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PART1 大膽探索
行程表滿檔的童年?
哈珀的兒時回憶提到現在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自由嬉戲時間,而這正是許多兒童發展護衛者所憂慮的。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家長並未充分了解自由時間的重要,其實自由時間可以促進不少認知和個人技能的發展,這些技能對個人生涯和職業生涯的成就非常重要。二○○七年美國兒科學會(AAP)發表了一篇詳細的數據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間,不論是在家中或學校,兒童的自由時間都在不斷減少,其中一個主要的例子是下課時間的減少。公共廣播電臺KUOW在二○一四年夏季報導,西雅圖已有十一所公立學校把每天的下課時間縮減至二十分鐘以下。相較之下,四年前只有一所學校採取這種做法。尷尬的是,長期以來的研究一再顯示:增加下課時間會使課業成績更好。別忘了美國兒科學會於二○一三年發表的另一篇報告,特別強調應該保障並恢復低年級學童的下課時間,以及保留足夠時間(例如三十分鐘以上)讓孩子能充分投入活動的重要性。然而,我們還是持續聽到學校縮減下課時間的消息。
請回過頭想想看當年你上幼稚園的情況,很可能只需要上半天課,除了基本的閱讀和算術入門課程,大部分時間就是在玩、做美勞。反觀二○一四年的幼稚園課程,著重「學業」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為了強調學業,不只犧牲了下課時間,還有其他傳統的早期兒童教育重要內容,像是美術和勞作。
暫時撇開那些研究、數據和理論不談,光是想像一個五歲的孩子每天要上七到八小時的課,而且中間還不能下課出去玩,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還有,為了要讓五、六歲的孩子準備上大學,所以必須取消幼稚園的學校戲劇演出,又該怎麼說?事實上,這樣的情況確實發生於二○一四年春季、紐約州長島的埃爾伍德,園方發出一封信給家長,解釋說為了確保將來上大學及之後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聚焦於閱讀、寫作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因此必須取消戲劇表演。這讓我們再次看到,現在的幼稚園跟我們許多人成長的那個年代有多大差異。
我們必須謹記在心的是,玩遊戲和演短劇這類典型的幼稚園活動並不只是為了好玩而已,這些活動不僅沒有偏離學習主題,更是兒童學習和發展多種認知能力的主要方式,為課業學習打下基礎。維吉尼亞大學的安潔琳.利拉德(Angeline Lillard)博士及其同事在《心理學公報》(Psychological Bulletin)發表了極具權威性的論文,檢視了玩耍的好處,結論是讓幼童從一系列需要動手做的活動當中自由選擇,最有助於早期學校教育中的認知發展,而不是主要由教師「由上而下」授課的高度制式化課程。所有年齡層的孩子都需要透過各種感官及親身體驗才能學得最好,孩子必須能夠積極探索這個世界。
新聞輿論和社群媒體有許多討論,探討這種塞滿孩子行程的做法,是否大幅縮減了自由玩樂的時間以及在家探索的機會。新聞工作者賈許.列伏斯(Josh Levs)提出的看法是:這種現象背後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焦慮。家長們似乎擔心孩子如果沒有在學業、運動、舞蹈和其他可能在成人後幫他們出人頭地的領域維持競爭力,就會落於人後;另一方面,許多家長和丹尼爾.哈珀同樣意識到,現在的孩子沒有機會去發展自身的熱情,像是對運動或音樂等活動的愛好。
我們不是要挑剔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也不是要責備家長想盡辦法努力幫助孩子達成這個目標──事實上,我們舉雙手支持這個目標;問題在於應該要如何達成。確實有些制式活動成效卓著,但是孩子未來的成功還需要多樣化的豐富經驗,在性格形成時期奠定基礎,長大成人後才有辦法因應各種機會與挑戰。別忘了,今日的經濟體系比起以往更需要「適應不斷變動的環境」的能力,也就是要具備開創的精神,積極主動面對挑戰。線上雜誌Entrepreneur.com的專欄作家凱薩琳.克里芙(Catherine Clifford)提到:「以往創業家是矽谷那些反骨拓荒牛仔的專利,現在則人人都必須是創業家,否則根本找不到工作。」她舉出了這種現象的成因,像是企業傾向雇用獨立承包商、工作外包及其他趨勢。本書作者之一的珍也在每天的工作中看到大量例子佐證這些趨勢。她還更進一步注意到有些年輕員工學習的速度飛快,而且能夠臨機應變,有些員工卻不行。所以珍雇用員工的一個基本條件是必須擁有她所謂的「適應才能」。而根據科學研究,養成這種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探索新環境,學會泰然因應未知的情況。
請試著想像你的女兒中學時期在科學課程大放異彩,然後上了一所好大學、進了知名的研究所,拿到博士學位,被認為是該領域前途無量的新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嘛,首先她必須祈禱生物醫學領域的資金水位足以讓某個機構願意提供工作給她,然後呢,不久之後她會被要求去爭取補助金,不只是為了提供研究經費,也是她的薪資和福利來源。這整個過程需要用到各式各樣的創業技能,必須要分析贊助趨勢、了解申請流程、配合贊助機構時時變更的重點項目等。為了在科學家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到淋漓盡致,她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必須像這樣臨機應變,適應環境。
在往後的日子裡,所有孩子都必須具備創業家精神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我們能做到對他們有幫助的一件事,就是讓他們成為探索環境的天生好手──而且是從包尿布的時期就可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