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日本懷舊道具百科

  • 作者:岩井宏實/中林啟治
  • 譯者:連雪雅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11/01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9314-41-1
  • 系列:知史
  • 規格:平裝/144頁/17x23cm/普通級/部分全彩印刷
  • 分類:外國歷史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ちゃぶ台(卓袱台)

明治時代(一八六八~一九一二)的日本,中式與西式料理逐漸普及,以往各自使用餐具、膳台的飲食習慣出現變化,都市的一般家庭開始用稱作卓袱台的餐桌共食,進而擴及農村。
卓袱台的日文原為シップク(shippuku)台,是江戶時代(一六〇三~一八六八)末期長崎縣的餐廳使用的餐桌。移居長崎縣的中國人將中國料理日式化之後,各自取食的料理變得普遍,那樣的料理稱為シップク(shippuku)料理。
卓袱在中國意指桌布,這種餐桌起初是搭配椅子的形式,後來配合日本房屋的構造,變成席地而坐的矮圓桌,並且有了卓袱台的正式名稱。明治中期左右,出現了折疊四根桌腳節省空間的設計,此後成為卓袱台的基本樣式。


面桶.行李.重箱

有メンツウ(mentsuu)、メンパ(menpa)、ワッパ(wappa)等稱呼的檜木曲物「面桶」,以及稱作メツゴウリ(metsugouri)的竹製或柳製「行李」長久以來受到日本人愛用,是下田或上山做工、捕魚或旅行時,用來裝便當的器物。
面桶是將檜木薄板凹折成圓形,以櫻樹皮接合,加上底板之物。分為僅去除樹皮的白木與漆器,大小不一,有的可裝兩餐的飯量,大一點的被當作大家庭的飯桶。
面桶的本體與蓋子多半深度相同,蓋子也能裝飯,裝得下兩餐的飯量,本體與蓋子之間還能夾帶配菜或醬菜,這稱為「石臼合」。先吃掉裝在蓋子的飯,再用蓋子裝水,加入少量的自備味噌、少許的周邊野草,投入用火堆燒熱的石頭,立刻就能享用美味的味噌湯,這稱為「石汁」。裝在面桶的便當不易腐敗,檜木香氣滲入飯中更添美味,石汁的味道更是一絕。
以竹子或尖葉紫柳嫩枝編成的箱形便當行李,也能讓便當在炎熱的時節不易腐敗,而且相當輕巧便攜。本體和蓋子也是相同深度,蓋子可以裝飯,等於裝入兩餐的飯量,中間夾帶配菜或醬菜等食物。
面桶或行李通常是當作褻日(平日)的餐盒,特殊節日或賞花、戶外宴會等活動的晴日餐盒是重箱。重箱也被用來盛裝宴席料理或酒餚,或是當成裝紅豆飯或日式饅頭等禮品的器物。重箱是將中國傳入的食籠變成二~五層疊放的方盒,多為漆器,也有施以蒔繪、螺鈿等豪華裝飾的樣式,戶外活動用的稱作提重或提重箱,加了手提鐶或方便置物的台子。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