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日本懷舊道具百科

  • 作者:岩井宏實/中林啟治
  • 譯者:連雪雅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11/01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9314-41-1
  • 系列:知史
  • 規格:平裝/144頁/17x23cm/普通級/部分全彩印刷
  • 分類:外國歷史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飯櫃(飯桶)

將煮好的飯從釜鍋移入飯桶保溫,或是當作保存容器。可防止飯酸敗走味的飯桶多是用檜木材製成,所以比直接從釜鍋挖出來的飯多了股香氣,風味更佳。
飯桶可配合日本的季節變化,適合用來保存飯。春秋兩季只須將飯移入飯桶,冬季為了提高保溫性,裝進稻草編的附蓋籠,使飯不易變冷。
用久變舊的附蓋籠就變成安置幼兒的用具,人們也會編製外形類似的嬰兒籠,因為是利用裝飯桶的附蓋籠,亦稱イズミ(izumi)、イズメ(izume)。


蠅帳‧氷冷蔵庫(蠅帳、木冰箱)
 
冰箱被發明出來之前,在夏季為了保存食物,人們會將食物放在通風良好的場所,或是放進笊籬吊在井裡。但到了夏天,無論鄉下或都市,總是有很多蒼蠅聚集在食物上,相當不衛生。
於是有人想出在櫥櫃周圍的板子裝蚊帳布、薄布或鐵網促進通風,而且還能防止蒼蠅聚集的蠅帳。人們把烹調過或吃剩的食品放在裡面。另外還有折疊式的蠅帳,撐開後立於餐桌形似傘罩,那是明治至昭和中期,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必備物品。儘管後來消失了,近年在都市仍與冰箱搭配使用。
另一方面,明治時代初期開始製冰,到了末期製造出木冰箱。在木箱內側鋪馬口鐵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放冰塊降溫,下層放食物。
一到夏天,每天早上就會有拖著荷車或兩輪拖車的冰鋪挨家挨戶四處兜售,用大鋸子俐落地切割成一貫目(三.五公斤)或二貫目的塊狀,用大型冰鋏夾起交給客人。這些冰塊不只放進木冰箱保存食物,也會弄碎一部分來吃,這是平民夏天的小確幸。


鰹節削り(柴魚刨片器)
 
高湯是左右日本料理味道的關鍵,柴魚片和昆布同為熬高湯的重要食材,早在鎌倉時代已被使用,但今日所見的乾硬柴魚塊是室町時代末期才出現。柴魚片在江戶(東京)稱作「鰹節(katsubushi)」、「おかか(okaka)」,在京阪地區稱作「削り節(kezuribushi)」、「節(fushi)」。
過去是用廚刀或小刀削柴魚片,後來才發明出柴魚刨片器。起初是把柴魚塊的一端固定在盒子中央的板子上,以小刀削切,之後想出可用台刨代替,於是將台刨裝在盒子上,手拿柴魚塊刨削,削好的柴魚片就會積在盒底。現代人則是用手轉式或電動式削片器。


甑‧蒸籠
 
古早的灶是用泥土等圍住周圍,在某處加上焚口,上方擺放土釜進行炊煮。古墳時代之後才有煮米吃的習慣,之前都是蒸米食用。當時的蒸器是土製甑。甑是底部開洞的缽形土器,把甑放進釜裡,擺在灶上加熱。
土製甑很重無法疊置,到了鎌倉時代開始使用檜木或杉木薄板彎成圓筒狀,以櫻樹皮接合,底部鋪竹簀的曲物蒸籠。而且還出現將板子組成井字框,底部鋪簀子的箱形樣式。
曲物、指物的蒸籠可以重疊數層,下層蒸好後,依序往上移。使用單一火源就能接續炊蒸多種食材。蒸糯米、煮紅豆飯時相當方便。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