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推薦序
──找到方向,重新出發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許瑞云醫師的新書終於要出版了,這真的是一本非常貼近真實情境的親密關係綜合解析,書中的案例很多都是伴侶之間經常面臨的問題,凡是曾經處在一段關係中的男男女女,應該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許多似曾相識的遭遇。
「如何創造和維繫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其實攸關個人人生的幸福程度,但我們的社會與教育,幾乎從來沒有把這件事以認真重要的態度對待,甚少用理性專業以及系統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好好思考培養和學習這個對個人與社會文化影響深遠的能力。
本書談的正是親密關係,從個人如何選擇一個對的、適合自己的伴侶開始切入,再討論一旦關係中的兩人發生衝突時,該如何因應,才能讓關係回穩,找到其中的平衡點,或至少可以在衝突發生時保護好自己和對方,不會讓關係中的兩人因為在處理兩個個體間必然有的差異時,受限於不知道有什麼更好的可能做法,而採取一些並不理想,甚至還可能傷害彼此的方式,書的最後內容則是探討如何創造維繫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讓雙方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互動,不斷在愛的戶頭中累積儲蓄。
對我來說,除了書中的個案故事易懂又貼近生活情境,這本書更讓我驚豔,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的原因,在於作者不只是提出問題與面對問題的心法,更難得的是,書中有很多具體可行的練習做法。很多時候,就算是再理智、再有智慧的人,在親密關係裡,都可能陷入困境。當一段關係已經走得太遠,好像再也無法回歸最初兩人相識時的相愛相契,甚至成為彼此生命的巨大壓力來源時,人難免會陷入慌亂中,不是衝動的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回應,就是突然腦中空白,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從。
書中的練習,明確又簡單的幫助每個身處在關係中進退維谷的人,看清自己的狀態、覺察自我內在、平撫不安情緒、創造有效溝通,就算是一段關係已經到了難以為繼,必須劃下句點時,也能練習透過心念的調整,在不需要面對面的情況下,讓兩個人的能量緩和下來,由衷地彼此祝福,繼續往各自的目標前行。
相信本書的出版,能夠幫助在親密關係中徬徨猶疑的人,找到方向,重新出發。
推薦序
──幸福絕對有秘訣,生活應該要經營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陳藹玲
結婚去年滿三十年。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到現在幾乎都是適婚年齡,之間時不時就問我們:「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結婚?」、「媽媽(爸爸),你喜歡爸爸(媽媽)哪一點?」、「你們為什麼吵架?誰先認輸?」……
孩子們的問題,我可是認真看待的,所以每每為了給孩子們一個負責的答案,我都仔細思索、坦誠以對。感情的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過總有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所以縱然也許有人不以為應該和下一代分享「大人的事」,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切身的情商教育,對自己和孩子都意義非凡。
說也好玩,這些年來給的答案,關於結婚的理由和欣賞對方的地方一直沒變,但處在夫妻關係中的心情卻像坐雲霄飛車般的起伏上下、非常不同。從年輕氣盛、彼此都自視甚高,誰也不讓誰地經常熱吵冷戰,到四個孩子陸續加入,一方面有更多的連結、一方面也因教養問題更加深歧異;漸漸年紀增長,學會用不同角度看對方、同理不同角色上的所有人、懂得調整心念面對挑戰,家庭和個人終於進入比較圓融的狀況。到現在老夫老妻架照樣吵,但火氣、頻率和時間長度已經短減了許多!生活一起的樂趣更為雋永,也擁有許多自我成長的喜悅。
此時回過頭發現,進入婚姻之後,每一天都要學習如何經營感情和家庭。也因此深刻覺得,如果有人早一點告訴我們相處之道,這三十年中間是否會多一些歡樂、少很多苦惱?
所以很開心,此時有許瑞云醫師這本新書出現!
認識許醫師以來,上過她許多課也讀了她每一本書,受益良多,但必須說這本書更有價值!雖然書中談的是伴侶關係,卻也離不開其他親密關係的關聯,包括父母、手足、家人、好友等等。和這些「重要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尤其是不開心的摩擦、種種喜怒哀樂,深深影響我們的情緒,牽動著環環相扣的每個人生。這些年來親身體會到,情緒和身體緊密相連,一時的暴怒會讓背痛到難以成眠,情緒的隱忍使胃腸消化不良,壓力更是萬病之源,確信所有的身心病痛,都和每天上演的人生戲碼有關,甚至可以追溯到已經遺忘的久遠糾結。
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人際關係、情緒管理、面對失敗挫折、面對死亡……偏偏學校都沒有教。
所幸在這本書中,大家可以一探究竟。
書中每個案例,感覺這些情節就出現在身邊,有的甚至就是自己的故事翻版。藉著許醫師的解讀分析,可以找到相似的問題和因應方法。最關鍵的是練習題:
如何欣賞伴侶
如何面對衝突?
如何「帶著愛說不」?
面對衝突時,如何自我保護
如何面對三角習題
重新點燃愛的能量
……
照著許醫師的提點,好好反思,並具體運用在身上,絕對可以看到驚人的改變。
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我試著把重點畫線,發現每個篇章中都有金玉良言。例如:
有人會說:「我們的理念不合,所以無法相處。」事實上,理念不合從來不是問題,如果能夠彼此尊重,不抱持想要對方做出符合自己期待的回應,還是可以和平共處。
人間萬事萬物本來就不可能事事盡如己意,既然事實已經發生,我們可以做的選擇,並不是去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
一旦我們願意為自己的生命全然地負責,不再期待或等待他人做出改變,才可能真正感到輕鬆自在。
我們愛別人,更要愛自己,不要一心只想著犧牲自己、顧全大局,應該學著如何做到「共好」。
更多更多的智慧結晶在書中等待著你,可惜啊!我沒有早一點讀到這些提醒,不然在學做人妻、人母、人子跟做自己的路上,就可以平順快樂很多!
從不覺知到知道,就是力量,但人類是健忘的動物,必須反覆地提醒自己身體力行,才能從中得利!
幸福絕對有秘訣,生活應該要經營。謝謝許醫師的珍貴分享,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喔!大家加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