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時代的日本人:夾處在大國權力遊戲的中心,小國該如何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

  • 作者:李拓梓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06/02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4552-6-8
  • 系列:知史
  • 規格:平裝/25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外國歷史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幕府權力的崩解:井伊直弼之死

大權在握,以「安政大獄」迫害政敵,追殺政治異議者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在櫻田門前面遭到刺殺,幕府卻遲遲無法抓出兇手。他的死亡,讓幕府正逐漸崩解的權力變得更衰弱了。



一八六○年三月三日,江戶天氣很冷,還下著雪,一列從城內出來的轎子,在「櫻田門」外遭遇十七名壯漢的襲擊,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命喪大街。

幕府重臣命喪大街,當然是頭條新聞,後來查出了突襲井伊的,是十六名水戶藩士,跟一名薩摩藩士。



井伊直弼的崛起

幕府的官制很複雜,「大老」雖是臨時職務,但可以說是將軍之下最有權勢之人。如果沒有設置大老職務,就由數名管理不同政務的「老中」統轄政務。在江戶中後期,大老的職務雖然一直由井伊家出任,但大多數的政務,都掌握在數名老中手上,老中的首座,算是江戶政務的主要掌握者,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井伊直弼這一代,大老的權力才因為直弼個性使然而發揮出來。

在井伊直弼之前,幕府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大老。掌握權力的,分別是老中阿部正弘和崛田正睦。這兩位老中頭腦都很清醒,他們深刻的理解外國人現代化的船堅砲利,不是已經在江戶時代和平兩百年的日本人可以用武士刀來抵抗的。如果不走開國路線,最後一定會搞得戰火綿延、生靈塗炭。

不過因為歷史總由勝利者書寫,維新志士筆下的幕府,經常顯得顢頇無能,但阿部、崛田等人其實都是奉行現實主義外交的幹才,他們對於國際情勢的判斷,無疑比當時的「尊王攘夷」者現實而準確。

井伊直弼是普代大名彥根藩主的第十四個小孩,因為排序很後面,不太可能繼承,已經打定主意要當名士,因此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他的哥哥們,卻都陰錯陽差地沒能繼承,而輪到他來繼承這個從德川家康年輕時在三河就緊緊跟隨,有著「井伊的赤鬼」稱號的譜代大名世家,也因此,直弼開始有機會接觸幕政。



「安政大獄」背後的開國問題與將軍繼承者之爭

當時的政治環境中,一橋德川家、紀州德川家正為了擁立新將軍而爭執不下。一橋家的慶喜是一向主張「尊王攘夷」的水戶藩藩主德川齊昭的兒子,得到當時實力較強的土佐藩、薩摩藩和福井藩、宇和島藩和尾張藩的支持。而紀州的慶福則得到井伊直弼、朝廷關白九条尚忠的支持。爭奪將軍的兩造在朝廷、幕府都各有支持者,全國的政治都陷入激烈的鬥爭。

崛田正睦在阿部正弘積勞成疾、忽然過世之後出面掌理幕府政務,他本來是比較親近「南紀派」,但因為個人對於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的喜愛,也愛屋及烏在立場上偏向齊昭的兒子慶喜繼任將軍。因此被算做「一橋派」的一員。當鬥爭正熾,他自然也就跟「南紀派」的井伊直弼關係緊張。

當時,日本國內「尊王攘夷」的呼聲已經興起,支持攘夷的志士並沒有足夠的國際知識和實力差距的現實感,無不認為幕府與列強簽約是喪權辱國之舉。朝廷也受到影響,孝明天皇在尊王攘夷派公卿和武士的支持下,對政治野心勃勃,希望從幕府手中奪回權力。崛田知道朝廷的想法,但他覺得,如果條約還要通過只見愚勇、不曉世事的朝廷批准,無疑是自找麻煩,強烈主張條約只要幕府同意就可以簽署。

當然,最後條約還是送去了朝廷,想當然耳,天皇、公家自然是看到條約就聞之色變。崛田親赴京都,向朝廷力陳「拒絕條約就是拒絕全世界,會引來各國侵略的兵災,讓日本生靈塗炭」。他的說法顯然沒有被朝廷接受,攘夷派公家三條實美當時掌握大權,發令要幕府在友好通商條約中加上「國威難立」這種拒絕條約、強人所難的句子,導致條約不能成立。

因為主張被拒,崛田正睦因而下臺,「一橋派」也跟著失勢。一向和「一橋派」對立的「南紀派」井伊直弼就在這樣的機會中登場,成為新的幕府大老。而爭執已久的第十四代將軍職務,也終於確定將要由一直受到「南紀派」支持的慶福接任。

為了阻止這一連串的變局,支持慶喜的水戶藩等諸大名強行登城拜謁將軍,和井伊直弼對決。不只是這樣,天皇和朝廷也介入了這場政爭,右大臣鷹司輔熙跟左大臣近衛忠熙以天皇的名義發出「戍午密敕」,希望拉攏反「南紀派」、政治主張偏向尊王攘夷的大名來阻止幕府改組。不過大名們並不是很領情,而察覺此事的井伊直弼也不是笨蛋,為了捍衛自己的位置,他先是以大名們強行登城為由,勒令一橋慶喜、德川齊昭、松平春嶽等「一橋派」要角在家隱居。

接著,這位原先名不見經傳的彥根藩主繼承人、新任幕府大老,展現了令人驚訝的強硬手腕。為了樹立權威,他全力打擊政敵,將發出密敕的朝廷公家鷹司輔熙、近衛忠熙等人免職,同時也趁機將不聽話的「尊王攘夷」志士一併整頓。在這段風聲鶴唳的報復期間,受牽連的武士、平民達數百人。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死者,就是被公認為長州藩攘夷思想的啟蒙者吉田松陰。幕府本來沒有要讓松陰死,但是他自陳明人不做暗事,在庭上承認謀劃想要暗殺幕府重臣間部詮勝,因而獲判死刑。這一段井伊恐怖統治的時期,被稱作「安政大獄」。



選擇開國

井伊當然也有他的難處,一八五八年他就任大老,就在前一年,英法聯軍把清國打得東倒西歪,美國人帶來的情報告訴他,英法聯軍下一步一定是針對日本。在這種壓力下,井伊必須接受美國人比較好的條件,因為他覺得,如果現在不跟美國簽條約,後來如果被剛打完仗的英法以武力相逼,想必是更加麻煩。

井伊的柔軟,也意味著自我的矛盾。他跟主張開國的崛田正睦關係不好,並且利用這個機會把崛田弄下臺,但面對艱困的國際處境,他也必須繼續推動崛田一手主導的開國政策。在他手中,「日美通商友好條約」被落實下來,而且不僅僅是原先答應的下田、箱館(現在的函館),他還一併開放了橫濱、長崎,並且規劃了外國人居留地,並陸續和英、法、荷、俄簽約。今日橫濱成為大城市,和井伊當年對開港的堅持有關。

在井伊任內生效的這些條約之中,也含了許多不平等的元素。領事裁判權、關稅自主以及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最受到詬病的地方。過去歷史上談「不平等條約」,常常提到割地賠款,以當時的國際秩序來說,戰敗國割地賠款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因為對國際政治的不理解,而將領事裁判權、關稅自主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讓出,才是最大的不平等所在,也讓維新後的政府為了修改新約頭痛不已。



「櫻田門事件」的背後殺機

井伊所握有的權力,隨著政敵紛紛倒臺,慶福改名家茂,正式繼承第十四代將軍職務之後達到了頂峰。雖然沒有人懂井伊直弼到底在想什麼,但是被他牽連的志士、官員,都對他恨之入骨。

尤其是藩主被處罰,家老被判死罪的水戶藩士,最嚥不下這口氣,於是開始計畫暗殺井伊,並且找薩摩人來幫忙。問題是薩摩人從支持「一橋派」的島津齊彬當家開始,就一直對「倒幕」保持距離,齊彬千辛萬苦把養女嫁給十三代將軍家定,就是希望藉著影響幕府來推動改革,但是推翻幕府並不在他的想像當中。就連公家近衛忠熙希望薩摩出兵擔任京都警衛,齊彬都再三推辭。

齊彬死後,他的弟弟久光成為薩摩實質的權力擁有者,他對藩內的攘夷派採取了更寬容的態度,不僅阻止了年輕志士脫藩,更提拔這些志士參與藩政,讓薩摩成為西南雄藩的一員,也為後來的薩長同盟、明治維新奠定基礎。因為薩摩藩內情勢的變化,在江戶的藩士一時無所適從,只剩下有村熊助、次左衛門兩兄弟,還傻傻地支持水戶藩的斬奸行動。

水戶人覺得薩摩人莫名其妙,明明說好要一起出發斬奸,結果事到臨頭躲得只剩下兩個人。但是有村兄弟卻覺得,即使只有兩個人,薩摩人還是有參與到這個偉大的「水薩義盟」行動。於是商議之後,決定讓有村次左衛門負責斬井伊直弼的首級。

三月三日,在大雪中,十七名刺客義無反顧地踏上斬奸行動之路,並且成功的在江戶城下的櫻田門外斬殺了幕府重臣井伊直弼。幕府大老被武士所殺,幕府卻無法真正追究此事,最後追究責任草草了事。甚且不久之後,當初被井伊判處「謹慎」的德川慶喜、松平春嶽等人,都紛紛以官場要人之姿復出。於是,隨著幕府權力的瓦解,幕末維新的大勢方向已定,因為井伊的死,而成為勢不可免的趨勢。

如果要說改變歷史的人,井伊直弼無疑也是重要的一員。只是大多數被認為改變歷史的人能夠被後人記憶,都是因為他們活著時做了什麼事。只有井伊,是因為莫名其妙的死了,才開啟了歷史的一扇門。

三月的雪被鮮血染紅,也成就了後來日本的改變與革新。而今日的櫻田門,也因為這個事件,而永遠被人們所記得。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