忡。但我後來開始收到一般美國家長的電子郵件(我貼了不少封在我網站上),他們的社經條件和我相當,我讀了他們的信很快便振作起來了。他們覺得我並沒有說錯,美國人在教養小孩方面確實有問題。他們和我一樣深受其害,很想知道其他的做法。
有些家長跟我說,我的書證明了他們是對的。他們已經改用這一套,只是常常帶著罪惡感,只敢私下進行。有些家長說他們照著書中的方法管教自己的小孩,結果真的管用──聽到家長這麼說,最如釋重負的人就是我了。許多家長希望我提供更多、更具體的訣竅,或者將書裡描述我個人經歷及發現法式教養法的過程去掉,濃縮成一本教養手冊,供祖父母、伴侶和保母參考。
這本書就是應這份期望而生的。我回顧法國家長和專家教給我最睿智、最突出的教養原則,從中萃取出《法式教養一百招》。使用這些訣竅不必住在巴黎,甚至不用喜歡乳酪──不過我誠心建議你翻一翻書末附錄的食譜,法國全天候托嬰中心就提供這些餐點,不僅小孩愛吃,連大人也覺得美味。
我對這一百招的效力深信不疑,然而它們不是我的發明,也不是我個人的教養宣言,更非人人適用。法國人很清楚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家長偶爾必須打破規則。讀了這些秘訣,你會發現許多竅門背後有著共同的基本原則,其中一個對身為美國人的我來說,更是非常激進:全家人繞著小孩轉對誰都沒有好處,連小孩都會蒙受其害。
我認為美國家長已經察覺到這一點了。不少數據顯示(二十年前不曉得從哪裡冒出來的),當密集式教養法蔚為風潮之後,婚姻滿意度便不斷下降。有小孩的人比沒小孩的人不快樂,而且每多一個小孩,痛苦指數就升高一點──比起照顧小孩,德州的職業婦女寧可做家事。我讀到一份關於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研究最令人沮喪,報告指出現代家長已經從一家之主變成「小孩的僕人」。若想到家長還會替小孩煮飯、往來接送,我覺得應該再加上「御廚」和「私人司機」兩項才對。
重點是,有人開始思考這樣的教養方式累壞了家長,但真的對孩子有益嗎?我們做許多事都是為了孩子好,例如觀看寶寶益智錄影帶和拚命幫孩子申請大學,現在看來卻值得商榷。對於第一批接受密集式教養長大的小孩,不少專家稱他們為草莓族,因為他們經不起考驗。這些專家還警告家長,傳統上對於成功的定義讓這群小孩很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