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

Populismus

  • 作者:楊.路德維希
  • 譯者:麥德文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10/26

  • 定價:299元
  • 優惠價:79236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9314-74-9
  • 系列:我思
  • 規格:平裝/19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政治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從何分辨民粹主義者?

在民主功能不彰的狀況下,示威抗議者越是自行主張代表普羅大眾,就越偏向民粹主義。
──揚-維爾納.繆勒

政治學家一再強調沒有單一種「民粹主義」,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相同,不過有些相似性卻超越國界。符合下列分類標準的也不全然就是民粹主義者,也不是所有民粹主義者都符合下列全部標準。比起左派,這些特徵比較能從右派民粹主義者身上看出來。

1.針對複雜問題,民粹主義者提出非常簡單的解答。

二○一七年聯邦議院大選前夕,在一個脫口秀節目當中,德國另類選擇黨政治家亞歷山大.高蘭(Alexander Gauland)被問到,他的政黨對德國的改變是否能做出建設性的提案,他回答:「這在目前不是我們的任務,我們想把這個國家維持在我們至今所知的狀態,也就是難民危機之前的狀態。」複雜的問題,簡單的答案:民粹主義者運用的就是這種方式。簡單的答案是脫口而出的,因此並不一定經過深思熟慮。
伊斯蘭恐怖攻擊增加了?那就不要再讓穆斯林到歐洲來!如上一章說明,這個建議來自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政治人物馬庫斯.富隆邁爾,時間是在二○一六年夏天。不過按照富隆邁爾的邏輯,也不能把汽車鑰匙交給年輕人,因為根據統計數字,他們發生車禍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族群。按照富隆邁爾的邏輯也要立法禁止抽菸,畢竟德國每天有三百到四百人死於抽菸後遺症。
民粹主義者主要關心的不在於完全解決政治問題,他們最重視的是去滿足找出代罪羔羊的期望,把世界簡單劃分成非黑即白,非善即惡──最重要的:區分「我們」和「那些外人」。

2.民粹主義者將世界分成「我們」和「那些外人」。

「我們就是人民」:各國民粹主義者都會在群眾聚集處呼喊這個句子,在前東德即將解體幾個月前,憤怒的民眾就曾呼喊著「我們就是人民」而走上街頭,他們抗議不民主的政府,最終使這個政府垮臺。
如果一個國家的所有民眾聚集在一個巨大的廣場,然後呼喊著「我們就是人民」,那麼這個說法確實沒有錯。其他任何情況下,這個句子的意思和原本的意義卻不相同。在民粹主義者的語彙裡,「我們就是人民」意謂:「我們,而且只有我們才是人民;你們這些想法不同、長相不同以及信仰不同的人,你們不是人民一分子。」其他人指的是:在德國就是那些政治對手,但主要指的是穆斯林、難民或一般外國人,在法國、匈牙利、瑞士和奧地利也一樣。左派民粹主義者劃定的界線比較不那麼針對外來者,他們的敵人是經濟和政治菁英。
民粹主義者的邏輯如下:我們,民粹主義者,是唯一真正的人民代表。如果我們執政,一切就沒問題。如果執政的不是我們,人民當然也就不是主政者。也就是只要不投票給我們,我們就活在極權之下。每個至今不聽從人民意志的政治人物,就是背叛自己的人民。以上就是右派民粹主義者運用的辭彙。

3.民粹主義者激化恐懼,例如憂心內戰。

危機讓人感到不安,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危害,富裕生活和文化受到威脅。民粹主義者根本不必誘發恐懼,恐懼一直都在。但是每種恐懼都是這樣:可以抵禦──或是加以激化。
民粹主義者選擇第二種。他們喜歡描繪災難景象,說起「迫在眉梢的內戰」或是德國的衰亡。二○一五年十月,德國另類選擇黨政治人物比約恩.霍克(Bjrn Hcke)在談話中表示:「如果我們不煞住這種發展,」──指的是接收難民──「我預測將會發生內戰。」
佛勞珂.佩特里,前不久在二○一七年聯邦議院大選後成為德國另類選擇黨黨魁,她也說過類似的話。她在一次訪談中的措詞是:「我們不想要德國發生內戰!」這種說法恰恰挑起人們顯然並不想要的:恐懼。想像一下警察來按鈴說:「您好!我可以向您保證,您這條街上沒有火力強大的毒梟幫派火併。」這種情況下也許不會有人想著:太好了,我可以高枕無憂。剛好相反:如果警察突然到處說「火力強大的販毒幫派」才讓人不安。還有:為何警察突然來按門鈴?隔壁巷子發生什麼事了嗎?鄰近的市區呢?隔壁的村子呢?
民粹主義者從強化恐懼當中獲益。因為恐懼越強烈,選民就越想尋找救星,而這些救星很接近各個民粹主義者的形象。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