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身體全面覺醒
要保持美妙儀態,身體必須一直處在全面覺醒的狀態,儘管重點可能需要擺在身體的某個特定部位。由於人是一個整體,訓練肌力很容易,但改變身體的儀態卻非常困難,需要強烈的慾望和意志力才能達成,也需要積極地投入,找出全新的平衡。正如關節和韌帶的柔軟度任何年紀都能練得出來,但需要努力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訓練方法的重點在體態的保持,所以舞蹈仍是主要靈感來源,亦即肌力和柔軟度訓練。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身體維持在最佳儀態,這樣才能展現出身體最美的一面。
隨時隨地都要想像自己站在舞台上,努力獻出自己最悅人的形象。在課堂上,我們總是開玩笑說,剛剛正確完成的那個運動,就像是年度歲末表演節目啊!
我經常把身體姿儀的維持比喻為汽車的維修──一定要確保構成整體的各個零件功能都良好無誤,並維持在最佳狀態下,車子才能跑得快、跑得遠。我的教學內容是專業舞者經年累月的練習所累積下來的精萃,得以讓我們認識並強化自己的身體,同時啟發身體的感應和表現出最佳姿態。
最佳的自己
我們太常把體能運動的首要目的定位在瘦身,或想著跟雜誌裡的模特兒一較高下。然則,在我的課堂裡,最重要的理念是:體能運動是讓自己身體感覺舒服自在的必要條件,透過長期的規律運動來保持身體活力和體態。
認為年輕就是柔軟和活力的同義辭,這個觀念實在大錯特錯!柔軟度,有時候有人一生下來就具備,否則需要天天努力訓練才能擁有柔軟的身體和自由自在的行動力。
接觸過這麼多的男男女女,各年齡層、各種背景都有,我很快地便遭遇到了他們在做某些動作、理解某些運動時的困難。於是我開始搜尋圖像比喻和日常常用的名詞,這些跟艱澀的醫學用語完全不同,方便知識傳遞交流而且能更快速地得到最佳結果。了解了運動的要領、精準地做出動作,這是造就身體能正確感受,並領略運動樂趣的第一步。
對所有人而言,當體能運動成了生活的藝術,他們再也無法拋開,就跟吃喝拉撒睡一樣。
就算你沒有這樣的基礎概念,只想要塑身,做運動也比節食更有效,因為身體活力充沛,等於是「肥肉」被肌肉取代了。站上磅秤,體重可能會多出一些,因為肌肉比脂肪重,但體積可要小得多了。
只是,切記每個人體型不同,千萬不要一味地模仿單一範例。
認識自己的身體
我這套方法的目標不在於敦促學員每星期做一或兩次運動,而是著重於去意識到、體會到自身的身體感受,掌控它,然後引領它進入更和諧、更靈動的狀態。日常生活中的行動不該像機器一樣無意識動作,應該要有想法、控制得宜,而且充滿智慧的行為。亦即把儀態的概念融入身體裡──換言之,就是自我在面對他人時展現的儀態。單單靠著你的外表姿態,就能讓你周遭的人對你感興趣,甚至羨慕你。
我們平常表現出來的態度既不是有意識的表現,更非有心,遑論出於美的考量下所做出的行為。透過身體領略到的感受,然後掌控自己的身體,再來就是利用幾個簡單的原則,找到最佳的身體線條,表現出自己的最佳儀態。長久下來,思索了解到身體感受的努力,如向上伸展挺直、收小腹、放鬆肩膀,就會變得像反射動作一樣地自然了。至此,你已經把五大關鍵部位定位法融於日常生活中了。
五大關鍵部位定位法
請仔細研讀內容,甚至要花點時間多讀幾遍,然後再開始做運動。這部分介紹了我獨門研究的菁華,等各位完全領略了這五大關鍵部位定位法後,各位將成為自己的指導老師。
1. 雙腳(站穩地面)
2. 骨盆
3. 胸膛
4. 肩膀
5. 筆直脊梁
1. 雙腳
穩定支撐,主體平衡。
雙腳穩穩抓地非常重要,因為腳是鞏固整個主體的支柱。足底抓地不穩,身體一定無法平衡,所以雙腳彎曲時,很可能因此扭傷膝蓋。
足背常容易朝外翻,壓迫足外側,如此一來,當腳一彎曲,膝蓋便會受到推擠向內(我稱之為「鏟雪姿勢」)。
正確的雙腳抓地姿勢需要十根腳趾用力伸直,向上撐起整個足背。彎腳屈膝若是正確,膝蓋必然會落在第二根腳趾頭上方的位置。
我們身體的重量經常容易落在腳後跟上,導致身體重心變得不穩。身體之所以能夠維持平衡不倒,全拜某些肌肉收縮用力之賜,但這終究算不上是良好的平衡姿勢。所以你們應該在穩住雙足抓地的同時,確認身體的重心落在正確的支撐位置上,也就是說不後仰,也不前傾。
練習
· 立姿,雙臂垂放身體兩側。
· 快速彈跳八下,腳跟需微微離開地面。
做這個姿勢時,若想要感覺輕盈的話,必須掌握好身體的重心,重心穩穩地落在雙腿之上,不能太往前,也不能太往後。再說了,假設身體的重心往後傾,腳跟將不易抬起,若重心擺在前面,你則會容易跌跤。
2. 骨盆
骨盆穩穩地前後擺動,以便正確定出背、肚子和它的位置。重點在於骨盆的擺動。骨盆是人之所以能靈活移動的關鍵點,它的位置常常過於向前,導致腰椎形成弓似的彎曲,要不就是太後面,造成下背拱起來變成駝背。當骨盆位置太前或太後時,我們無法感受到脊椎垂直伸展。骨盆太往前最常引發腰椎疼痛和小腹鬆弛!想要找出正確的骨盆位置,骨盆要往後推直到背能夠往上延展為止。我們都知道背若沒打直,腹部絕對無法收緊。只要腰椎打直,就能感受到腹部收緊的力道。背打直時,你可以感受到深層的肌肉拉緊,即腹橫肌,也就是最靠近腹腔內臟的肌肉,彷彿肚子緊貼住腰椎。這個動作不需要用力,靠的是精神力量,一定要隨時隨地牢記:背打直,時時注意。所以我們的方式和坊間常聽到的說法並不相同,因為我們沒辦法一整天都用力縮小腹,努力這麼做的人一旦放鬆了,腹部會變得比以前更加鬆弛。
腹部訓練不僅要縮小腹、縮會陰,甚至要繃緊雙臀。縮小腹時動用的是表層的肌肉,即大直肌。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五大關鍵部位定位法是不會動到大直肌的,除非你們希望短時間內去動一動它。
將你們的骨盆往前擺動幾次,脊椎挺直,微微往後仰,確定後背完全伸展,此時仔細感受一下你們的肚子部位有哪些感覺。注意,一定要先確認第一個關鍵部位確實正確定位後,再摸索找出第二個關鍵部位的正確位置。你也可以用力吹氣,就像吹熄蛋糕上的蠟燭一樣,以便找出橫隔肌的位置。
這就是我這個方法的神奇之處,心裡想的明明是背部,但答案卻得往腹部裡頭尋找。
練習1
· 仰躺,膝蓋彎曲,腳貼地。背和地板之間自然留有一道微小空隙。
· 放鬆腹部:你可以輕輕鬆鬆地把手穿過地板和背部的空隙,這就是我所謂的腰椎弓型彎曲。背部肌肉緊繃,骨盆往前。
· 腰椎拉直貼緊地板,骨盆往後拉,你將感覺到腹部貼近脊椎。找到了!這就是正確的姿勢。不要太過用力,過於急躁地想把腰椎壓向地板。我要再次提醒,貼在地板上的脊椎一定要有被拉長伸展的感覺。
練習2
· 坐姿,雙手扠腰。手放在骨盆骨頭突出處(骨盆骼嵴)。食指在前,拇指在後,好讓自己能感受到骨盆的擺動。
· 骨盆往後,骨盆附近的下背肌肉放鬆。食指朝上,拇指下垂,腰椎拱圓,腹腔收縮。
· 現在把骨盆往前推,收回腰椎,放鬆腹部。食指往下,拇指朝上。
· 身體打直,找出腰椎與腹部能協調同步用力的中間平衡姿勢──你將發現此時食指和拇指正好形成一個平行線,腰椎是挺直的,小腹緊縮,這就是正確的骨盆定位了。
練習3
· 兩腳平行站立,膝蓋微彎。身體側面對著鏡子。
· 骨盆由後往前擺動。
· 當感到腰椎垂直伸展,且肚子是縮緊的時候,這就是骨盆的正確位置。
· 當你能穩穩地掌控屈膝時骨盆的正確中間位置時,就能伸直雙腿,開始做運動了。畢竟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腳總是伸直的呀!
上運動課時,我們很可能從一種極端的姿勢變換到另一種極端姿勢,所謂正確姿勢卻是兩個極端姿勢的中間位置──脊椎往上伸直延伸,臀部「圓圓」翹起,腹部收縮。
3. 胸膛
自然從容地呼吸,背打直。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已經抬頭挺胸,站得直挺挺的了,但實際上,肩膀常被刻意地往後壓,胸膛過度挺起,以至於脊椎前凸呈現弓形。其實只要胸膛保持平穩呼吸,不要過度吸氣挺胸才對。我們在吸氣時並不一定要將身體往前挺,過分撐開胸腔。所以做吸氣動作時,我常提醒學員:「注意,肋骨保持平坦!」
為了保持背部的正確姿勢,一定要學會在吸氣時,讓肋骨朝左右兩側張開,而非前後;在吐氣時,兩側肋骨自然縮回。呼吸時背脊依舊保持垂直,並且隨時留意收緊腹部。
練習
· 面對鏡子站立,雙手貼著肋骨,五指閉合。
· 吸氣─手指張開─,然後吐氣─五指再次閉合。只要動作一氣呵成、正確無誤,背部將始終保持固定不動,不往前凹,也不往後隆起。
4. 肩膀
讓肩膀自然下垂,放鬆頸椎和斜方肌。
軍人的立正姿勢,肩膀常常太往後壓,這樣的上身姿勢是不正確的,連帶著影響背的姿勢也不對,可參見上一段敘述。當然肩膀也可能抬得過高,或轉到太前面。
練習
· 面向鏡子站立,雙手自然垂放兩側。
· 肩膀往前推─背自然拱起─,然後將肩膀往後拉─背自然凹屈呈弓形,胸部前挺。
· 回到起始姿勢,往耳朵方向聳高肩膀,此時你會感覺到斜方肌收縮引發的不舒服感覺。以上三個姿勢都是不正確的。
· 回到起始姿勢。努力讓指尖沿著大腿伸到最長,然後放鬆──這才是正確的姿勢。此時,肩胛骨平行朝下,自然靠近脊椎。
· 一旦你感受到肩胛骨就定位後,改成側面面對鏡子,移動時記得保持剛剛的正確姿勢,並再次確認背部呈直線挺直。肩膀一定要正確地定位在髖骨上方,而不是屁股上方。
正確姿勢
(圖)
肩膀下垂放鬆
肩膀位在髖骨正上方
雙手沿著大腿往下拉長
肩膀就正確位置後,斜方肌才能夠獲得放鬆,斜方肌若經常處於緊繃狀態,容易導致頸椎肌肉痠痛。這就是俗語:「受夠了」的由來!(譯註:原文en avoir plein le dos : 直譯為「背上滿滿的重擔」。)
5. 筆直脊梁
只要一個姿勢就能讓你活力煥發,姿態優雅。
事實上,做起來簡單至極──已經知道了雙腳、骨盆、胸膛和肩膀的正確位置後,只要把頭抬高,像字母「i」上的那個點,然後把身體不同的關鍵部位連接到筆直的脊椎上就行了。頭的擺放位置要特別留意,找到正確位置並不像說的那麼簡單!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此時想像面前圍繞著一群虛擬觀眾:眼睛正對著觀眾,頭在肩膀的正中央,下巴放鬆,不要抬得太高,也不要壓得過低。最後一一檢視所有關鍵部位的位置,確保身體全面定位正確:
· 雙腳緊緊貼合地板,足底獲得穩固支撐,身體重心的落點不會太前,也不會太後;
· 雙腿伸直,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固定髖骨位置,用力但不繃緊;
· 骨盆前後擺動,好讓脊椎能挺直伸展;
· 脊椎朝上延展拉直;
· 肩膀下垂放鬆,肩胛骨下降,朝脊椎靠近;
· 脖子往上延伸拉長;
· 頭擺正,看著前方,下巴不抬高也不下壓,保持水平;
· 雙手平放大腿兩側。
等我們能掌控並保持這樣的身體垂直姿勢,背打直收小腹時,至於要不要縮緊臀部,其實都可以。腳底穩穩壓住地板,身體往上伸展延伸。想像有一支箭從腳底穿過脊椎,然後從頭顱正中央射出,這便是所謂的「自我伸展增高」,亦即好像耳朵被拉提,身體整個被撐直的感覺!我們就好比聖誕樹上的裝飾品,從頭顱正上方被吊掛起來!無論你的身體如何移動,務必時時要有這種自我伸展增高的感覺。
十大建議
1. 選擇舒適的衣著,溫度宜人的通風場地──在溫暖的狀態下,鍛鍊肌肉更容易收到成效──另外準備一面鏡子,幫助你矯正姿勢。
2. 空腹或飽脹時不要運動。只要你覺得有需要,或你是屬於容易流汗的體質的話,運動過程中隨時可以補充白開水,但一次請小量補充。
3. 本課程的箴言「幅度可小,但務求正確」。 依個人能力、節奏去做,寧可做幾次就好,不貪多,但動作務求正確無誤,千萬不要做得不對又拚命做。首重質而非量。我提倡的運動動作,絕對不要求發揮最大潛能、表現最大力度。我不推薦重量訓練,因為這類訓練的動作本已經屬於高強度的動作。事實上,我們都位在一支刻有刻度的箭上,準備射出,飛上浩瀚無限可能,每個人只要根據自己的進度和節奏,穩穩地往上攀爬就好。你若覺得哪個動作難度太高,這表示你的某些相關肌群還不夠強韌有力,此時應先縮短該動作的時間,等你覺得感覺準備好了,再增加該系列動作的次數。
4. 節奏放緩,如此更容易掌握各部位的正確定位(自我檢測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確實落實13到17頁中專章所建議的定位法)。等你覺得可以做八下動作或更多時,你再慢慢地數到8,甚至更多。沒有人在計時,所以慢慢來!為了讓你更方便找出自己的節奏,在計數喊數字前,可以在心裡默唸一個「和」字。亦即,1和2和3和4……依此類推。
5. 聆聽你的身體,不要強迫身體執行它還無法負荷的動作。用力是需要的,儘管整個課程做下來可能會相當累人,卻不該出現疼痛和筋疲力竭的感覺。我再強調一次,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在經過反覆練習訓練之後,自然就能做到。
6. 平穩自然地呼吸,做動作時盡量放鬆。等我們了解了運動的目的以及做動作的方法之後,一定要讓身體沒有動到的其他部位盡量放鬆。做動作時之所以會產生疼痛,通常是因為身體啟動了自然防衛機制所致。我們的身體怕受到傷害,所以收縮緊繃肌肉來保護它,因此,做動作時反而會產生卡卡的感覺。接受痠痛感──但是一定是要在身體可以負荷的程度下──反而可以減輕疼痛,讓自己更上一層樓。若身體感覺到疼痛,先吐氣,這樣可以免於身體過度緊縮。吐氣時,肌肉用力,做動作時耐力才能更持久。身體放得愈輕鬆,動作愈有力。瑜伽不也這麼說?身體要放鬆才會柔軟。
7. 每一系列動作結束後先暫停休息一下。做「果凍」的動作(著名的英式甜點,會在盤子裡抖來抖去!),換句話說,就是看動作的用力部位在哪兒,晃晃腳或甩甩手,好讓肌肉放鬆。
8. 要慢慢地反覆練習定位的步驟(參見五大關鍵部位定位法),直到你能夠完全掌握身體的正確定位為止。之後,只要輕輕鬆鬆地開始做運動就行了。
9. 仔細地閱讀即將要做的動作的指示,就當成是暫停休息的一個機會,在開始做動作之前,把步驟好好地背起來,否則你的注意力會完全集中在要做的各個分解動作上,而不是如何做好該項運動。
10. 每節課程結束後,預留放鬆的時間,運動組合課程結束後,接著做大伸展,和嬰兒式兩套動作,這可以讓心靈重獲平靜。做嬰兒式時(參見42頁),心裡要想著吸氣時放鬆腹部,吐氣時收緊。
伸展和放鬆
大伸展
· 跪姿,臀部坐在腳跟上。
· 上半身往前下壓,雙手往前伸直貼住地板。手臂伸直。手肘離地,肩膀獲得伸展,此時肩膀記得維持下垂放鬆。額頭貼地。
· 一腳往後伸直,勾腳尖。腳趾緊抓地板,整隻腳往後拉長。接著換另一隻腳做。
如果你無法保持身體平衡,把身體的重心移到伸直那隻腿的對應肩膀上。
嬰兒式
· 跪姿,臀部坐在腳跟上,頭往下貼住地板,背拱圓。
· 雙手反手平放在大腿兩側,手掌自然張開。放鬆全身肌肉。腦裡默默掃過全身各個部位,一一放鬆,將全身的重量放在地板上,完完全全地放鬆!
· 吸氣時,腹部慢慢鼓脹,吐氣時慢慢地收起腹部,好像把肚子往脊椎擠。緩慢平穩地深深吐氣、深深吸氣。
做這個放鬆的動作時,全程要呼吸保持平穩。身體看起來好像非常沉重,似乎要陷入地板底下一樣。想像你人在海邊,暖洋洋的陽光灑落,你覺得通體舒暢,耳邊傳來微風輕掃、鳥鳴啁啾的聲音,說不出的輕鬆愜意!
· 等你覺得身體全然放鬆時,將背往後推,腰椎再度回到腳跟上方,頭朝內往肚臍靠近,感覺脊椎一節一節地推直,上半身完全直立。
· 等脊椎完全拉直後,頭才抬高,宛如字母「i」上的那一點,又或者蛋糕上的那顆櫻桃!肩膀下垂放鬆。
· 抬高上半身成跪姿,一隻腳往前,以這隻腳為支撐點,撐起身體,變為站姿,然後調整身體到最佳的垂直姿勢,彷彿有一支虛擬的箭射向天花板般將你拉直,雙眼直視正前方。
好了,大功告成。太棒了!
熟記了五大關鍵部位定位法,再加上這十大建議,就可以馬上開始了!
加油,跟著本書,一點點地做,必能讓你的身體強健、柔軟,姿態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